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安岳县

政务   2025-01-10 16:41   四川  



“安岳”县名,历史悠久、寓意贴切,既体现群岳起伏的地理特征,也寄托安生乐业的美好愿望。 2024年9月,四川省民政厅公布第一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资阳市安岳县入选“千年古县”类地名文化遗产。


安岳县城全貌(摄影:杨康忠)


安岳方地 神奇境域


据唐·杜佑《通典》记载:“安岳郡城因山为址,四面险固”;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邑地在山之上,四面险绝,故曰安岳”;据明·曹学佺《蜀中广记 蜀郡地名通释》记载:“安岳以地在山上,险而即安之义也。”由此,充分说明关于安岳的地名含义。因当时县城建在凤凰山(今铁峰山)上,其四周峰峦如聚,有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用“安居山岳”谨取县名,正应和天地人心。


《太平寰宇记》卷八十七


据先秦典籍《尚书·禹贡》记载,天下划分九州,“安岳”处于梁州之东支撑地。秦统天下后,“安岳”在西汉时,处于犍为郡的牛鞞(今简阳)、资中(含今资阳)及巴郡的垫江县(今合川)之间。南朝萧梁普通年(520-527年)间,置普慈郡并设县,为设立行政区域之始;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普州、设安岳县,州、县治所同城(今县城),安岳正式成为政区名称。


安岳从设县至明洪武九年(1376年)属普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潼川府,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川北行政区遂宁专区;1958年属内江专区、后属省辖内江市;1998年4月划归资阳地区,2000年12月改归资阳市。安岳以最初的设县名称,沿用至今1450年。境内乡镇村社,多以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故事或姓氏取名,那些高雅意趣的古地名,还依然遵循使用。县治所一直未变,县域基本保持不变。


清朝安岳县城舆图(供图:汪毅)


安岳形胜 人杰地灵


安岳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处于沱江、涪江流域分水岭,群丘起伏,溪流蜿蜒,四季分明,富庶繁华。成渝古道东行的最近陆路,始于秦汉,贯穿全境,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移居者纷至沓来。尤其唐代“安史之乱”、明清“湖广填川”,大量移民迁入。移民跟大多数人一样使用安岳话,在群落内部用“湘语”或“辰州话”。移民与本地人,互相包容,融合一家;共享地源,丰衣足食。


安岳文庙牌坊


据《图经》记载,“世传孔子曾宿邑地大成山(今安岳县兴隆场)”,携弟子开办庠校,原址学堂延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山后还遗存洗墨池。唐朝开国名将程咬金,任普州刺史,镇服扰民的“巴䝤人”,留下不少奉公佳话。唐代著名诗人贾岛,任普州司仓参军,清正廉明,讲学劝业受尊重,卒葬于县城南郊。


据《宋登科记考》,安岳有进士256人。宋代著名理学家陈抟,著有《无极图》等经典,为后世研究留下可贵史料;著名诗人冯山,(宰相冯澥之父),任秘书丞、通判梓州(今四川三台县),著有《安岳集》二十卷,后来清代《四库全书》存十二卷传世;著名数学家秦九韶,著有《数书九章》杰作,取得世界同时代数学的最高成就;宋代名臣杜孝严、刘仪凤,明代治水能臣汤绍恩、总兵都督张任学等名流,均受安岳风水宝地的滋养。还有唐宋时期的杜甫、苏轼、陆游等诗人流寓安岳,赋以咏言而被诵传。


秦九韶纪念馆(摄影:吴坤忠)


安岳沃土  英雄摇篮


安岳是革命老区,红色地名丰富。1865年,永顺场贫民起义;1902年,石羊、天林等地爆发反洋教斗争;1911年,同盟会员参加四川保路运动。1911年,北平的安岳师生踊跃参加五四运动,高举爱国主义大旗。1927年大革命失败,在成都、重庆、武汉等地读书时入党的青年,回乡创建中共地下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举行通贤暴动,开展游击战,牵制军阀三个正规团和邻县六个团防队,为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重要贡献。据文献记载,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时期,有2114名英烈。


目前,已查明革命遗址遗迹共15处,其中包括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遂安中心组织总部暨中共龙台区委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中共遂安县委活动旧址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在革命时期,先后涌现出康白情、彭明晶、陈离等一大批安岳籍仁人志士。近年修缮安岳革命历史陈列展、安岳革命烈士陵园、岳城街道铁峰山烈士墓集中管护点、兴隆镇大成山烈士墓集中管护点、忠义镇红岩烈士墓集中管护点、李家镇干田坳烈士墓集中管护点等重要纪念、缅怀场所。2010年,安岳县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四川省革命老区县”


