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24-2025年度人才招聘公告

学术   2025-02-03 22:48   陕西  


一、学校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国际化程度、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

上海大学现设有32个学院,2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交叉学科博士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包括:

理工类: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人文社科类:社会学、美术学、世界史、戏剧与影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




二、招聘岗位


(一)学科领军人才

1、聘任对象

海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工作并有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学术资历,学术成果突出,在本专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能够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具有带领和组织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的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特别优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2、岗位待遇

(1)聘为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薪酬待遇按照不低于70万元,购房补贴不低于300万元。

(3)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科200万元,人文社科类100万元。协助申请本市高水平学科建设经费400万-600万元。

(4)可独立组建科研团队,学校在团队建设中给予政策倾斜。优先作为负责人推荐申报上海市创新团队经费1000万元。

(5)协助申请国家和地方人才计划、落户、子女入学等事宜,可租住学校人才公寓。

(6)享受五险三金、公派交流访问、带薪休假、年度体检、疗休养等福利。


(二)学科拔尖人才

1、聘任对象

在海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工作并有高级岗位经历或相当学术资历,取得同行认可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等创新性成果。具有成为本领域学术带头人或领军人才的发展潜力,具备较强的科研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特别优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2、岗位待遇

(1)聘为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薪酬待遇按照不低于50万元,购房补贴不低于200万元。

(3)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科100万元,人文社科类50万元。

(4)协助申请国家和地方人才认定、落户、子女入学等事宜,可租住学校人才公寓。

(5)享受五险三金、公派交流访问、带薪休假、年度体检、疗休养等福利。


(三)青年创新人才

1、聘任对象

能够准确把握本领域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主持参与过基础性、创新型、前瞻性研究课题,取得过同行认可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等创新性成果。具备争取和承担国家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任务的能力,作为学术骨干能与本领域海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2、岗位待遇

(1)聘为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薪酬待遇按照不低于35万元,购房补贴不低于35万元。

(3)协助申请国家和地方人才认定、落户、子女入学等事宜,可租住学校人才公寓。

(4)享受五险三金、公派交流访问、带薪休假、年度体检、疗休养等福利。


(四)优秀博士后

1、聘任对象

系统掌握本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本领域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取得过同行认可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等创新性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应届毕业生优先。

2、岗位待遇

(1)协助申请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和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年薪30万-60万元。

(2)在站期间可申请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通过者优先推荐留校工作,入校后可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3)可租住学校人才公寓,在站期间享受4万元/年的租房补贴。享受五险二金、带薪休假、年度体检、疗休养等福利。协助安排子女入学、入托事宜。




三、应聘方式


1、截止时间

本公告所列岗位长期招聘,本年度全球招聘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31日

2、应聘方式

意向学者可通过应聘通道链接填报信息或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名,初审通过后将组织面试。

应聘通道链接:

http://bm.gaoxiaojob.com/vm/YPJULii.aspx

赞 赏

主编:范思哲 责任编辑:刘灿
出品:师说工作室
 商务合作:sxskyxxb(微信)

向上滑动阅览

阮炜:大学官场化的危害比学术造假还严重

郑永年:中国知识界进入一个悲歌时代

厦大教授宣布退出学界!

反思:博士生为什么纷纷逃离科研?

周雪光 :为什么会有“导师崇拜”“学术造神”?

重要启示,终于找到核心期刊退稿的理由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最新投稿方式公布

犀利总结:做学问的20大迷思

核心期刊主编:如何写出一篇好的学术论文

朱天飚:割据化、山头化学术渐拾总体性视野!

中国首位现代意义教育部长,早已道出好教育真谛

邓晓芒:我们到底要把下一代教育成什么样的人?!

惊叹!一个放牛娃的博士论文后记

北大教授:从事学术不比其他行当更高贵,但也并不更低微

原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给新任部长提五点期盼

彭德怀自述抗美援朝经历

为了方便广大学者交流,我们按照学科分类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敦煌学、训诂学、语言学、艺术学、阐释学等20余个学科交流群,成员来源涵盖内地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新加坡、日韩、欧美等全球高校的华人学者和硕博研究生。
进群方式:进群者请备注如下信息(格式为学校+专业+姓名+省份,注明省份可同时拉入本省市学术交流群),先加小编微信号(jkang5666),小编根据学科、专业拉入相应学术交流群,非诚勿扰。

学术派
与学术前沿同步,做最具创新的学问人。致力于推动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着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共同体。本号“专注为学者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