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家乡媒体使用与媒介化地方的建构

学术   2024-09-23 11:01   北京  




阅读准备


在工业化、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中,越来越多游子们离乡前往大城市发展,漂泊感成为现代性困境的一部分。“家乡”在数字空间中被深度媒介化,成为一种媒介化地方,人们对家乡的认知与情感也在被重塑。


本期推荐的论文通过对离乡者使用家乡媒体的行为进行深度访谈,以此探讨媒介化家乡如何形成,以及离乡者通过家乡媒体进行怀乡的情感与现实互动机制,阐释媒体如何帮助离乡者搭建与家乡之间的情感联结,从而消除漂泊感。此外,在离乡者对数字媒介的使用过程中,媒介化家乡与现实在不断交融与互构,虚实边界日益消逝与模糊。


01

引言

地理空间不仅仅是物理存在,它还承载着个人和集体的情感与意义,这种情感的赋予,使得空间转化为地方,即具有特定文化和情感价值的地理实体。在媒体领域,其表现为新闻业的“在地化”与“地方性”,展现一个地区的居民的生活,当地居民往往有相对一致的活动场所与文化背景,关注的社会议题也具有接近性。本文将“家乡媒体”界定为展现用户家乡相关内容的机构媒体与自媒体,其通过展现与用户家乡相关的内容,将离乡者与家乡所在地关联起来


家乡媒体帮助远方的离乡者打破了物理空间的区隔,成为联络“人—乡”感情的数字化纽带,但在数字化的家乡媒体对地方的建构下,媒介化家乡并非对经验中的现实的直接反映,据此,本研究聚焦于离乡者通过家乡媒体进行怀乡的媒介使用行为,以段义孚的“恋地情结”概念和媒介化理论为基础,探讨他们如何通过媒体进行怀乡、踏上数字化归乡路,媒体如何在离乡者与“媒介化家乡”之间搭建情感联结,消解离乡者的漂泊感,重塑媒介地方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02

文献综述

1

从空间到地方:恋地情结的产生

人本主义地理学者重视人与地方的关系。段义孚认为,地方(place)与空间(space)的区别在于个体经历,在经验的作用下,个人赋予空间以价值,空间便转化为地方。一个典型案例便是“家(home)”和“家乡(hometown)”,原本普通平凡的空间却由于经验的存在,成为“一个亲切的地方”,能够不断唤醒我们的情感和记忆。更进一步,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便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感情,这种情感的依恋就是地方感。


在中国,随着近几十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演进、人口流动的不断加速,基于物理空间的传统“地方感”日益弱化。然而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兴起,使远离家乡的人们可以获得来自家乡的信息,从而为“媒介地方感”的产生提供可能。作为地方的家乡不再局限于特定空间和物理环境的边界,而可成为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体存在于媒体之中。


“媒介地方感”这一概念将媒介视作虚拟空间,认为媒介在连接地方性与地方感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地方媒体通过呈现地方图景等建构方式再造地方及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在形塑“地方感”中的作用越来越值得重视。“数字地方感”的生产正是指出数字时代在人与地的情感生成过程中,传播媒介对于地方感的重塑作用,借由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媒介打破空间区隔,在媒介地方建构下,新型“人—地”关系逐渐形塑,人与媒介化的地方建立起情感联结。

2

媒介化家乡和虚拟地方的建构

媒介化理论进一步诠释了“数字地方感”如何影响着人们对家乡的感知。媒介化是社会和文化及其互动模式由于不断加剧的媒介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社会进程,具体到个体层面,媒介的影响延伸并渗透至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观念、情感的交流也在被媒介深度形塑。


在媒介化的渗透作用下,“地方”也被认为存在于媒介的建构之中。段义孚认为地方及地方感分为两种:一种是经由长期直接接触而熟悉的地方,与之相应的地方感来自个人通过感官体验获得的关于现实物质性环境的内在经验,于环境中亲身体验后获得价值认同;另一种是通过公共性的符号建构起来的,与之相应的地方感间接来自于外部,来自人们经过训练后对特定地方的“美”或者“符号意义”的认知。本文所强调的正是后者,即在媒介化作用下通过媒介中的公共符号所建构起来的地方。


