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磅礴之声,民族之魂

文摘   2024-11-06 20:22   湖南  


     
在历史的广袤苍穹之下,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绚烂星河之中,有这样一部作品,它宛如熠熠生辉的北极星,为迷失在战争黑暗中的人们指引前行的方向;它恰似光芒万丈的太阳,用炽热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房;它更像一座永恒矗立的灯塔,在岁月的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舟照亮前行的航道。这部作品,就是《黄河大合唱》。


1938 年 11 月,武汉沦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著名诗人光未然心怀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在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的画面啊!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的身影在波涛中起伏,如同战场上无畏的战士。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黄河上空回荡,那是生命与自然抗争的呐喊,是力量与勇气交织的乐章。这一切深深触动了光未然的心灵,点燃了他创作的灵感之火。次年 1 月,抵达延安后,他挥笔写就了《黄河》词作,并在除夕联欢会上,以饱含深情的朗诵,向人们展现了这首伟大诗篇的魅力。


冼星海,这位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璀璨之星,在听闻光未然的朗诵后,深受感动。他仿佛又听到了民族的呼唤,感受到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延安那座简陋的土窑里,尽管身体抱恙,但他就像一位无畏的战士坚守阵地,像一位虔诚的信徒守护信仰,像一位执着的工匠雕琢美玉。他日夜奋战,连续写作六天,终于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1939 年 3 月 31 日,这部伟大作品诞生了,4 月便在陕北大礼堂公开首演,一时间,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引起巨大反响。5 月 11 日,冼星海亲自指挥鲁迅演出队再次演出,此后,它如燎原之火,迅速传遍全国。


冼星海,这位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为音乐梦想而奋斗的传奇。中小学时期,他就像一颗破土而出的新芽,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汲取音乐的养分,自学音乐。21 岁时,他像一位勇敢的探索者,踏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而后又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巴黎深造小提琴和理论作曲。


在巴黎求学的日子里,他的生活如风雨中的孤舟,漂泊不定;如寒冬里的残烛,摇摇欲灭;如沙漠中的行者,艰难困苦。然而,他从未放弃,他对音乐的热爱如同燃烧在心中的烈火,永不熄灭。


1935 年,他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回到祖国,看到的却是山河破碎、同胞流离。那满目疮痍的景象,如同利刃刺进他的胸膛;那流离失所的人民,如同重锤敲打着他的心灵。接过光未然的歌词,他内心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对侵略者的怒火、对民族的热爱,如汹涌澎湃的江河,奔腾不息地融入到音符之中。



《黄河大合唱》,这部伟大的作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壮丽画卷。它是一把犀利的剑,斩断侵略者的枷锁;它是一面坚实的盾,抵御着敌人的残暴;它是一首激昂的歌,奏响人民反抗的旋律。它运用象征之笔,描绘黄河之壮丽,勾勒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辉煌画卷;奏响人民坚强不屈斗争精神的豪迈乐章,那是勇士冲锋陷阵的呐喊;痛斥侵略者的暴虐无道,那是对罪恶的严厉审判;倾诉人民苦难的悲歌,那是对战争创伤的深深哀痛。


它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民族解放的战斗呐喊,那呐喊如同晨钟暮鼓,唤醒沉睡的灵魂;如同冲锋陷阵的号角,鼓舞战士的斗志;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民族解放的道路。它日日夜夜不断激励中华儿女以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钢铁般的决心,捍卫黄河,守护祖国,成为民族精神的巍峨丰碑。


这是冼星海音乐生涯中最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不朽典范。其旋律如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激昂澎湃;如咆哮的雄狮,威震八方,气势磅礴;如汹涌的海浪,排山倒海,具有震撼灵魂的力量。那是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在跳动,是中华民族英雄气概的壮丽华章,是中华儿女不屈灵魂的深情诉说。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八个乐章组成,恰似八颗闪耀在音乐苍穹的明星,各具魅力,交相辉映,共同编织成一部宏伟壮丽的史诗。


《序曲》宛如破晓的晨曦,虽不浓烈似火,却有着润物无声的力量,恰似潺潺溪流,滋润心田;恰似微微清风,轻拂脸庞;恰似点点星光,指引方向。它轻轻拉开了这部伟大作品的序幕,为后续乐章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那是一种蕴含着无限可能的开篇,是一种预示着波澜壮阔的前奏。


《黄河船夫曲》以黄河边质朴的劳动号子为灵魂,音乐中仿佛有一群无畏的勇士在惊涛骇浪中奋勇搏击。他们像翱翔在暴风雨中的海燕,高傲而勇敢;像屹立在悬崖边的青松,坚韧而不屈;像冲锋在战场上的猛士,英勇而无畏。乌云蔽日,浪涛拍岸,船夫们那古铜色的肌肤在风雨中闪耀,他们强健的肌肉随着号子节奏起伏,不屈的意志在与狂风暴雨的对抗中熠熠生辉,这画面通过音符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满是生活的气息与艺术的魅力,那是生命力量的赞歌,是人与自然抗争的颂歌。


