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种身份集于一身
于教学之地,培育艺术新苗
于创作海洋,尽展个人才华
此刻🥰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与动画学院
——杨晓东老师的世界
穿梭于大学教师和雕塑艺术家两个身份之间,杨晓东老师既能在培育艺术新苗的道路上贡献力量,又能在个人的艺术创作之路上不断前行,用雕塑讲述着一个个无声却动人的育人故事。
01
走近教师杨晓东
初见杨晓东老师,是在他的教室,各类雕塑布满整个过道,柜架上摆放着雕塑工具,这样一间小小的教室却被一群热爱的学生改造成一方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地方。我们发现杨晓东老师正在认真地教导学生,细致入微地讲解着每一个雕塑技巧,亲身示范捏造的每一个过程。
杨晓东现为青岛电影学院美术与动画学院的绘画专业教师,在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多元领域里深耕不辍。在校期间,他带领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之旅、山东省师生基本功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面对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展的荣誉,他谦虚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大型的国家级活动,获得这个成绩,我觉得非常开心,这对我以后的艺术道路和创作方向都有一个很大的鼓励,我也会更多的尝试这个方向。”
杨晓东对作品的创新尝试,无疑是他在当代艺术领域不断进取的有力证明。而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也延伸到了他的教学工作之中。
“性格温和,教学有耐心”,这是来自美术与动画学院22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梁程浩给予杨晓东老师的由衷评价。在青岛电影学院这片育人之地,杨晓东深受莘莘学子的喜爱与敬重。他带着一片素朴而炽热的初心,默默耕耘在教学一线。杨晓东在青岛电影学院任教12年,他将教学工作与个人艺术创作紧密相连,二者相互滋养,彼此成就。“在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交流过程中,我受到了诸多启发。当我和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专业的学生展开交流时,他们在我所涉及的实验艺术和装置艺术方面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我也会虚心地向学生们请教”。
作品的探索与期许
02
“我希望观众能够在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助力下,更加感受到作品本身的美感,能够受到一些启发。”杨晓东热爱自身创作出的作品,正如《未来昆虫》引人思考人与自然,他更希望助于受众获得启发,以作品为媒介,实现创作者与解析者之间的一场无声探讨,与作品建立起一种更为紧密且深入的情感连接,赋予作品更深层的生命。
在当代艺术领域,凭借敏锐感知与探索精神,杨晓东对《未来昆虫》展开创新尝试。作品运用声光电等前沿技术并关注最新科技,融入采用AI技术光的效果、声控及部分图像随机生成。杨晓东坚信道:“保持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持续不断地尝试和改进,以更加完美的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给大家带来难以忘怀的艺术体验”。
此外,杨晓东会结合自身创作经验,为有疑惑的学生传授想法并解决办法。在当今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进程里,杨晓东在培养优秀艺术人才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讨论找问题,最后再总结作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下,杨晓东照亮了学生们探索雕塑艺术的道路,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捏、刻、塑中,逐渐领悟到雕塑的真谛,培养出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艺术感知。
03
一方教室,一腔赤诚
一方教室,一腔赤诚;泥屑纷纷,醉心于塑。杨晓东的身上,满溢着雕塑家的极致专注,肩负着教育者的殷切期望,他带着对雕塑艺术的无限热爱与一颗纯粹的匠心,在一塑一凿间,倾洒着自己的心血。在青岛电影学院,还有许多像杨晓东这般,全身心投身于教学事业,同时又将满腔深情寄托于艺术创作的老师们。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日复一日地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对教育的敬畏,有对艺术的痴迷,更有对学生成长的殷切期盼,共同编织成了青岛电影学院的雕塑艺术画卷。
与雕塑的相遇🎨
是一场情感的共鸣之旅
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期待未来
杨晓东老师与青影学子
共同创造出更多“旅程”👏
相关合集
融媒体记者|梁炫
视频|刘一升
图片|刘一升
编辑|蒋昱祺 苏阳
编审|吕颖慧 金逸霏
责编|张一诺 陈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