虚拟被视为媒介的基本属性,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个人所依恋的不一定是实体性的地方,还可以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借由计算机网络沟通、互动,媒介化的地方在媒介中被建构起来。人与媒介化地方之间的情感联结也愈加被学界关注。在网红城市媒介化的过程中,短视频发挥了中介作用,塑造了人的“虚拟地方感”。


本文所探讨的以家乡媒体为主的媒介使用现象正是一种典型的媒介地方感案例,在异乡的游子们通过使用家乡媒体,来表达他们对家乡这一“亲切地方”的喜爱之情。他们通过观看媒体中建构的家乡,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信息,唤醒内心的记忆,通过建立人与媒介化家乡之间的情感联结,来慰藉异地怀乡之情。在离乡者对家乡的“恋地情结”的建构过程中,媒介使用行为发挥着关键作用。媒介化家乡如何重塑离乡者对家乡的认知和情感联结,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媒介化的地方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环境与现实生活环境不断交织,对现实环境的建构带来了剧烈的新冲击。地方的媒介化可被视为一种社会构建,媒介通过选择性地呈现某些符号和图像,构建了地方图景,这种图景可能与物理空间的实际状况有所差异。而在这一过程中,媒介化的地方与现实也在不断地交互、互相“嵌入”,二者交融以致其界限越来越模糊而消除。在家乡媒体等媒介的建构作用下,在远方的离乡者眼中,“家乡”已难以区分虚实,虽仍以物理存在的地理空间为基础,但已逐渐被媒介中的公共符号所建构和重构。


本研究聚焦于远离家乡来到大城市发展的离乡者的媒介使用行为,探讨离乡者如何通过家乡媒体进行“怀乡”?媒介化的“家乡”在离乡者眼中与现实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又如何交融在一起?以此探讨媒介化的家乡如何形成,并阐释离乡者媒介怀乡的情感实践及虚拟与现实的互动机制

03

研究方法

研究者于2024年1月至5月对现居住地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四个一线城市的18位离乡者进行深度访谈,每次访谈时长在30分钟以上。受访者为年龄集中在22-30岁的未婚青年,他们离乡来到大城市生活、学习、工作,离开家乡已经有3-11年不等的时间,他们均有着每周使用家乡媒体的习惯。


访谈主要围绕离乡者以家乡媒体进行“怀乡”展开,通过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媒介使用行为,包括所关注的家乡媒体账号和博主、家乡媒体的使用频率和方式、家乡媒体使用对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及其他多个维度。

04

研究发现

1

何以家乡:“媒介化家乡”如何形成

伴随着媒介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离乡者通过各类媒体了解家乡的信息,家乡被建构为“媒介化的地方”,而怀乡也以媒介为中介展开。


多元形式的“媒介化的家乡”让远在外地的人保持对家乡的关注,也唤起了离乡者对家乡的情感和记忆。政务新媒体、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等,为远离家乡的人提供了一个全面关注家乡发展动态、建构回忆、维系与家乡联系的重要渠道,也成为离乡者与家乡关联的重要方式。

政务新媒体:

获取家乡信息的主渠道

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各类政务新媒体,是媒介化家乡重要的建构形式,也是离乡者关注家乡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关注了“XX发布”等地方政务新媒体公众号。目前,全国政务新媒体数量已超过11万个,从省、市到县、区的各级别政府,基本都建成以政务新媒体为中心的信息发布机制,跨越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等多个平台,为离乡者了解家乡信息提供多样的选择。


中央机关、各级媒体、融媒体等具有官方背景的公众账号,与政务新媒体一起,形成政务传播矩阵。这一矩阵覆盖层次广泛,其内容包含当地发展和生活服务等多个方面,正如受访者S09所言,“想了解家乡的发展怎么样,通过政务类的媒体是最直接的,能及时告诉我今天这个社区推出了什么便民举措。”其还会关注家乡相邻行政区划的政务新媒体,通过对比了解家乡的发展。