《黄河颂》是一首献给黄河母亲的神圣赞歌,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就像一位慈爱温柔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她的怀抱,像温暖的港湾,庇护着中华儿女;像坚实的大地,承载着民族希望;像璀璨的星空,指引着前行方向。悠扬激昂的旋律,是儿女对母亲的眷恋与敬仰,是守护民族尊严的铮铮誓言,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不朽旋律,是流淌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液中的深情呼唤。


《黄河之水天上来》仿若一幅气势磅礴的水墨画卷,在天地间展开。黄河之水如一条巨龙从天际奔腾而下,其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气势恢宏;如银河倒泻,一泻千里。乐章以雄浑的音乐描绘出黄河的浩瀚无垠,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伟力,以及中华民族在其滋养下蕴含的蓬勃生机,那是一种来自天地之间的震撼,是一种源于自然与民族交融的力量。


《黄水谣》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用舒缓而悲戚的语调讲述着黄河两岸人民的风云故事。他的声音,像古老的钟声,沉重而悠远;像深秋的寒风,凄凉而萧瑟;像夜空中的悲歌,哀怨而忧伤。那婉转的旋律如泣如诉,曾经的幸福生活如春日繁花,却被侵略者的铁蹄无情碾碎。河水依旧悠悠流淌,可人民的生活已陷入无尽的苦难,满是血泪与辛酸,宛如一首悲伤的叙事诗,令人心碎,是对战争苦难的深刻记录,是对民族伤痛的沉痛缅怀。


《河边对口曲》有着民间小曲的质朴亲切,却承载着沉重的历史伤痛。就像两位历经磨难的老友在黄河边互诉衷肠,他们的倾诉,像寒夜中的炉火,温暖彼此;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心灵;像风雨中的雨伞,相互扶持。倾诉着国土沦陷后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遭遇,他们的歌声中有无奈的叹息、悲愤的控诉和对侵略者的切齿仇恨,那质朴的对唱,如黑暗中的点点烛光,虽微弱却顽强,象征着人民在苦难中相互扶持、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民族坚韧的生动写照,是希望之光在黑暗中的闪耀。


《黄河怨》真的是宛如一位孤苦伶仃的妇女在战火废墟中悲号,她的悲伤犹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犹如冬日的长夜,寒冷而无尽;犹如破碎的心灵,痛苦而绝望。敌人的暴行让她失去了亲人,剥夺了她的尊严,她的痛苦是无数战争受害者的真实写照。那如泣如诉的旋律,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深深刺痛每一个听众的心,像一支冰冷的箭,穿透灵魂的防线,像一阵凛冽的风,吹散心中的温暖,使人们对侵略者的残暴更加刻骨铭心,是对战争罪恶的血泪控诉,是对和平的强烈呼唤。


齐唱、轮唱的《保卫黄河》可以说是一首激昂的战斗进行曲,是冲锋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刹那间,音乐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似汹涌澎湃的浪潮席卷天地;如火山喷发,炽热而猛烈;如雷鸣电闪,震撼而激昂。快速大跳的动机、逐步扩张的音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将气氛推向高潮。每一个音符都是战士们坚定向前的步伐,每一句歌词都是战斗的怒吼,激励中华儿女拿起武器,为保卫家园、捍卫民族尊严而浴血奋战,那是民族反抗精神的激昂表达,是胜利信念的坚定支撑。



末乐章《怒吼吧!黄河》作为整部大合唱的终曲,是愤怒的火山喷发,是战斗号角的最强音,是民族精神的集中爆发。它以气吞山河之势,将愤怒、坚定等复杂情绪融为一体,像汹涌澎湃的大海,汇聚着无尽的力量;像遮天蔽日的风暴,席卷着一切敌人;像闪耀天际的太阳,照亮民族解放的道路。全曲在气壮山河的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中达到巅峰,那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怒吼,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念。这乐章如同冲破黑暗的朝阳,瞬间照亮了民族解放的道路,驱散了战争的阴霾,是民族希望的曙光,是胜利的前奏。


《黄河大合唱》一经问世,便如春风化雨,迅速传遍革命圣地延安,继而席卷中华大地。它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醒了人们心中的民族意识;像一场及时的甘霖,滋润了人们渴望自由的心田;像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了战争笼罩的黑暗天空。它以明快简练的音乐语言,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旗帜。尤其是其中的合唱乐章,在广大群众中广泛传唱,成为人们心中的力量源泉,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传唱,是团结力量的凝聚核心。


它让无数的中华儿女在激昂的歌声中找到方向,获得力量,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黑暗岁月里民族前行的道路;如一把火炬,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如一座桥梁,连接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永恒象征,是一部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壮丽史诗,将永远在岁月长河中回响,如黄钟大吕,震撼着每一代人的心灵,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永不停息,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永不磨灭的精神印记,是民族之魂的永恒赞歌。



今夜小楼又东风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