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勐海县紧紧围绕习近平考察云南时提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立足自身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不断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努力破解山区乡村产业单一的难题。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开辟了一条山区乡致富路,2021年以来,以勐宋乡曼吕村为中心点,辐射带动勐海县各乡镇的热情果产业链形成,推动热情果种植面积达2.08万亩,投产面积18746亩,截至目前产量9022吨,产值1.56亿元,昔日的荒山、贫瘠山地变成了如今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
破瓶颈,特色产业“找钱袋”。深刻认识新特水果一方连着市民的“果盘子”,一方连着农民的“钱袋子”的实际。针对山区乡“产业经营规模小、农产品特色精品少、农业综合效益低,土地使用率不高”的实际,结合热情果具备果肉甘甜,无酸涩感,富含糖分、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潜在庞大的消费群体,对海拔、光照、温度、水分等种植条件要求较高的特点,充分发挥山区乡镇土地、气候、人文、劳动力资源优势,经试种发现勐海县具备最佳的种植条件,为发展新特热情果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因地制宜扶持农户利用荒山、田地发展热情果产业,打破地理区域限制,消除良田少的壁垒,既有效利用了闲置土地,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把热情果打造成“富民果”,让地方特色农产品出村、出彩,农民致富、增收。勐海县整合3100亩山地,开发发展热情果基地52个,让闲置山地变成了每亩产生12000元左右效益的高产宝地。
塑品牌,示范带动“富钱袋”。为有效端稳果盘子,针对县域水果产业产地较分散,经营规模小,难以形成种植基地,导致缺乏能成规模的水果种植大户,无法产生示范带动作用,产量也难以上规模,没有形成勐海县的拳头产品的现状,下大力气对县域优势水果产业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热情果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以及人体营养需求,在试种20亩后,产生效益24万元,较传统水果效益提升80%。为把热情果真正变成富民果,积极探索研究,围绕主攻水果质量,创立名牌水果开展工作,着力把勐海县打造成“中国热情果之乡”。一方面制定了热情果精品系列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目前,培养热情果种植大户120名。共计带动1400多户农户种植热情果,种植户户均增收77000多元。各基地精品果产量每亩产量240斤,每斤18元,每亩可让农户增收4320元。另一方面建设优质的热情果基地,注意发展规模经营。目前,勐海县有基地52个,吸纳种植户3500人,带动增收1.08亿元。
解难题,科技助力“鼓钱袋”。为顺利推进热情果产业发展,采用“室内理论培训+基地实地教学”方式运用农业技术,面对面、零距离地将农业技术送到群众手上,让农民转变成新型职业农民,共开展热情果培训58场次1856人。本着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学一门技能,致富一个家庭的理念,企业人员免费给农户提供种植管理、采收技术指导和采摘、装袋指导,不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也让家庭闲散劳动力在丰收季可以到基地打工增加收入,有力保障了群众的“钱袋子”,助力乡村振兴,共指导果农1400人,助力增产9000亩,人均增收32000元。
谋创新,探索机制“守钱袋”。在延链、补链、壮链、强链上下狠功夫,引进、扶持龙头企业2家,以“企业+村委会+农民” “企业+村小组+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建成热情果示范基地400亩,开展品种选育、精品培育,以点带面辐射广大种植户,确保每一个基地都能结成高品质热情果,企业与村集体合作建设示范基地,反哺到村集体进行整合,实现了村集体和种植户共同增收,“双绑”利益机制呈现新突破。目前勐宋、格朗和、西定、勐遮均设立热情果基地,种植户种植热情高涨,种植更规范,效益更明显。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双轮驱动,群众收益逐年提升。
投稿邮箱:mhtv@163.com
监制:赵媛媛
责编:丁琦璇 李 沿
校对:玉艳冰
编辑:蒋雨珂
来源:勐海县融媒体中心
勐海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