安岳县革命历史陈列展馆(摄影:谢宗兵)


安岳古迹  驰誉中外


马门溪恐龙。安岳龙桥马门溪恐龙化石,为食植马晰脚类恐龙,距今1.5亿年,属中生代侏罗纪晚期。化石体长23米、高9.6米、体重约45吨,是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还有15个乡地发现恐龙化石,成为珍贵的地质旅游资源。


蛮洞遗迹。安岳不少乡村悬崖上,留存整石开凿的蛮洞,有大小不同的单洞、连洞和群洞。有学者认为,是古人或生活居穴、或丧葬崖墓、或避战哨所。据文献记载:古代岭南地区的部分僚人(后称夷蛮),在东晋时北上入蜀,与汉人长期争夺土地,有的迁到川东区域;至南朝年间安岳设郡,将僚人编入户籍。蛮洞子,在如今一些村落成为景观或小地名。双龙街乡锣鼓村成家山有6个蛮洞,洞内有石床、石桌、石灶、石缸等生活设备,窟壁留有刻纹。石羊镇圆门村瑞云山连二蛮洞,除有石质用具,还凿留游鱼、灵兽等图案,是目前发现安岳较早的石刻作品。


石窟艺术。安岳拥有摩崖造像500余处、10万余尊,石窟寺177处、石窟经文近40万字。(另有古建筑246处、墓葬365处、遗址41处、代表性建筑21处)。开刻始于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盛于唐宋、延至明清到民国,以“古、多、精、美”的儒释道造像扬名世界,尤其宋代造像代表中国石窟艺术巅峰,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石刻之乡”称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备目录清单。


馆藏文物。安岳藏品,共计1252套(3255件)。2022年6月,省文物专家鉴定出385件珍贵文物;其中,宋贴金水月观音坐像为国家一级文物,宋磁峰窑瓷器、宋三彩陶俑、齐白石和徐悲鸿书画等58件为国家二级文物,还有326件为国家三级文物。


毗卢遮那佛造像(摄影:吴坤忠)


安岳县紫竹观音


安岳菁华 品牌林立


安岳利用优势资源,加强地名品牌建设,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安岳旅游。目前有4A景区圆觉洞,3A景区千佛寨、宝森农林生态、悦缘花谷、魅力柠海等旅游区。2022年被誉为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2024年被命为“天府旅游名县”。


安岳柠檬。2000年安岳县被命名“中国柠檬之乡”,2008年认证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曾获泰国国际博览会金奖、北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名牌产品、全国名特优农产品评比金奖、中华名果等殊荣,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四川省柠檬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24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


安岳气田。在该县探明常规天然气储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5个万亿级气田之一,重点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


纺织鞋服产业。该县聚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产业规模位居川渝地区新兴制鞋产业基地第一。


安岳周礼粉条、安岳通贤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安岳周礼伤心凉粉曾被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被提名“中华老字号”。


安岳柠檬选果流水线(摄影:吴坤忠)


安岳,凝结沧桑陵谷的文化标识,雄踞川渝之腹,穿越历史星空。安岳,作为成渝区域性交通枢纽、川渝两地重要物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319国道、247国道和内遂高速公路、重庆—成都高速公路,加之成渝中线高铁、铜资高速公路等建设,如虎添翼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成资渝与遂宜毕长河源互通(摄影:吴坤忠)



参考资料:

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 2016年4月一版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6年9月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华书局 1992年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蜀郡地名通释》

清嘉庆《四川通志·舆地·沿革》,凤凰出版社 2011年8月

民国《四川方志简编》

《四川郡县志》 1983版.144.11--普州

安岳县志编修委员会 《安岳县志康熙本》1987年重刊

安岳县志编修委员会 《安岳县志乾隆版》1985年重刻

安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安岳县志》(1986--2005)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四川省安岳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安岳地名录》1982年编印

四川省安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安岳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

中共安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国共产党安岳历史大事记1919.5--2007.12》

《安岳地名故事》编辑委员会编《安岳地名故事》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0年12月 

《革命老区安岳》 中共安岳县委党史研究室、安岳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编  2011年5月   


供稿:安岳县民政局

编辑:四川文旅频道

四川民政发布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