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中国文化: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

文摘   2024-11-10 12:54   湖南  

历史的苍穹,曾被封建帝制的阴霾遮蔽了两千余载,那是漫长的暗夜,可以说沉重如铅,紧紧压抑着华夏大地的生机与希望。而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仿若盘古开天的利斧,劈开了混沌,以雷霆万钧之势推翻了清朝统治,挣断了封建帝制的枷锁,中华民国于曙光中诞生。然袁世凯如窃光的贼鼠,将胜利的曙光公然盗走,军阀混战的烽火瞬间骤燃,九州大地哀鸿遍野,苍生蒙难,苦不堪言。


1921 年,中国共产党似星星之火,在嘉兴南湖的红船摇篮里点燃,开启了拯救民族危亡的壮丽史诗。与国民党携手的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风起云涌,似汹涌的怒涛,猛烈地冲击着旧世界的残垣断壁。可叹孙中山先生辞世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如变脸的恶煞,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革命之路荆棘丛生,人民在黑暗中徘徊、挣扎,寻觅光明的出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 1949 年,共产党引领人民踏上了艰苦卓绝的征程。土地革命时期,农民们觉醒了,他们像破土而出的春笋,以顽强的生命力反抗封建地主的压迫;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抵御日寇的残暴侵略,平型关大捷如闪耀的利刃,刺破敌寇的嚣张气焰,百团大战似怒吼的雄狮,震撼了侵略者的军心;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像摧枯拉朽的狂风,横扫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终于,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湖南人毛泽东主席那带着湘潭韵味的宣告,如黄钟大吕,迅速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新中国成立了,华夏大地告别了百年屈辱,人民当家作主的朝阳喷薄而出,照亮了历史的新篇。


新中国宛如展翅的鲲鹏,在建设的苍穹中奋力翱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便是其冲向科技云霄的有力翅膀。回首过往,1956 年,航天计划纳入国家科技蓝图,仿若在荒芜的科技沙漠里埋下了希望的种子。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倡议,毛泽东主席那豪迈的号召,像激昂的战鼓,擂动了航天人的心弦。中科院的科研者们如繁星汇聚,共绘卫星研制的宏伟画卷。




彼时,科研条件简陋得仿若风雨中的孤舟。计算工作艰难万分,自动计算器稀缺如珍禽,半自动手摇计算器是主力,算盘也在紧急时刻披挂上阵。算盘珠子的碰撞声与手摇计算器的嘎吱声交织,似一首激昂而又质朴的和谐交响曲,奏响了激烈奋斗的旋律。科研者们更是以坚韧不拔的愚公,以无畏的勇气和超凡的智慧,攻克技术的雄关险隘,向着航天的珠峰奋勇攀登。


1970 年 4 月 24 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瞬间就如璀璨的启明星,划破了中国航天的夜幕,开启了新纪元。中国于世界航天之林崭露头角,成为五大航天强国之一。


这颗卫星重 173 千克,在特定轨道运行,似忠诚的守望者,监测着太空的奥秘。其外形如精美的宝石,自旋于宇宙,播放着《东方红》乐曲,那乐声如灵动的仙乐,在星河间传颂着对领袖与党的赞歌。虽电池寿命有限,如流星划过夜空,但它的轨道寿命却似永恒的北极星,将在太空长久闪耀,成为中国航天史上不朽的传奇。


自东方红一号起,中国卫星事业如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1975 年,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并返回,像灵动的信鸽,精准归巢,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实力。此后,卫星家族日益兴旺,科学探测卫星如勇敢的探险家,通信广播卫星似贴心的信使,气象卫星像精准的天气预报员,导航定位卫星为人们指引方向,对地观测卫星如锐利的鹰眼,中继卫星则是信息传递的桥梁,它们共同编织出中国航天的绚丽锦缎。


尤其在 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于西昌升空,那一刻,光芒似绚烂的烟花,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大道。历经 26 载风雨,北斗三号如巍峨的灯塔,屹立于太空,为全球提供多元服务。这 55 颗卫星组成的北斗系统,仿若一张浩瀚的星网,笼罩全球,输送福祉,助力中国在宇宙的浩瀚海洋里破浪前行,续写着华夏复兴的璀璨华章,向着无尽的辉煌与荣耀奋勇进发,让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在星辰大海间熠熠生辉,永不停歇。



今夜小楼又东风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