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智能建造如何影响和改变建筑行业的就业结构?
文摘
职场
2024-07-30 09:47
湖南
从建筑行业就业市场来看,智能建造的发展对建筑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可能导致部分传统岗位面临缩减或转型的压力;另一方面,新的职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将不断涌现,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发展潜力。智能建造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兴职业,如:智能建造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数字化管理师、智慧工地策划师、智能施工管理专家、机器人操作员等一系列新兴岗位。这些岗位不仅拓宽了建筑行业的职业版图,更为来自不同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促进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跨界融合。在此背景下,传统岗位的界限逐渐模糊,迫使从业者改革创新变化,不断提升自我,掌握BIM技术、智能设计平台、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前沿技能,以数据为驱动,实现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全面升级。例如:
■ 智能建造工程师:
1.负责智能建造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包括智能施工系统、智能运维系统等。2.规划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项目中应用,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建筑施工的智能化水平。■ 数字化(BIM模型)管理师
3.协调各相关方,确保数字化工具、平台和技术在项目中有效应用。■ 智慧工地策划师
2.设计智慧工地的网络架构、数据中心和智能化系统。1.设计和应用智能施工系统,包括自动化施工设备、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3.指导和培训施工团队,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智能施工技术和方法。1.对智能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2.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2.利用项目管理平台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3.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和应对,确保施工安全。1.操作和维护智能建造中使用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2.确保机器人按预定程序执行施工任务,监控其运行状态。3.对机器人进行定期维护和故障排除,确保其正常运行。
智能建造技术的深入应用,对劳动力需求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新型技术应用显著降低了对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岗位的依赖,如装配式建筑和3D打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建设周期,降低了人力成本;智能机器人则在危险或繁重的施工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进一步减少了对相关岗位的直接人力需求。
另一方面,这种变革也催生了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在设计、研发、运维等高端领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这一转型过程虽然对部分传统岗位构成挑战,却也为他们提供了转型和提升自我的契机,鞭策着每一位建筑行业的参与者向新的身份转变。
具体而言,如,设计师将需要掌握BIM技术和智能设计工具,以数据驱动设计创新,不断提升设计品质与效率;施工领域的八大员及管理层则需精通智能化应用软件、智能装备及管理系统,以实现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监控与精细化管理,推动施工流程向更高效、更精准、更安全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泥瓦工、钢筋工等岗位也需积极转型,学习并掌握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实现从传统工匠到“智能工匠”的蜕变。
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智能建造在优化建筑行业就业结构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前提是有足够的项目支撑和技术应用空间。现阶段,受宏观经济调控、市场需求变化、资金流动性紧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房地产项目与城市基建项目的在建及新开工数量均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这导致建筑工程产业链上的建筑单位、工程服务方和供应商等相关从业人员普遍面临工作量不饱和甚至下岗待业的困境,整个行业的就业形势显得尤为严峻。即使技术再先进,如果没有足够的项目支撑,也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力。更为严峻的是,当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严峻考验时,往往难以抽出足够的资源与精力,去投入到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之中。这种困境不仅限制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结构的失衡与紧张局势。
为了解决并且优化就业困局,政府、企业和从业者需共同努力,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特别是政府层面,应出台融资方面的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项目投资吸引力;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智能建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则需积极应变,通过转型升级、拓展业务领域等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与突破口;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此外,加强行业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也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作战,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简介:张贤超 . 高级工程师、首席技术官。长期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和咨询管理工作。(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请提出,即刻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