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出家?出家的意义是什么?
文摘
2024-11-27 07:00
浙江
人是有烦恼的,各人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所引发的烦恼也就不同,若遇到种种逆境与顺境,境界当下转变不过来,心就生烦恼而痛苦。烦恼的差别相很多,譬如事业上失意而心生烦恼;家境不如意而生烦恼;想要得的东西,因得不到而心生烦恼;若得到了这东西,欲舍弃而舍不掉心生烦恼等等。内心有无量无边的烦恼聚在心里,所以称为烦恼家。
自无量劫轮回以来,人们总是在烦恼苦海中一世又一世,一生又一生地漂浮,生生死死,永无止息,不罢不休。凡夫俗子欢生恶死,出生时快乐,死亡时痛苦,就是因生死未了,时时受到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困扰,被控制住而不得自由自在,所以称为生死家。佛经中认为,人被困在六道和三界之中,永远无法超脱。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牲;三界则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轮回如同铁炼互相钩锁,紧密不松,又如同车轮周旋不停。在六道轮回当中,就是无法突破到六道圈子以外,始终受六道所支配,所以称为六道轮回之家。三界是众生造业之处,又是众生所住之处,是不理想的世界。三界里头有无常变化,有无量的缺陷,有无量的逼恼,我们生活在三界里,迷惑三界而不自觉,又被三界所束缚,欲逃脱却逃脱不了,所以常说三界如牢狱,人被关在牢狱是很痛苦的,是不自由的,所以称为三界之家。实际上,人们之所以被三界所束缚,不能脱离六道,烦恼丛生、迷惑生死,都是这颗染污不净的心在作怪。心能为善,也能为恶、为善为恶不离此心。要解脱证入涅槃,不离此一心;要受轮回往返不停,也不离此一心。起了染污不净的分别心,念念不舍,念念执著,这无量的分别心就是染污不净之家。出家就是要出离这染污不净之心,不执着于一得一失,对外物不取不舍,不生欲望之火,使一颗纯净之心内外无住,去来自由,没有任何阻碍。一旦回归清净的本心,便能出离烦恼家、生死家、六道轮回之家及三界之家。当下就无家,无家处处家,一心解脱得大自在,这样一来才是真出家。佛教徒有出家男女、在家男女四众,出家二众负责住持佛法,肩上担有很大的责任。因此,佛教对出家的条件也十分严格。第一,出家的动机要求真纯,即确是为求解脱,决心舍弃世间贪爱而出家修道。第二,出家后要求对教理及行持都够标准,如果有室家的欲望,应当自动还俗。如果犯杀盗淫妄四根本戒,则应当摈斥在僧伽之外。第三,出家有许多条例上的限制,例如:要得父母允许,要年满二十(求比丘戒、比丘尼戒的),不是肢体不全或精神上有缺陷的,不是逃避刑法、债累的等等。第四,出家受戒要得戒龄满十年的僧侣十人以上介绍、证明和会议通过,舍戒还俗则很容易,只需告知一个人便行。
对出家人自己来说,依戒修行,因戒生定,由定开启自己本有的智慧,最终获得彻底解脱。若自己能将正法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娑婆世界当下即是人间净土,无处不自在,无处不快乐。
太虚大师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剃度出家,是为了找到真正的快乐:别人快乐自己就快乐,别人幸福自己就幸福,发菩提愿“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人,就会是一个没有很多烦恼的人,即使烦恼不由自主的生起,也能很快调整的心态,回淡定与自在。出家即是学会以欢喜心接纳一切人,以柔和心理解一切人,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人,以恭敬心尊重一切人,以感恩心对待一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