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做生命终点的“送灵人”——《耕耘殡葬事业 展现青春风采》主题征文获奖作品展示

文摘   2025-01-26 06:59   山东  

《耕耘殡葬事业 展现青春风采》主题征文获奖作品展示——用心用情做生命终点的“送灵人”

江苏省殡葬协会 2025年01月20日 11:25 

■ 徐州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郭韵竹










用心用情做生命终点的
“送灵人”


时至今日,我还清楚的记得2019年11月1日接到的那通电话:“喂!是郭韵竹么?明天到茅村公墓报到。”当我一脸茫然无措的站在第二公墓巨大的牌坊下面,望着那座青山,还在区分着梦境与现实。“哎,走了发什么呆”旁边一起来的同事喊我。“哦,好”,就这样我成为了一名殡葬人。

经过一个月的严格训练,第一次,我站在了那座山上,那座墓穴旁。生命的逝去、亲属的悲痛深深触动到了我。我深深地意识到,每个人的逝去都对家人、亲属带来不可忽视的、沉重的悲伤,而唯一能够聊表慰藉的,则是在这一场场告别仪式中,人们对已逝亲朋深情而郑重的告白。因此,身为仪式主持的自己,更应当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尽自己所能为生者的情感提供一份温情、周全的庇护。对生命的尊重,对情感的照拂,殡葬服务行业的每一个人也应当如此。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我们殡葬职工永远奋战在一线。夏天的墓区气温高达40摄氏度,职工们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很多时候衣服已经浸满了汗水,那顺着衣襟滴滴答答往下流的是我们职工的一腔热忱。雷暴雨天,整个雨靴里全是水,冬天的手和脸冻得通红,却还是一丝不苟的完成当天所有的工作。为了让每一位逝者都能体面地与世界告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职工没有丝毫的畏惧或懈怠,只有对生命深深的敬意和对家属深切的同情。

2023年我去了客服组,‌在这个岗位上,我意识到‌销售人员不仅仅是介绍墓地的位置、‌环境、‌价格,‌更重要的是倾听每一个家庭的故事,‌理解他们对逝者的思念与不舍,‌不仅是尽力为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安息之地,更是在为他们的亲人找到一个安宁的归宿,‌让爱与记忆得以延续。

有一次,‌一对年迈的夫妇来到这里,‌他们想为不久前因病去世的儿子挑选一块墓地。‌老人眼中满是不舍与哀伤,‌他们诉说着儿子生前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深深的怀念。了解到这对夫妇希望儿子的墓地能靠近一片花海,‌因为儿子生前热爱大自然,‌我便带着他们去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那里不仅有一片四季不败的花海,‌而且环境幽静,‌正对着一片远山,‌仿佛能听见自然的呼吸。‌当老人看到这一幕时,‌泪水滑落,‌却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他们知道,‌这里就是儿子最好的归宿。‌在办理完所有手续后,‌望着老人那满含感激的眼神,我深刻体会到,‌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传递爱与希望的方式。‌为逝者家属带去温暖和慰藉,‌让每一块墓地都成为爱与记忆的永恒见证,这才是我们殡葬人应该做的。

2024年春,由于工作关系,我被调到殡仪二馆工作。在这里更是每天感受到离别、遗憾,想得更多的就是要珍惜、弥补,当你深刻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就会更珍惜自己的父母和家人。这份工作,让我的心智成熟了许多。在殡仪馆,每天要面对生离死别,对生命的感悟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以前偶尔会嫌弃父母的唠叨,但现在会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乃至每分每秒,也开始理解唠叨里的关心和爱护。面对一次次生离死别,我看到了父子之间深沉的爱,母子之间无私的爱,还有白发苍颜的老人家埋藏在心里默默的爱。这些都让我体会到,要更加珍惜当下,珍惜每一个陪在身边的人。

从墓园到殡仪馆,我肩负的责任,仿佛关乎一个个家庭的嘱托和牵挂。虽多有艰辛,但总有温情沉淀于岁月。

刚开始很不习惯,面对每天的遗体告别仪式,最难的就是既要投入感情又要学会控制感情。每当遇到一些令人动容的场面,有时候也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但是我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赶快擦掉,因为如果此时乱了阵脚,告别仪式将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每一场告别仪式,都尽量做到让逝者圆满,让生者慰藉。

现在我在殡仪馆从事洽谈工作,这份工作充满了温情与挑战。在接待客户时,不仅仅是介绍火化流程、‌服务项目,还要为每一位顾客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倾听逝者家属的心声,‌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慰藉和支持。‌‌所以这份工作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悲伤家庭在艰难时刻的支撑者。

虽然时间不长,但我意识到,‌真诚与同理心比任何洽谈技巧都更为重要。于是我便开始深入地学习心理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力求在每一次交谈中都能为对方带去一丝温暖。‌

一次,‌我接待了一位年轻的女士,‌她的母亲突然离世,‌留给她的是无尽的悲痛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在洽谈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位女士对母亲的遗愿一无所知,‌这让她更加痛苦。‌于是,‌我提议为老人举办一场小型遗体告别仪式,‌鼓励女士邀请亲朋好友分享关于她母亲的美好记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她找到一些安慰。‌

告别会上,‌一个个温馨的故事被讲述,‌女士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事后,‌她紧紧握住我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让我知道妈妈的一生是如此丰富多彩,‌这让我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更加坚信,‌现在的工作不仅仅是处理死亡的事务,‌更是在帮助活着的人寻找治愈和希望。‌我以后应该更加努力将每一次服务都转化为一次心灵的抚慰,‌让每一个在悲伤中徘徊的灵魂都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光明。‌

殡葬行业不是冷冰冰的行业,而是有温度的行业;殡葬从业人员也不是冷冰冰的人,而是一群“种星星的人”。也许,只有真正理解死亡,在面对死亡时,才不会只有痛苦和悲伤,而是有星星入梦,温暖长伴。

在人们失去亲人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我们希望通过周到、贴心、细致的服务,让逝者安息,让亲属获得一份安心,更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这六年的殡葬职业生涯让我见证了无数生命的终结,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学会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每一次为逝者送别,‌都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感激每一次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刻。‌这份工作让我学会了以敬畏之心面对死亡,‌将其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我逐渐明白,‌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生命循环中的一环,‌它让我们更加珍视活着的每一天。‌在与逝者家属的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情感的复杂与力量。‌我也学会了倾听与共情,‌努力成为他们心灵慰藉的一部分。‌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懂得珍惜与身边人的每一次相聚,‌每一次对话。‌现在的我更加明白了情感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生命的美丽在于人们在乌云周围寻索浪漫的微光,我们每一个殡葬人都应该用心用情做生命终点的“送灵人”。




本文作者郭韵竹荣获《耕耘殡葬事业 展现青春风采》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



中民丧葬
聚焦殡葬风云 传递葬业信息 弘扬敬业精神 推动殡葬改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