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了解2024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详情🔎
张涛在2024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现场。
因提出“单原子催化”这一概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涛荣获2024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用化学最小的尺度研究和理解催化反应的机理和本质,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在‘黑匣子炒菜’,我觉得提出这个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张涛说,“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需要能力和机遇并存。大家几十年努力的汗水,才浇灌出‘单原子催化’这一中国人原创的科学概念。”
翻过山丘,就能听到新的故事
1963年,张涛出生于陕西省安康市一个群山环绕的农村。年幼的他时常幻想,山的那边是什么样的,“我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大海”。
1978年3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发表题为《科学的春天》的讲话。当时,不满15岁的张涛热血沸腾:“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我们的奋斗口号,许多青年都立志要用科学振兴国家,我也决心要当一名科学家。”
在社会渴求“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背景下,政策允许从高一年级挑选2%的优秀学生提前参加高考。张涛所在的安康中学挑选了11名成绩优异的高一学生,张涛位列其中。热爱数学的他报考了数学相关专业,由于没学过高二以上课程,他最终被调剂到陕西理工大学化学系。
刚刚接触化学,张涛就被其中的奥秘所吸引,并逐渐爱上了这门神秘的学科。
然而,当时地方高校的科研实力较为薄弱,买不起相应的实验设备。这让早早就立志成为科学家的张涛有点“蒙”:“没有实验经历怎么办?”
第一次考研以失败告终。1982年,张涛被分配到母校安康中学任教,但他从没放弃过继续深造的念头。“长期在陕南的秦岭和巴山学习与生活,使我对大山外面的世界充满渴望,特别是大海。所以在选择读研究生的单位时,我有两个关键坐标,一是在海边,二是选中国最好的研究所。”张涛说。
1983年,张涛如愿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考入大连化物所,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选择之一。”张涛说。
三十年磨一剑,提出国际原创概念
大连化物所作为中国催化研究领域的殿堂,和张涛梦想的一样。在这里,“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真本事,就可以安心从事科研工作。
“我遇到了导师林励吾院士和臧景龄研究员,他们把我引入催化化学的研究领域。”张涛说。刚到大连化物所时,他就跟随导师开展高分散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这也是单原子催化剂的雏形。
1995年,大连化物所内航天催化剂方向“风雨飘摇”,面临青黄不接的难题。“所里领导说‘要不让年轻人试试’。”32岁的张涛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
随后,张涛开始负责航天催化剂的研制工作,他领导发明的肼水燃料分解催化剂成功应用于国家任务,并开拓了推进剂催化分解技术在我国航空领域的应用。他还完成了宇宙飞船生命保障系统中的拟人耗氧材料及组件的研制,并在“神舟”系列上得到应用。同时,他研制的高效脱氧剂广泛应用于石化等领域。
张涛把课题组做大做强的同时,开始思考新的规划。在“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思想的引领下,单原子催化的想法进入了他的脑海。
在很多情况下,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比较苛刻,例如在常温下,氢气和氧气混合不会自发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但如果加入贵金属铂,就能使其在常温下反应。铂这类可以改变化学反应条件的物质叫作催化剂,所以“催化剂”也被称为化学工业的“发动机”。然而贵金属价格昂贵、原子利用率低等问题阻碍了金属催化剂的发展。
“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喜欢团聚在一起的原子们一个个乖乖排开,进而使每个原子在催化中发挥作用。”张涛说。
多年来,张涛及团队不断探索高分散金属催化剂的极限。2011年,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制备了单原子催化剂并测定了其催化反应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单原子催化”的原创概念。这种催化剂中所有的铂都呈单原子分散状态,不仅稳定性高,单位点催化活性更是传统纳米催化剂的数倍。单原子催化对于从原子水平理解多相催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开发低成本高效贵金属工业催化剂提供了可能。
“单原子催化”概念一经提出,就引发国际单原子催化的研究热潮。张涛表示,单原子催化在很多化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洁净能源转化、二氧化碳减排、环境污染处理、大宗化学品合成、精细化学品合成等。
张涛在办公室。大连化物所供图
立足长远,研究“上货架”也要“上书架”
从宏观的催化概念到纳米催化,再到单原子催化,张涛认为已经“迈了一大步”。而下一步,他想积极推进单原子催化剂的工业化进程。
“对于我们做科学研究的人来说,主要有两方面追求。一个是要‘上货架’,研发的东西要能够变成产品,所以我希望把单原子催化这个概念推向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实现真正的成果转化。另一个追求是要‘上书架’,未来单原子催化概念可能会与人工智能结合,实现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和精准制备,形成系统的单原子催化理论。如果这个理论能够走进教科书,就更能体现理论的普适性和重要性,也能展现我国科学家对世界科学的贡献。”张涛说。
除了在科研上的贡献,张涛还经常回到家乡安康给中学生作科普报告,分享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最终取得成就的经验和体会。
张涛非常赞同“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观点。他认为,年轻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特别正常,但要尽可能为社会作贡献,为国家发展作贡献。他希望更多年轻人在未来的科学世界里创造奇迹。
点击观看
2024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
张涛获奖感言视频
张涛纪录片
相关阅读
张涛:“单原子催化”——几十年耕耘铸就中国原创科学概念|获奖感言 山区少年15岁上大学,数十年耕耘铸就中国原创科学概念,他却高呼:不要成为我,而是超越我丨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张涛纪录片 2024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邓宏魁、张涛、李亚栋、孙斌勇获奖 张涛院士:15岁破格考大学,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单原子催化”
相关阅读
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获奖 袁国勇、裴伟士、张杰、施敏获奖!2021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群星璀璨!全球最具智慧大脑齐聚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 2020未来科学大奖举行云端颁奖典礼 | 科学之光 温暖世界 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工作视频 | Nature Research Custom Video 美翻了,2020未来科学大奖证书,每一张都是艺术品! 王振义:我现在唯一的职业就是“开卷考试”|获奖感言 彭实戈:数学的美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获奖感言 专访 |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得主王振义:没有基础研究,临床问题就很难解决 专访|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得主彭实戈:数学是一旦对了,到处都对 “难道是天上掉馅饼?” 96岁院士王振义:我为什么在获得未来科学大奖后觉得忧愁 获奖者为何是他们?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成果解读 9月6日,2020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即将揭晓! 未来科学大奖12位捐赠人邀您关注9月6日新闻发布会 盘点历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猜猜2020谁将折桂? 盘点历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猜猜2020谁将折桂? 盘点历届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猜猜2020谁将折桂? 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邵峰、王贻芳、陆锦标、王小云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公布2018获奖名单,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林本坚获奖 2017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及完整获奖理由 2016首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名单隆重揭晓&获奖者成就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