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古浮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作为历史沉淀下的文明记忆,
逃过了现代化的变革。
它穿越千年而来,
缓缓向我们讲述着传统文化沉淀的美。
一步步踏着古迹,
回忆起往昔的岁月。
赣州古浮桥
比舟为梁,铁揽绳牵
赣州古浮桥由宋代而起,沿用到现在,是赣州市的“国宝”级文物。浮桥全长400米,用了100艘小船拼接而成,每3艘为一组,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
这座浮桥由知军洪迈所建,连接章江的两端,每天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
赣州城区三面环水,因为河面较宽,河两岸往来主要靠渡船。宋代赣州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了方便与外面的沟通,于是就在章、贡两河上先后建造铺就了东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桥以沟通城乡。
建国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折除,在80年代被现代公路桥梁所代替,只有这座建春门浮桥,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景观,特意保存了下来,并至今还在为赣州市民服务。东河浮桥就成了现今赣州市的“国宝”级文物。
这座800多年的浮桥,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战火硝烟。新桥变旧、旧桥换新、修修补补、历尽沧桑,似一位不屈不挠的老人,昂首屹立在章江边,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人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成为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的一绝。
东河浮桥始建于南宋时期,始建者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叫做洪迈,他是江西鄱阳人,在赣州当过知军。他著有《容斋随笔》,是唐宋笔记中规模最大、影响甚深的一部笔记,毛主席很喜欢此书。
洪迈著的《容斋随笔》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的必读书。
过去在很多临江的城市都有浮桥,现在其他城市已不多见了。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已沿用了800多年,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桥的那一头是城郊农村,还有一些工厂,夏天的傍晚,有不少赣州市民到这浮桥下游泳。晚上有不少人到浮桥上纳凉,一些青年男女还喜欢到这里谈情说爱。
河边的洗衣女,钓鱼翁的英姿,城里人、乡下人进进出出,骑摩托车的、推自行车的、挑担的、背小孩的、走亲戚的、上学的人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充满市井文化之美的图画。
一些渔民捕鱼后在浮桥上销售,新鲜的河鱼和晒干的小鱼总能吸引不少顾客。
古浮桥
古老的木板桥,
总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
心想:
有些事,
不去做以后也做不了;
有的人,
一擦肩也再难相遇了;
而有的记忆,
一旦沉没,
就一直到封底再也浮不出心河。
来源:江西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