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我要对所有的年轻读者呼吁,要想成为一名科学家,现在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候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无创产前检测之父卢煜明教授如是说。
大科学家与小师弟:卢煜明教授(左)与圣若瑟书院DSE超级状元廖俊翔(右)7月底在「Hello Scientists你好科学家」讲座上对谈。
2024未来科学大奖周(10月30日至11月3日)已经圆满结束。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主要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并已成为国际及香港盛事。今年主题聚焦科普,特别在香港科学馆展览,并让中学生有机会跟今届得奖者、大科学家现场对话,提升大家认识什么是科学、为什么读科学、通过科学可以如何改变中国、改变世界、造福人类。
今期访谈录人物是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第一位得主、无创产前检测之父卢煜明教授,他开创的无创产前诊断能早期诊断唐氏综合症和多种遗传病,奠定液体检验基础的革命性成就,全球有每年数以百万计孕妇因此受惠。我们由卢煜明的视角去了解一位「未来」科学家的诞生历程,礼赞科学成就。卢煜明也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候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香港科学院院长。
整理:拙见名家 梁颖勤
承接上文:〈优秀科学家须勇于提出质疑、向未知的终点孜孜不倦努力──卢煜明教授专访〉
我的座右铭就是时间是宝贵的,所以要将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来对待。我自己正是这么做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每一年都会涌现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突破。在此,我要对所有的年轻读者呼吁,要想成为一名科学家,现在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如果感兴趣,现在就加入我们吧!
未来的数十年会相当有趣。某些科技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慧(AI)就是其中之一。人工智慧将会大大改变现在许多领域的工作面貌。对于年轻人来说,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请务必将人工智慧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在生物科技方面,新兴技术例如基因编辑等将大放异彩。数年前便开始的关于基因编辑伦理道德层面的争议也将延续下去。但如果有一天基因编辑被公众广泛接受,必将在医学领域引发颠覆性变革。
卢煜明(右二)是潮州人,童年时一家四口合影,弟弟(右三)跟他相差一岁半。
父亲的启发:一图胜千言、冲底片如做实验
我的父亲是位精神病学家。记得小时候,他让我去上绘画课,因为他常说「一图胜千言」。他想的是对于解剖这样的科目来说,需要非常精准的三维透视能力。在我现在的工作中,我确实感觉到图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写论文时需要向读者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我很感谢当年父亲对我的培养。他应该是很想让我做一名临床医生的。我记得当我说想去牛津大学读PhD的时候,他还有些担心这会耽误我当医生,不过最终他还是支持了我的决定。我非常感激他。
我是个蛮好动的小孩,所以有时候也会抵触去上绘画课。应该说我对绘画抱着一种又爱又恨的态度吧。我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给了我一台相机,那是他大约在1959年买的老相机,我到现在还留着它。我就这样爱上了摄影。摄影也是「一图胜千言」的一种体现。父亲甚至允许我在家建造了自己的暗室。自己冲洗照片是很麻烦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过程就像是做实验,需要掌握好时机,这让我受益良多,摄影也成了我毕生的爱好。
我父亲是个完美主义者,他经常需要参加各种会议,在此之前他会在家中演练演讲,这时他会让我和弟弟当他的观众。所以从早的时候起,我就学到了如何准备一场演讲,这对我今后的发展很重要。那时候还没有PowerPoint,需要一张张地放幻灯片,我还帮他拍了不少照片。
音乐跟精神病学都不适合我
我的母亲是名音乐教师。小时候,她会让我和弟弟练习弹钢琴。不过我虽然很喜欢音乐,但在音乐上不是很有天分。可能是因为当时学校的音乐老师对我太严格了吧,我是那种需要一定自由度才能把科目学好的小孩,太严格的老师让我没能把音乐课学好。
父亲的工作让他有机会接触到香港的一些知名案件,比如某些凶杀案,他需要作为专家来给出心理画像,判定凶手的精神状况是否异常,这是很有意思的。但当我亲身接触了精神病学之后,我觉得对我来说这太抽象了,因为我自己喜欢非黑即白的结论,比如用DNA测试一个人是否有某种疾病。这是精神病学做不到的。在精神病学中,你只能通过向患者提问来判断此人是否患有某种精神疾病。我不喜欢这种模糊的结论,人脑实在太复杂了。
卢煜明教授觉得母亲的音乐路训练太严格,父亲的精神病学判断有点抽象,所以决定走第三条路──基础科学研究。(灼见名家图片)
16K电脑的启发:如何将有限资源最大化?
