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IP✖️中国科幻故事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这个电影文学研讨会
“大佬”云集 👊
致力影视产业发展 共创电影美好未来
👇👇👇
10月30日上午,由青岛电影学院文学与导演学院主办的“电影文学:传统文化IP与中国科幻故事研讨会”于青岛电影学院图书馆6130会议室成功举办。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原系主任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原教务处长、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职业学院院长黄金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孟中,云南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创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杰,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雄杰,长影集团期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电影文学》杂志主编崔崑崙,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智海,《中国电影市场》杂志副主编马毅男等多位资深专家参与会议。青岛电影学院校长王宏民、副校长金梦玉、学校办公室主任刘腾飞、教务处处长贺红岩、科研创作处副处长牛兴侦、文学与导演学院院长李晨曦、文学与导演学院学科带头人朱昱东以及文学与导演学院相关教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由文学与导演学院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主任王丽苑主持。
我校文学与导演学院坚持影视教育特色,围绕产业需求做好专业建设,大胆创新传媒产业所需人才的专业培养模式。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与戏剧影视导演剧作课程致力于深度融合创作实践、产业新锐风向与学科理论研究前沿,力求打造出兼具创新精神与文化内涵的综合影视创作人才,为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可能。
此次“电影文学:传统文化IP与中国科幻故事研讨会”就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与戏剧影视导演专业中的剧作课程体系部分进行了教学培养、行业前景、AI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全面而深刻的讨论。会议同时聚焦如何讲述具有时代价值的中国故事与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等议题,搭建了卓越的交流平台。
路海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原系主任、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宣部文艺局专家组成员,中宣部电影局评审专家,金鸡百花奖评委,“五个一”工程奖评委。
演讲主题:“科幻电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哲思与国际传播”
会议开始,路海波以“科幻电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哲思与国际传播”为主题发表了鼓舞人心的发言,同时表达了对本次研讨会的美好愿景。路海波认为电影人应积极探索如何在作品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后路海波进一步强调了东方哲学中“和而不同”这一思想观念的重要性。面向全球观众,我们应该从小处着手,电影始终是“以情动人”的艺术。最后,路海波指出中国电影人正积极践行“四个自信”,推动中国电影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力量。
孟中,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影协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影协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日青年电影交流节秘书长等职务。
演讲主题:“主旋律电影与中国故事的新篇章”
孟中以“主旋律电影与中国故事的新篇章”为主题发表演讲,面对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现状,他视之为反思与创新的宝贵契机。孟中总结了当前中国影视环境中电影重工业的显著成就。孟中主张采用国际化的电影语言讲述蕴含中国价值的故事,以此跨越文化障碍,以国际化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同时,孟中建议借鉴科幻电影和史诗民族IP的成功经验,同时警惕后文化殖民主义的误解;要坚持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品质,并力求在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孟中的演讲不仅为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策略。
宋杰,中国电影协会理事,中国高校民族影视专委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分委会专家,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创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电影家协会原主席。
演讲主题:“华语艺术电影的凝滞气质”
宋杰针对“华语艺术电影的凝滞气质”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他强调华语艺术电影偏“慢电影”风格,与好莱坞的快节奏形成对比,促使观众深入思考;其次,他提到华语电影中的“追忆感”,引领观众穿越时空;第三,他指出华语艺术电影在节奏上倾向于“停顿与凝视”。宋杰还讨论了华语电影的“叙事非人格化”特征,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静观理念相契合;最后,他阐述了华语艺术电影通过抒情性长镜头引发观众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这些特征构成了华语艺术电影独特的诗意风格,不仅彰显了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也使其在世界电影舞台上独树一帜。
高雄杰,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委员等。
演讲主题:“以情为本:臆想与想象的审美延续与拓展——基于创作实践的粗浅思考”
高雄杰以“以情为本:臆想与想象的审美延续与拓展”为主题发表演讲,强调人类对故事的需求跨越历史、现在与未来。他介绍了中央戏剧学院正在组建的AIGC创研中心以促进学科发展,同时指出后机械复制时代新技术影像的生产逻辑促进了文化大规模生产与标准化,引发了对反向嵌入与参与的思考。高雄杰还强调了经典美学下审美感知的延续。最后,高雄杰重申“情感”在电影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他强调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臆想与想象均源于情感,电影应始终立足于情感表达。
崔崑崙,长影集团期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电影文学》杂志主编。
演讲主题:“作者思维与编辑思维”
崔崑崙以“作者思维与编辑思维”为题发表了精彩发言。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题材可供创作者发掘;同时他也从学术论文写作的角度指出了编辑思维和作者思维的差异,并从编辑思维出发,从细节、结构、逻辑等方面给青年学者在论文写作方面具体而有价值的建议,开阔了与会的青年学者论文写作的视野。
刘智海,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导演。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浙江省“五个一批”领军人才,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等。
演讲主题:“诗性·电影的多元表现”
刘智海以“诗性·电影的多元表现”为题发表了深刻见解。刘智海首先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在诗性电影创作上的探索之路,探讨了如何将美院的学科优势与高技术综合性电影相结合,以此开辟中国视效电影的发展新路径,并实现了教学、科研与创作的三位一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美术学院电影教育之路”。其次刘智海提出,电影是一种综合再造的艺术形式,它重塑了所有艺术,是连接各种艺术形式的最佳载体。最后,刘智海强调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最终的核心在于文化的表达,只有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哲学、社会学和艺术学等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真正表达文化核心的电影作品。
马毅男,《中国电影市场》杂志副主编,长影集团签约编剧。
演讲主题:“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转化”
马毅男以“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转化”为主题发表讲话,重点探讨了学术研究如何有效转化为市场应用的问题。他指出当前学术研究中存在缺乏实践指导意义、学术成果时效性不强等现象,强调青年学者应开展一手资料的田野调查,避免过度依赖网络资料。马毅男认为,能够指导实践的文章应具备可读、可感、可想的特征,确保研究成果实用性与市场适应性。此外,他特别指出学术论文应紧密结合市场和行业实际,确保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市场适应性。
会议尾声,文学与导演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教研室主任张悦就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实践创作这一问题向刘智海提问,刘智海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创作经验给予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回答。最后,金梦玉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与会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深入阐述了青岛电影学院的显著优势。同时鼓励文学与导演学院全体教师认真总结本次会议经验,加强创作实践。金梦玉认为电影教育应与实践创作紧密结合,共同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谈艺青影,梦织银幕。青岛,这座拥有丰富文化特色和影视资源活力的城市,置身其中的青岛电影学院正逐步成为青年导演与编剧心中的影视创意圣地。本次研讨会作为文学与导演学院成立以来,第一次召集学界业界资深学者专家的研讨会议,各位专家学者金声玉振、各抒己见,为文学与导演学院的未来建设注入新的机遇与理念。
人民网也对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行了报道。
交流思想 碰撞思维💬
未来
文学与导演学院会汲取
本次研讨会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
为培养出更优秀的影视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文学与导演学院
编辑|林楠潼 明雨欣
编审|吕颖慧 金逸霏
责编|张一诺 陈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