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的署名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现全文转载如下。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和国家第八次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也是首次由国务院表彰调整为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核心要义和本质内涵,深入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党的民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讲话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催人奋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史上又一篇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力量。
一、坚持“两个结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多年来,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是百年来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这条道路来源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进程。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我国民族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党将民族工作重心转移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族工作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统筹谋划,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明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图为9月25日,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园里,当地群众欢聚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周围,学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摄
这条道路是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正确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条道路着眼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最大限度把各民族凝聚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刻阐明了这条道路的独特优势和前进方向;强调“这条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确保各族人民真正获得平等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主人”,深刻总结了这条道路的成功之道和价值理念;强调“这条道路正确把握维护国家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深刻阐明了这条道路的重要原则和根本任务。这三个方面的阐释,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揭示了这条道路的核心要义、本质内涵和时代特征。沿着这条道路,党的民族工作不断取得历史性进步,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入新阶段。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这条道路为世界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放眼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普遍面临建设统一的多民族现代国家的任务。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有的国家民族问题愈演愈烈,有的地区因为民族问题战乱纷争不断。相比之下,我国民族工作取得巨大成功,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这条道路充分吸取其他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拓展了多民族国家推进共同体建设的崭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需要其他任何人对我们指手画脚、充当‘教师爷’。”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与深刻逻辑,坚决反对一切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污蔑抹黑、遏制打压的行径,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阔步前行。
二、坚持“五个共同”,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跨越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纵深,科学阐释了中华民族历史演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增进各族人民历史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深刻理解“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用“四个共同”概括了中华民族历史观。这次表彰大会上,总书记进一步将“四个共同”拓展为“五个共同”,强调“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指明了看待中华民族历史必须坚守的正确立场。其中,新提出“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强调了国家观念,凸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深沉的历史意识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险万难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从“四个共同”到“五个共同”,突出了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核心、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进一步从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历史大势中抓住了主脉,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标定了更为关键的价值之锚。
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政治、文化、经济、情感等五个方面的共同基础、深厚基因、动力源泉,全方位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源与流、根与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有着无比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包容性。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深刻理解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贯通了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内在逻辑,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根本依托和光明前景。一部中国史,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伟大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必须依靠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奋进,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认同、把握历史主动,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
三、围绕中心任务,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并从五个方面作出了部署要求,指明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保证、精神文化支撑、物质基础、重要途径和法治保障。统战、民族工作部门要深刻认识这一系列部署要求的战略意义、现实考量、主攻方向、着力重点,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4年9月28日至10月1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北京参观考察,感受新时代伟大成就。图为参观团在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民族画报社供图 陈涛/摄
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各级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民族工作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加强对重大政策、重点工作、重要问题的研究部署。推动地方各级党委落实民族工作主体责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素质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族人民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精神文化支撑。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文艺作品、文博展品和文创产品。以“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指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
加快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支持民族地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加强边疆和民族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不断丰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和场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表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表彰和创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统战、民族工作要深入落实三中全会确定的重要改革举措。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根本目的,保障各族群众享受平等权利、履行平等义务。完善民族事务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制定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融入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求是》杂志社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