自媒体:

生活化与场景化的家乡建构

抖音短视频、微信营销号、小红书账号等自媒体同样在家乡的媒介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较于政务新媒体而言,自媒体更加生活化、场景化,加深了人们对家乡的情感联系。


例如自媒体博主去打卡家乡的美食、美景,可以让远在异乡的游子了解到家乡城市改造的进展。视频博主探店家乡的小餐馆,以第一视角的形式拍摄视频记录,通过剪辑或直播的方式,发布在B站等视频平台上,引发离乡者对家乡的共鸣。


除此以外,还存在着以微信营销号为代表的信息聚合型自媒体,这类自媒体有专门的团队负责运营,提供关于地方的聚合类信息,同时通过广告保持盈利。在受访者S17看来,家乡的传媒公司运营的微信公众号“XX信息港”提供的内容以综合性讯息为主,关注民生接地气,持续吸引着他的关注。

社交媒体:

熟人圈中建立的家乡联系

微信群、朋友圈等线上人际传播的渠道能够让离乡者通过与熟人或老友的日常互动,保持对家乡最新动态的关注,成为建构媒介化家乡的重要方式。通过人际传播的信息触达率更高,内容也更加琐碎,多是来自亲人和熟悉的亲朋好友,亲友间的信任是人际传播有效的重要保障。


一些地方也利用人际传播的易触达性,专门建立同乡离乡者的群聊,定期分享家乡的信息。相较于地方政务新媒体,微信群等人际传播的信息更加具有针对性,更能吸引在外生活的离乡者的关注。

2

线上归乡路:离乡者与媒介化家乡的情感联结

对于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家乡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藉由媒介技术的发展,怀乡也由线下扩展至线上,人们通过互联网打破空间区隔,透过家乡媒体进行怀乡,人与媒介化家乡由此建立起情感联结,逐渐形塑了新型的“人—地”关系

线上故地重游触发时空“怀旧”

媒介图景中对曾经学习、生活所在地的旧时家乡场景的重现,给予用户在线“沉浸式”体验故地重游之感,勾起用户的“怀旧”“恋旧”情结,通过对旧场景、旧事、旧友的回忆,加深了对媒介化家乡的怀恋情结。


此外,故乡的地标被视为链接人与故乡情感的重要因素,现实空间中对离乡者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标在媒介中的呈现,也对链接人与故地感情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校园外,老城区的街道也是另一个常见的怀旧空间,岳阳老火车站旁的老街是S14以前每天都会走过的街道,在家乡生活时由于每天都可以见到而消失了新鲜感,所以从未有意识地关注过,在媒介中看到时反而带给她特殊的熟悉与亲切之感。


媒介中呈现了与用户原有记忆中不一致的、经历了发展变化的场景,让用户了解到了熟悉的家乡地标的新变化,通过媒介增加了对家乡地标的现况了解,进一步密切了人们与媒介中地标的情感联结。


媒介中展现的家乡老照片、老视频等内容也引起了离乡者们的在线追忆与共鸣。受访者S01是家乡自媒体“天津记忆”的忠实粉丝,该公众号经常介绍关于天津老旧街区和建筑古迹的历史,并以老照片的方式呈现。虽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这些建筑很多都被改建或不复存在,但自媒体对家乡旧影像的呈现,成为对旧时空怀恋的最好线索。

数字媒介构筑认同与家乡自豪感

数字媒介平台为家乡增强了可见性,透过家乡媒体的及时推送,人们可以很快了解到家乡新变化、新发展的方方面面,虽然相隔千里,但是远程在线、同频见证了家乡发展,媒介中家乡繁荣发展的图景激发着在外游子的“禀赋效应”,令游子们产生“我是XX人”的自豪感,增强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


