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社交可抗衰老! |《AI 时代十大生存策略》

教育   2024-07-23 12:01   浙江  


关于社交:打破社交封闭=强化学习+好奇心算法。


有足够多的证据表明,社交封闭是危害中年人身心健康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而且社交封闭是可以避免的。

考察那些特别健康长寿的「超级老年人」,会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丰富的社交,他们仍然在认识新朋友,参加各种活动。现在我每当遇到亲友中的老年人,都会力劝他们多社交。

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主动探索世界,因为你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如果你没见过很多东西,“新东西”对你来说往往就是“好东西”。

比如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尝试各种不同口味的餐馆,听说哪里新开一家都很感兴趣。而到了晚年,人们却是总去固定的那么几家餐馆吃饭。为什么呢?因为老年人已经知道自己爱吃哪家。

中年的问题就在于,他们的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了。他们有一份擅长的工作,认识几个知根知底的好朋友,形成了固定的爱好、兴趣和品味,他们无需继续探索。他们打算好好享受以前探索的收获。

本来这是挺好的。

但现代世界会发生变化,现代人的寿命更长,我们不想、也不能像过去的人那样才四十岁就开始过日复一日固定的生活。我们需要更主动的探索。

《智能简史》中说:好奇心,对脊椎动物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积极态度,更是一种必需的生活战略。如果没有好奇心,我们就只会做已经有明确目标的、熟悉的事情,那么我们会错过很多好东西。


什么叫「好奇心」呢?

真正的好奇心是,你做这件事可能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好处,甚至可能还给你带来利益损失 —— 但仅仅因为它让你探索了新的领地,你就认为很值得。

当然作为中年人,我们没时间搞盲目的探索,不可能跟谁都社交。你需要一个模糊的指引,你的好奇心应该有的放矢:这个指引就是“我要选择我的下一个生活模式”。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王大顺的一项研究考察了成千上万个艺术家和科学家,发现其中特别成功的人,对探索和收获问题有个特别好的策略。

王大顺发现,那些一辈子都在探索,到处漂泊毫无定性,今天研究这个明天研究那个的人,不太可能取得成功。而那些一辈子只研究一个小领域的人,也不会成名成家。真正取得了不起成就的,都是先经历过若干年的探索期,选定一个领域,然后进去深耕几年,取得收获的人。

这恰恰就是年轻时候多探索,找到好的就深耕。这符合数学。但这还不是王大顺的关键发现。

选定一个领域深耕会让你大有收获,但你也面临一个问题:如果过几年之后这个领域不红了,大众的兴趣转移了,你怎么办呢?

王大顺的关键发现是,那些超级厉害的人会再来一次探索期。他们继续尝试各种新事物 —— 当然这一次尝试通常是在他们已经擅长的领域附近 —— 然后再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新领域进行深耕。

对这些人来说,「探索/深耕」不是人生的两大阶段,而是不断发生的循环。

在探索的时候,你要让好奇心占主导,尝试一个作品成功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打开了一张新地图。等到深耕的时候,你再明确追求成绩和成就。

探索时要用好奇心算法,深耕时用强化学习。


这个「探索/深耕」轮换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职业规划,也适用于整个人生。

一旦感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定型了,周围好像没什么值得继续深耕的了,我们就应该主动开新地图。也许是换个工作,也许是换个行业,甚至换个城市生活。探索几个地方,尝试几个新技能,认识一帮新朋友,你再展开下一轮深耕。

其实这个做法非常普遍。很多人一生中从事过很多种职业,很多人曾经在不同的国家生活。我见过从教授变成商人的人,见过工程师变成创业者,见过创业者变成工程师,还见过从商人变成教授的人 —— 他们都给各自的新领域带去了新鲜空气。他们的成就往往高于那些原本就在、而且一直在那个领域中打拼的人。

他们中有些人是被迫的,但更多的是主动的战略选择。

这些人不愿意把同一个生活模式过一辈子,他们需要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期。



参考资料: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6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啦~
如果你喜欢本文,求「赞、在看、转发」三连吧!
魔法及更多AI干货,请扫👇获取!

思维不定势
突破自我限制,跳出思维定势!分享新思想,新科技,还有AI前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