春节|你知道压岁钱有什么讲究吗?(附“理财”秘笈)

政务   2025-02-01 21:45   江西  

过大年啦

孩子们给长辈拜年

长辈们给孩子压岁钱

春节多了不少喜庆和热闹

压岁钱历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汉代

可在早期

压岁钱用的不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

那时的压岁钱什么样

给压岁钱有什么讲究

今天咱们先一起来听

蒙曼教授说说“压岁钱”吧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

压岁钱中的“岁”是指“邪祟”,意思是把邪祟压住,不让它去侵扰小孩子。一般认为,过年是从西汉开始的。在那时候,大人过年就给孩子压岁钱。但当时,给的压岁钱不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一种专门为“压岁”制作的一种钱,不能在市场上流通。直到后来,才慢慢使用正常的钱币。在古代,比如,给一串钱,就是一百文钱,寓意“长命百岁”;给一个元宝,寓意“一元复始”。我小时候,压岁钱讲究给连号的人民币,寓意“连中三元”。并且那时候,压岁钱也是放在床头、床脚,或者枕头下面,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当面给。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好压岁钱?

压岁钱之所以在孩子们的眼中如此“美好”,是因为压岁钱让他们在过年期间有了自己的“小金库”,能自由地支配一部分钱。
在孩子收到压岁钱之后,家长先别急着从孩子手中拿回这部分钱,给他们留足自由支配的钱。如同其他能力一样,驾驭金钱的能力也需要从小学习和培养。
那么,面对孩子收获的这一大笔压岁钱,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呢?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处理压岁钱的方式和方法也应当有所不同。这里我们分三个年龄段来说一下压岁钱的处理方法。

3-6岁学龄前的孩子

一般来说,3-4岁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清晰的“钱”的概念,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孩子对“钱”的认识还停留在可以买小玩具、小零食和坐摇摇椅这些事情上面。

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对“钱”的好奇心,教会孩子认识金钱及其价值,比如1元钱可以坐1次摇摇车,买2根棒棒糖,然后是5元、10元、20元分别能购买什么东西。
学龄前的孩子能学会分辨20元以内的面额,或者数字货币的数字金额就好,这也是生活中孩子能经常接触到的金额,金额太大也不利于孩子换算和使用。

对于5-6岁的小朋友来说,市面上流通的所有面额的钱币都应该能认清并学会正确使用。这样不仅能加深孩子对钱币的认识,还能够锻炼孩子基础的运算能力。

整体来说,学龄前孩子的购买欲不是特别强烈,也比较容易满足。父母可以从孩子的压岁钱中划出一小部分供孩子自由支配,教孩子正确使用压岁钱;另一部分则可以在与孩子协商并经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告知孩子这笔钱的去向,比如储存起来、购买保险或作为日后的教育基金使用。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
相比学龄前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消费行为已经有一定认识,购买欲也增强了,这个时候如果强制将孩子的压岁钱收走,不和孩子商量,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父母可以在孩子收到压岁钱之后,和孩子一起清点压岁钱的总额,与孩子商量这笔钱的处理方式。
如果孩子有想购买的物品,家长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些物品是否真的有必要购买、是否实用、是否买得起。鼓励孩子列出“梦想清单”,等孩子在来年想要买一些和梦想有关的物品或者实现和梦想有关的心愿时,就可以在父母的允许下动用这笔钱。引导孩子思考梦想、计划及现实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教孩子学会规划和理性消费。
如果孩子希望将压岁钱先存起来,以后再用,那么父母可以带孩子到银行,开设一个存款账户。

13-18岁初高中阶段的孩子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更追求独立处理自己金钱的权利,渴望获得理财能力。这一阶段孩子的开销及购物欲也更大,如果孩子在钱的使用上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形成错误的金钱观,出现非理性消费行为,比如攀比,花钱大手大脚。

因此,家长最好不要过多地参与孩子对压岁钱的分配。现阶段应该更多地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金钱观。如果孩子每年都收到一笔数额较大的压岁钱,可以引导孩子合理分配、及时储蓄、适当投资、正确消费。

如果对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投资理财普及只是“小试牛刀”,那么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深入发掘一下孩子的“理财大脑”了。可以给孩子看一些金融理财方面的书籍,和孩子一起制定分配方案、投资方案,让孩子丰富理财知识,逐步形成完善的投资理财观念,这对孩子的成长及未来独立生活会更有帮助。


来源:新华网、首都教育、全国少工委

不想“每逢春节胖三斤”?现在还来得及~

倾情演绎赣韵流芳!南昌大学陈俐教授亮相央视春节戏曲晚会

春节 | 大年初四:赶紧转到朋友圈!新年这样做能接好运!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春节 | 大年初四:赶紧转到朋友圈!新年这样做能接好运!
新春走基层|跨越千里,新疆少年儿童欢聚在宜春
大反转!就在今晚!
春节|挑战读春联,你能到第几关?

 在看就点这里吧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教育信息发布,包括文件通知、教育政策及解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