除了媒体对城市建设进展的呈现,媒介内容中凸显的家乡的文化意涵也让远在异乡的年轻人感到亲切和骄傲。以视频类家乡自媒体博主为例,方言是呈现家乡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来自东北的受访者S02一直有关注东北的短视频博主,非常喜欢东北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的趣味短视频。在大城市打拼时被身边朋友推荐了家乡的视频,并且与异地朋友一起观看着家乡的社会文化生活繁荣有趣的景象,令用户对家乡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对媒介化家乡的归属感不断强化,进一步强化了与媒介化家乡的情感联结。

媒介化家乡成为情感栖息的“乌托邦”

对大城市里的离乡者而言,大城市的现代性都市生活节奏很快,身处其中的人不免焦虑和迷茫,“家乡”作为与现代性对抗的田园牧歌,成为寄托游子情思的港湾,虽然人们不能返还家乡,但是“媒介化”家乡也为其提供了安全感,成为游子舒缓焦虑不安情绪的“港湾”


地域文化差异也令离乡者感到时常在大城市上空“漂浮”,难以找到精神的栖息港湾,难以寻找心灵的寄托。语言文化的隔阂,让离乡者融入大城市的生活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外地依靠算法推送获取家乡信息可能较为不易,但在外的游子还是愿意去主动搜索家乡的博主视频,以寻求自己的精神栖息地,通过对媒介中呈现的家乡的观看与关注,人们感到自己在线上媒介中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乡”——媒介化的家乡:“我工作之后感受就更明显,可能你每年能回去的时间也就一两周,不可能时间再长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介中就像是有这么一个地方,远远地看着它,只要看它变得好,你就会觉得心里很有安全感。”(S05)


媒介中的家乡既能寄托他们对家乡的牵挂与思念,又能通过媒介中的信息建构起关于家乡的场景。特别对于只身在外的年轻人而言,工作所在的城市并没有那么多熟悉的亲人或朋友,下班后只能面对独自一人的生活,而闲暇时借助媒体关注家乡信息已经成为他们与家乡产生关联的重要方式。

文化归属感强化着离乡者对媒介化家乡的依恋

离乡者以家乡媒体为主的媒介使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寻找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如南方人对北方社会文化环境的不适应,令其在“北漂”过程中越发喜欢找寻、浏览家乡媒体的内容,这种行为与其在异乡的文化归属感的消解有关


文化与地理的区隔让在外打拼的游子的心灵也处于“漂浮”于城市上方的状态,找不到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而家乡媒体内容中亲切的乡音、美食、习俗帮助他们在异乡的生活中,找到对媒介化家乡的文化归属与认同感,他们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于对媒介展演中的家乡的想象,这种虚拟在场般的“沉浸式”怀乡,拉近了与家乡的心理距离,消解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感。


对媒介化家乡的归属感的形成也来自于媒介中的地方的集体记忆,如来自唐山的受访者S16表示,对大地震的集体记忆,塑造着对“英雄城市”的身份认同,以及相互间的强凝聚力,而归属感更多是“潜意识中的身份认同,毕竟江西是自己的家乡,即使发生的很多是负面新闻,我也比较倾向关注家乡的信息”(S15)。


3

媒介化家乡与现实的交融与互构

媒介怀乡并不仅仅是关注家乡媒体提供的信息,更进一步,媒介怀乡会激发起大城市里的离乡者从线上与线下的媒介互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离乡者与家乡的互动跨越线上和线下,实现着媒介化家乡与现实的不断交融与互构。

点赞、评论与发帖:

密切与家乡的联系

离乡者们以家乡媒体为主要媒介获取家乡信息的同时,也会对评论区的内容感兴趣,对于这些具有亲切感和熟悉度的针对家乡的讨论内容,离乡者往往愿意参与其中,进行评论留言并参与讨论。


更进一步,离乡者会在评论区表明自己的地域身份,参与关于家乡问题的讨论,这样的做法在新闻跟帖中很受欢迎。离乡者们对自己长大的家乡有着较丰富的了解,也想向广大网友分享自己家乡的真实情况,消除刻板印象与误解,因此,也存在通过媒介反击网络上关于家乡刻板印象的言论的情况。帖文也会引起身在外地却心怀家乡的离乡者的共鸣。


