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味甘平,药性平和,能够调和药性,有“和事佬”之称。在《神农本草经》中,这位不起眼的“扫地僧”被记录下了诸多功效:“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
具体解释为:主治五脏六腑的寒邪和热邪,可以坚固筋骨,增长肌肉,强壮力气,可治金属利器所致的疮疡,能解多种药物之毒。长期服用使身体轻巧、延年益寿。产于山中的深谷处。
中医讲“十方九草”,其中的“草”即为甘草,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共记载113首药方,其中使用甘草的就达70方。可见,甘草在中药里的地位非同寻常,使用频率也非常高。
从古至今,各类古籍和药典里对其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详细解释?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将其尊为“国之药老”,并言:“此草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即甘草作为“国老”,情甘平补益,又能缓能急,为君为臣为佐为使,能调和众药。
《本草纲目》中也记载:“甘平无毒。通人手足十二经。解小儿胎毒,惊痫,降火止痛。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上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遭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
《名医别录》:“甘草,无毒。主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采根,暴干,十日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甘草有如下记载: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补脾益气
缓急止痛
祛痰止咳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
甘草菊花饮
原料:菊花6克,甘草3克,白糖30克。
做法:把菊花、甘草放入锅内,加清水300毫升,把锅置于中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15分钟,过滤,去除药渣,留汁。在药汁内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滋补心肝,理气明目。
✦
干姜桂枝甘草粥
原料:用干姜3克,桂枝10克,炙甘草3克,粳米100克。
做法:以上材料共煮成粥,先用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炖半小时即可。
功效:暖胃散寒,补中益气。
✦
川贝甘草茶
原料:川贝母、款冬花、甘草各3克,杏仁2克,麻黄1克,茶叶5克。
做法:将川贝母、款冬花、麻黄、杏仁放入清水锅中煮沸,再加入茶叶、甘草略煮,即可倒入杯中。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综合网络信息
百消丹药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