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优待证,是时候该有变化了!

文摘   2025-01-27 06:30   四川  

2021 年底,退役军人事务部牵头,相关部委和各大银行参与,面向 5700 万退役军人推出了 “退役优待证” 和 “三属优待证”。刚推出时,优待证可没少被质疑,“银行为发卡量的噱头”“监控工具” 等说法层出不穷,甚至到了 2025 年,类似质疑声依旧存在。但随着时间推移,优待证用途越来越丰富,也确实给很多退役军人带来了便利和实惠。不过,它仍存在不少问题,2025 年,是时候做出一些变化了。


一、各地优待政策亟待均衡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水平差异显著,几千万退役人员的庞大基数,决定了优待政策存在差别在所难免。目前的现状是,在退役人群较多、人口流动较大的门户地区,如北京、上海,除了少数景点门票,实在的优待少之又少。像在经济实力较强的江苏南京,凭优待证能免费乘坐公交地铁,游览景区还有专属通道;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连最基本的公共交通优待都难以落实。


全国多地在积极推进优待政策落实,像浙江全省 11 个设区市全部实现退役军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还推出众多免费项目;福建全省优待服务主体超 7000 家,公共交通、旅游优待实现省域全覆盖 。但这也凸显出地区间的差距。对于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不一定非要追求各种免费,可以从开放火车站军人候车室、公立医院诊疗优惠、公共交通折扣等方面入手。毕竟,每一位退役军人都为国防事业做出过贡献,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优待,不应该因地区经济差异而有太大的待遇落差。

二、优待适当体现差异性


当前优待证在政策关怀上已有一定差异性,烈属、伤残和二等功以上人员优待力度较高,这值得肯定。但除了这些极少数英模,其他人员基本是一刀切的待遇。实际上,操持装备三十年的老兵和两年义务兵,在服役贡献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就像红盾公司区分发放金、银、铜质服役纪念章一样,优待证也可考虑服役年限进行差异化优待。

优待证由银行合作代发,卡面上有 “服役年限” 一栏,从银行区分白金卡、金卡、普卡的做法来看,在银行侧做用户区分技术上可行,在芯片中加入 “服役年限” 字段也并非难事。在退役人员普惠的基础上,酌情对服役 10 年、20 年以上的老兵予以适当倾斜,这不仅是对他们长期服役的认可,也能引导现役军人安心长期服役。

三、加快电子优待证的落实


2025 年初,退役军人管理部门下发年检通知,并发布官方的 “退役军人服务 APP”,拓宽了年检渠道,这本是好事,却也暴露出问题。目前该 APP 进去后绝大部分功能 “待开放”,居中放大的 “电子优待证” 也未开通,“地方频道”“优待信息” 等栏目近乎空白,不便于优待人群查询搜索相关服务。

电子优待证的安全性、便利性都远超实体卡,从实体信用卡、社保卡让位电子支付手段就可看出。它对于防止转借、历史追溯也有极大帮助。建议退役军人事务部信息中心统筹广大退役人员和三属的意见建议,加载全国和各地区优待政策,优化 APP,加速开通优待证电子版 1.0 版,后续再根据意见和优待场景的增加,不断升级。这样能让退役军人更便捷地享受优待服务,提升优待证的使用体验。

四、提升优待证功能,助力经济发展


2024 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 2025 年九大重点任务,第一条就是 “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内需” 。从政府刺激经济的角度看,消费券的效果远好于直接发现金补助。相关部门可借此东风,提升优待证功能、扩大优待合作项目范围、定向发放消费券。

从各地已有的优待措施来看,如山东青岛近 1 万家企业和机构加入荣军联盟,为退役军人提供不低于 9 折的优惠优待服务;浙江温州的 “崇军酒店” 为全国退役军人提供 8.1 折优待 。若能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不仅能让退役军人得到更多实惠,也能刺激消费,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毕竟,5700 万退役军人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他们的参与无疑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份驱动力。同时,这也能让 “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 这句口号,通过实实在在的优待措施得以体现。

2025 年,优待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出这些改变,不仅是为了让退役军人得到更多实惠和尊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在新的一年,优待证能真正 “支棱起来”,成为退役军人荣誉与权益的有力象征。


#2025 年优待证变革#

来源:涛哥讲军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