我父母应该算是那种典型的亚洲的严父慈母吧。举例来说,我父亲会规定我每天只能看30分钟电视,但我母亲会说「如果你今天表现好,就可以多看30分钟」。当时有件很有意思的事:我想买台电脑,但那时的家用PC机非常昂贵。我母亲很好说话,答应买给我,但是要求我们对父亲保密。所以我都是趁父亲外出或者上班的时候偷偷在家里玩电脑。后来我才知道她其实早就告诉了父亲,父亲只是装作不知情。不管怎么说,那台电脑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通过它学到了编程,训练了思维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也离不开电脑。
你无法相信那时候电脑的运算速度有多慢,內存也只有16K,现在回头看会觉得简直不可思议。那时候我也没有打印机和移动硬盘,程序设计完我只能对着屏幕抄下来,储存程序用的是磁带,保存程序得花上整整一小时,慢得要命。在我拥有电脑之前我就很喜欢编程了,我会和同学进行程序设计比赛,试着把程序尽量压缩,这也让我学到了在日后的研究中如何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资源,因为研究经费通常都不够让你随心所欲做事,如何有效运用资金就很重要了。
我认为逻辑是骨架,然后才是细节。对研究来说,最重要的是大的概念,也就是骨架。过去的学习是基于书籍的,读书的时候,你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框架,我还是更喜欢旧时的这种学习方式,我更看重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
──卢煜明教授
氛围自由圣若瑟盛产科学家
我们的圣若瑟书院历史悠久,成立于1875年,差不多是香港最古老的学校了。学校的气氛很自由,不要求学生为了考试一味死读书,而是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在坚持科研中我也是需要自由的。有趣的是,圣若瑟书院也以盛产科学家著称。2009年因为光纤技术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高锟就是我们校友。
圣若瑟给了学生空间去发展自己的能力。香港的其他一些学校会照本宣科,要求学生为应试拿高分。但我们学校不会。纵观香港的创意行业,例如电影、音乐甚至科学领域,都有圣若瑟的校友,这与我们在学校的高自由度是分不开的。
我是学校摄影俱乐部的成员,有时会在学校的暗室冲洗照片。等母亲来接我们回家的工夫我也会和同学一起打打球。
圣若瑟是天主教学校,可我不是天主教徒,我父母也不是。作为一名科学家,我认为科学也许不能解释宗教中的部分哲学问题。比如宇宙起源,你或许会说是大爆炸创造了宇宙,但是大爆炸之前呢?有时候可能还是需要非科学的概念才能解释一些事情。总之这是个我们难以参透的课题。
《双螺旋》(Double Helix: The Annotated and Illustrated)这本书很有趣,它讲述了年轻科学家在破解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与前辈科学家们的竞争。如果你像我一样在年轻的时候读到这本书,你一定会备受鼓舞,获得与前人分庭抗礼的勇气。(灼见名家图片)
英语和生物课要求严格
我的童年应该说还是很快乐和满足的,有良好的环境让我发展未来作为一名科学家需要的核心技能。在圣若瑟书院,英文作为教学语言也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也结识了很好的同学、老师与校长,我们到现在也保持着联系。
我会经常回圣若瑟看看。有一位当年的校长要退休了,我们同学还一起策划帮他庆祝。有些修士退休会回到爱尔兰,我还去拜访过其中一人,那次拜访让我很感动。他当年是教我英文和体育的。他在香港的时候,逢年过节我都会去看他。我得奖的时候还邀请他参加了颁奖典礼。
有好几位老师都让我印象深刻。例如前面提到的给我们讲DNA的生物老师,现在我还会时不时去看他。因为我上的是教会学校,有些老师是修士。他们一般是教英文的,教学方式比较严苛。比如他们会让学生到黑板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来造句,这就要求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完美的英文。这帮我打下了很好的英文基础。作为一名科学家,发表论文的时候对英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因此我永远感激当时老师们的教导。即使在我现在的团队,我也会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年轻一代的写作能力。当时还有位老师是教物理的。他当时教书是为了攒钱将来在美国继续读博士。这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人为了做研究而坚持的决心。
想要了解这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打小是怎么过来的?他们从小就热爱科学吗?生来就有天赋吗?早早就立下了志向吗?又是什么,让他们登上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让我们从《“未来”科学家》这套丛书里寻找答案吧。
这套丛书以访谈实录的形式,还原了未来科学大奖历届获奖者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
注:上文为 卢煜明教授: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录2-2
原刊于《「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获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授权摘录转载。
未经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禁止翻录、删节、篡改和用于商业用途。
点击观看
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
卢煜明获奖感言视频
点击观看
2016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卢煜明纪录片
独家专访2016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得主卢煜明:我是科学旅途中的旅人 集齐3大“诺奖风向标”,大奖为何都青睐他?卢煜明教授专访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人卢煜明独家纪录片&获奖感言 卢煜明:会魔法的除了哈利波特,还有科学家 卢煜明:与艺术结合的科学更有想象力 |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专题 卢煜明:用循环DNA进行癌症筛查 对话“生命科学奖”获奖人卢煜明| 寄语 · 2017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LIVE│未来论坛2017年会-卢煜明:无创产前诊断,从梦想至现实
相关阅读
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获奖 袁国勇、裴伟士、张杰、施敏获奖!2021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群星璀璨!全球最具智慧大脑齐聚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 2020未来科学大奖举行云端颁奖典礼 | 科学之光 温暖世界 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工作视频 | Nature Research Custom Video 美翻了,2020未来科学大奖证书,每一张都是艺术品! 王振义:我现在唯一的职业就是“开卷考试”|获奖感言 彭实戈:数学的美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获奖感言 专访 |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得主王振义:没有基础研究,临床问题就很难解决 专访|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得主彭实戈:数学是一旦对了,到处都对 “难道是天上掉馅饼?” 96岁院士王振义:我为什么在获得未来科学大奖后觉得忧愁 获奖者为何是他们?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成果解读 9月6日,2020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即将揭晓! 未来科学大奖12位捐赠人邀您关注9月6日新闻发布会 盘点历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猜猜2020谁将折桂? 盘点历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猜猜2020谁将折桂? 盘点历届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猜猜2020谁将折桂? 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邵峰、王贻芳、陆锦标、王小云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公布2018获奖名单,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林本坚获奖 2017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及完整获奖理由 2016首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名单隆重揭晓&获奖者成就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