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非遗|第98期:麦秆交织编锦篮 巧手生花送祥愿

时事   2024-10-15 20:42   广西  




编者按

麦秆,也称“麦秸”,是小麦作物成熟脱粒后的秸秆,不仅作为五谷丰饶的象征,更因其独特的柔韧性与质朴韵味,成为了手工艺品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珍贵材料。


麦秆编织是农耕文化下衍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手工艺。人们利用小麦、大麦、黑麦等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原料,巧妙地将这些脱粒后光滑细韧的秸秆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


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壮族人民将麦秆编制成精美的花篮,讲述着季节更替、作物生长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本期,我们将走进田阳区,探寻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田阳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采撷天成,编织生活,一同感受田野的温暖与民间手工艺的魅力。






田阳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批次:第七批

地域:百色·田阳区

田阳壮族麦秆花篮是以小麦秸秆、糯竹、棉线、绸布等作为制作原料,编织成为篮子、帽子、笔筒等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手工艺品,代表着壮族人民心灵手巧的智慧结晶。


五颜六色的绸布交织装饰,春意满盈;精美的花鸟鱼虫纹样装扮,尽显生灵之趣;外表“福”“寿”“祥”“和”等吉祥文字,传达人们的美好祈愿。2018年,田阳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百色市田阳区,地处广西西部。据《田阳县志》记载:“小麦种植多分布于双季稻较少的南部山区村屯。”而麦秆花篮,就流传使用于南部石山地区的巴别乡三坡村一带


据了解,早在四百多年前,三坡村一带就有着编制麦秆花篮的习俗。这些最初以盛装食物为主的简朴圆融之物,逐渐演变为如今承载情感与文化的艺术珍品。


三坡村村民们在编织花篮。甘艳霞 摄


田阳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梁秀群告诉记者,端午时节,三坡村家家户户便会手提彩篮,在篮中装满五色糯米饭、鲜果与鸡蛋等食物,结伴而行,踏青赏景,对唱山歌。


到了民国时期,麦秆花篮更成为女子嫁妆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作存放发夹、手镯等贵重装饰品的器皿,尽显雅致与庄重。


经过脱粒处理后的麦秆。甘艳霞 摄


过去,麦秆花篮不仅是实用之物,更是婚姻缔结的见证。问亲应允后,女方家庭会精心准备花篮,内置女孩年庚八字与米布为礼,男方则将其置于祖先神龛之上,既敬先祖,又迎新娘,一段姻缘由此诞生。


形状大小不一的花篮。甘艳霞 摄


麦秆花篮依尺寸型号可分为大、中、小三类,有方、棱、扁、圆等各类样式,应有尽有。花样设计上更是巧妙融入缕空、麻花等编织技艺,尽显匠心独运。


花篮的制作始于精选竹材。首先需要挑选韧性佳、易塑形的糯竹,经放置风干后使用。


竹子需要劈好后削成细细的竹片。古秀芳 摄制


将竹子劈成细细的竹条薄片,依据预设尺寸围成框圈,随后用棉线缝合固定。


框圈是顶盖、底座的框架。古秀芳 摄制


接着把框圈放入沸水中浸泡后放干,如此,篮盖、篮座的框架即为完成。


框圈用棉绳固定后过沸水。甘艳霞 摄


据梁秀群介绍,经过热水“洗礼”的竹片既能防霉防蛀,又能加强框圈塑形平整


接着,在花篮底座的基础上插入两层麦秆,用细韧的鱼线将麦秆连接,编织成为支撑花篮的主体。


在底盘部加入麦秆,从底座开始向上编织。麦秆层层相叠,模拟黄瓜籽形态,寓意“多子多福”。


编织时,需细心调整每一根麦秆的排列位置,力求均匀紧密。其间,再穿插各色绸缎,以增添视觉层次与流动美感。


编织时夹入各种颜色绸缎布料。古秀芳 摄制


从底座下方层层编织至顶口后,便可以编织花篮顶盖与提手。


编织到顶口时,便已初见花篮雏形。甘艳霞 摄


顶盖与提手也以同样的编织方式,在其间穿插彩线,绘就盖子表面蝴蝶纷飞、菱形交错、花朵绽放等图案,赋予花篮斑斓生机。



从左至右边分别是花篮的顶盖、底盘以及主体三个部位,拼合则成为一个完整的花篮。甘艳霞 摄


顶盖与提手巧妙设计,花篮中部辅以精细刺绣,共同结合成为编织精巧、纹样秀丽的花篮。


麦秆花篮成品。甘艳霞 摄


最后,经过独特技术的染色与漂白处理,制成的麦秆花篮色泽温润,美观耐用,于干燥阴凉处可保存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完好无损。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田阳壮族麦秆花篮作为田阳县外贸局的重点出口项目,迎来了其辉煌时期。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麦秆花篮也曾一度面临发展危机。


2013年制作完成的麦编系列全家福。资料图片 梁秀群供图


幸运的是,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麦秆花篮通过技术改良与创新设计获得了新的活力。不仅在保留民间编织特色的基础上吸收民族文化精髓,还革新开发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如草帽、笔筒、帽子等,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在当地部门的推动下,梁秀群带着麦秆花篮积极参与各类大赛并屡获殊荣,赢得了专家学者的认可与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成为展示壮族民间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窗口。


麦秆花篮的产品种类逐渐变得丰富。古秀芳 摄制


麦秆花篮不仅是一项手工艺品,还是我们传承传统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梁秀群不仅积极扩展传承途径,还将麦秆编织课程引入当地学校。


从田阳区的小学到高中,再到百色学院,讲授的每一堂课她都拿出万分准备。梁秀群表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讲授,带领学生们最大程度地学习这项古朴的手工艺,让年轻一代在编织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梁秀群指导村民编织麦秆花篮。甘艳霞 摄



/ 特别鸣谢 /

百色市田阳区委宣传部


— 完 —



向左滑动查看

田阳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精彩瞬间”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查看完整往期推荐-


策划统筹丨罗锐 罗莎

本期采写丨甘艳霞 实习生 赵雅楠

本期编审丨蓝于涵

视觉设计丨韦若琳

摄制丨古秀芳

总值班丨黄俪 宋瑶

广西云非遗传播团队出品

【特殊使用限制声明(广西云-广西日报《爱上非遗》系列的图文和视频,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转载)】

爱上多彩非遗!

广西新闻网
速度、温度、深度、态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