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6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通知军统局局长戴笠逮捕华北高级汉奸。当日,戴笠即在北平设下酒宴,邀请北平各路大汉奸赴宴。戒备森严的宴席上,戴笠宣读了逮捕名单。王克敏,王揖唐,以及伪天津市长潘毓桂、伪河北省长荣臻等50余人被当场逮捕。
01
北平抗战幕后黑手
据抗战史学者经盛鸿等人研究,“七七”卢沟桥事变前,中国军队已经丧失最佳布防时机。赵登禹所率29军132师受命急赴南苑进驻,但主力尚在涿州。
虽然如此,以赵登禹等人的素养,日军想一举突入并非易事。唯一让人心存隐忧的是中国军队中的学兵团——这些人严格来说还是青年学生,他们是中国军队的短板。
战斗打响后,日军炮火直接泻向了学兵团防区,近千名学生很快倒在刺刀之下。中国军队的增援路线也被日军切断,增援部队全数殉国。
多方证据显示,出卖情报的,是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潘毓桂。战前日军找到他,并通过他将日军进攻信息透露给29军,原想吓退中国军队,未想在预定攻击地点遭遇拼死抵抗。潘毓桂担心自己把“传话”的事情办砸了,会遭到日军报复。他有资格参加29军军事会议,会上确定的布防情况,会后即被他送往日军司令部。故有佟麟阁、赵登禹率部撤退至大红门被伏击殉国之事。
潘毓桂被逮捕后,他在对法庭的供述中称,与日军合作,可免生灵涂炭,将华北变为没有军阀、政治开明的地方,为整个中国的开化建立楷模。“所谓卖国,实为爱国”。
02
“心中十分欢喜”
日军控制北平后意识到,由于兵力有限,必须“依靠中国人建设新中国”。日本“华北方面军”决定筹建华北伪政权。
最初日军属意于曹锟、靳云鹏、吴佩孚、曹汝霖四人中的一人,出任政府首脑。因这四人在华北军政界有较大的影响和潜势力,与南京国民政府又都无历史渊源。但靳云鹏说要“礼佛”,曹汝霖说老母年事已高,而吴佩孚出山组织政府的条件则是“日本退兵”。于是“二流政客”王克敏进入日军视线。此人曾留学日本,且三度出任直系军阀政府的财政总长。
1937年,王克敏在家里接待了日军代表,对方称希望他能出任伪华北临时政府主席,王听后“心中十分欢喜,一口答应”。
以王克敏为首的“政府”内,驻有日本派遣的行政、法制和军事顾问,这些顾问渗透到各部门及下属各省市。当时,王克敏拉了原北洋政客王揖唐下水,并想委任其为“内政部”总长。但王揖唐说,灾区要救济,应设置救济部,自己担任总长。
“救济部”总长可以借救灾之名中饱私囊,王克敏拒绝了这个要求,二人吵了起来。争执的结果是设置一个赈济部。这在当时的全球“政府”中,恐怕也是罕见的部门架构。
03
难逃一死
汉奸们不仅争位置,还争相对日方谄媚。1940年,王揖唐就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他写了一首感谢日本天皇的诗,“春殿从容温语慰,外臣感激此心同”,自称为日本天皇的“外臣”。
王揖唐当政时期,伪政权与日本共同设立的“日华经济委员会”,几乎控制了华北绝大多数行业产业。
1943年,因与汪伪集团内斗,王揖唐“辞”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职务。但离任之际,贪财的他还大捞了一把——委员会值钱的公物一件未留,连厨房的米面油盐、库房里的汽油煤油都被搬得干干净净。
1948年9月,王揖唐被核准死刑。鸣枪前,恐惧万分的王揖唐跪地大喊:“求蒋总统开恩啊!”次月,王克敏在狱中趁狱警不注意,服毒自杀。潘毓桂则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直至1961年病死狱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