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发布!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健康   2025-01-06 17:26   黑龙江  

近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下文简称“2024版指南”)于《中华糖尿病杂志》优先出版。本指南共20章,作为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权威指导文件,《2024版指南》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分型、三级预防、筛查和评估、教育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与策略,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DIABETES

一、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

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由2013年的10.9%增加到2018至2019年的12.4%各民族及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2.糖尿病的知晓率(36.7%)、治疗率(32.9%)和控制率(50.1%)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糖尿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


DIABETES

二、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1.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是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A)。


表 1. 糖尿病诊断标准


2.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A)


图1.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

注: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GDM为妊娠期糖尿病;T1DM为1型糖尿病;GADA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2A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ZnT8A为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IAA为胰岛素自身抗体;T2DM为2型糖尿病 a未用过胰岛素或胰岛素治疗2周内的患者可加测IAA b随访C肽变化:病程3年内随机C肽<200 pmol/L,考虑为特发性T1DM;如C肽>200pmol/L,考虑为T2DM。


ONE

三、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1.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査,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B)


  2. 如果空腹血糖 ≥6.1 mmol/L、随机血糖“≥7.8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 1c)≥5.7%,建议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A)


  3. 糖尿病前期个体应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A)


  4. 糖尿病前期个体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药物干预(B)


  5. 对于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建议采取降糖、降压.调脂等综合管理措施,以预防心血管疾病(CVD)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A)


  6. 血糖控制目标须个体化(A)


  7. 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推荐至相关专科进行诊治(B)


ONE

四、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

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成人T2DM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将不可变因素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别更改为“严重合并症”及“是否合并血管并发症”,表述更严谨。




1.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A)


2.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患者,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控制目标为<7.0%(A)


3. HbA 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将HbA1c控制目标设定为≤6.5%,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4.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DSMES)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A)


5.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联合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A)


6.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其高风险的T2DM患者,选择有ASCVD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伴心力衰竭(HF)的T2DM患者,选择SGLT2i;伴慢性肾脏病(CKD)的T2DM患者,选择有CKD获益证据的SGLT2i或GLP-1RA(A)


7.不伴ASCVD或其高风险、HF或CKD的T2DM患者,如无超重或肥胖选择二甲双胍治疗;如有超重或肥胖,选择有减重证据的降糖药(A)


8.采用一种隆糖药治疗血糖不达标者,应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包括注射制剂)(A)


9.在T2DM的任何阶段(包括新诊断时),如出现典型的高血糖症状或酮症,给予胰岛素治疗(A)



图 2. 糖尿病治疗流程

注:a高危状态指年龄 ≥ 55 岁伴以下至少 2 项:肥胖、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白蛋白尿;

b如基线 HbA1c 较高,可起始二联治疗,如伴显著高血糖症状或酮症,可起始胰岛素治疗;

c伴 MASLD 者选择有肝脏和心血管获证据的 GLP-1RA 或双激动剂


注: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HF为心力衰竭;CKD为慢性肾脏病;GLP-1RA为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SGLT2i为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HbA 1c为糖化血红蛋白;DPP-4i为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TZD为噻唑烷二酮;GKA为葡萄糖激酶激活剂;PPAR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a高风险指年龄≥55岁伴以下至少2项:肥胖、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白蛋白尿 b如基线HbA 1c较高,可起始二联治疗,如伴显著高血糖症状或酮症,可起始胰岛素治疗 c伴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者选择有肝脏和心血管获益证据的GLP-1RA或双激动剂 d有卒中病史者选用GLP-1RA或吡格列酮 e包括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和基础胰岛素/GLP-1RA的固定比例复方制剂f包括注射制剂和口服片剂 q包括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GLP-1RA的固定比例复方制剂和双胰岛素类似物。


ONE

五、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由2013年的10.9%增加到2018至2019年的12.4%各民族及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2.糖尿病的知晓率(36.7%)、治疗率(32.9%)和控制率(50.1%)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糖尿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


ONE

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T2DM)及病程>5年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以早期发现DKD。对于已确诊DKD的患者,需根据其肾病进展危险分层进行相应的每年至少1~4次随访(B)


2.优化血糖管理能降低DKD发生风险及延缓肾病进展,应依据eGFR水平选择相应的降糖药物及其剂量范围(A)


3.推荐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用于合并高血压的DKD患者,以延缓肾病进展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对于UACR<30mg/g且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不推荐ACEI或ARB类药物作为DKD的一级预防(A)


4.推荐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使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或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以降低肾病进展及心血管病风险(A)


5.推荐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以降低肾病进展及心血管病风险(A)



注:eGFR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UACR为尿自蛋白/肌酐比值;CKD为慢性肾脏病。表格中的数字为建议每年随访的次数;背景颜色代表CKD进展风险:绿色为低风险,黄色为中风险,橙色为高风险,红色为极高风险。





编辑:于子雯

统筹:常新刚

审核:江涛

监制:张述海

宝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疾病预防控制为主,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加强重点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预防保健需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卫生防病知识,为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