通过在线互动行为,离乡者强化着对自己家乡的认同,也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与其他异地同乡们交流讨论的机会,在对媒体上的家乡内容积极反馈、回应的同时,也在主动密切他们与家乡的关系。

线下信息反向回流:


维系与家乡亲友的社交关系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媒介化的家乡”为大城市里的离乡者即时而全面地呈现着家乡的图景,由于年轻人的数字媒介素养普遍较父辈高,甚至在远方的游子通过媒介了解到家乡新变化的信息比居住在当地的父母还要迅速,游子可以在外地为家乡的亲人在线“反向”传递信息,如进行安全预警,还有帮亲人争取线下的观演机会,便利当地亲人的生活,弥补着家乡亲人所面临的代际数字鸿沟,密切着同家乡亲人的感情联系,远程便利着亲人的现实生活。


除了和亲人的远程互动,媒介化家乡也成为维系家乡旧友之间情感连接的重要中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道路选择的差异,很多家乡的朋友已然缺少联系,而离乡者通过关注家乡发生的大小事情,转发分享给亲朋好友,从而实现情感的远程联结。


受访者S11将这种和亲朋好友的在线讨论视为媒介化的家乡提供的“一种社交价值”,媒介化家乡为其维系现实中的社交关系提供了“谈资”。“媒介化家乡”基于现实而建构,但又反作用于现实,便利着人们的现实生活,维持着人们现实中的社交与情感关系

返乡实地“打卡”与产品购买:


媒介化家乡与现实互构


通过关注家乡自媒体博主推荐的家乡美食、美景,及时了解家乡的新“打卡地”,在返乡后进行实地“打卡”,并与媒介中展现的图景进行比对和验证,也是多位受访者均表示常有的行为,通过媒介使用影响现实中的实践行为,再发表新的媒介内容,实现媒介化家乡与现实的互构。


此外,直播带货等新渠道也通过物质载体联结着对家乡的情感。受访者S09抖音上常观看自己家旁边一家榴莲店铺的直播。这种媒介行为也会影响到现实中的消费,虽然榴莲暂不支持远程配送,但他会在回家后专程前往榴莲店购买。


媒介中对家乡特色景点、美食等的呈现,也影响着离乡者们现实中的物质消费实践,在他们的现实实践中,媒介化家乡与现实在不断被比对、交融、互构,均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二者边界愈加消融至难以区分。


05

总结与讨论

“媒介化家乡”在离乡者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游子们离开家乡来到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发展后,多数人难以再经常踏上故乡的土地,与家乡保持频繁的直接接触或现实物质性连接。而以家乡媒体为主的媒介为他们在线上与家乡保持连接提供了可行性。社交媒体平台的官方入驻账号、家乡自媒体博主、网络社区都为离乡者提供了了解家乡新变化、见证家乡新发展的线上窗口,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了家乡的图景。而媒介对家乡也并非对物理意义上家乡的完全直接的现实反映,在媒介化的作用下,家乡被建构为一种媒介化的地方,成为“媒介化家乡”,正是这种“媒介化家乡”成为了在外游子们的怀乡情感的寄托,使他们对之产生了情感的认同与安全感的寄托。


“媒介化家乡”依托于现实,也在与现实不断深入交融。通过媒介进行怀乡是一个动态的、涉及多方面互动的过程,不仅增进着离乡者对家乡的情感,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向家乡亲友线上分享实用性信息等方式,“媒介化家乡”也成为现实人际沟通中的谈资,人们通过媒介维系着现实中与当地人的人际社交关系;通过购买家乡直播间产品,以产品这种物理载体加深与家乡的现实联结,增强与家乡的亲近感;通过关注家乡自媒体博主推荐的家乡美食、美景,及时了解家乡的新“打卡地”,在返乡后进行实地“打卡”,并与媒介中展现的图景进行比对和验证……


“媒介化家乡”的建构以现实为基础,同时也重塑着人们对家乡的原有认知,甚至在“媒介化家乡”的连接作用下,离乡者会先于家乡当地人早一步了解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再由其将新变化告知当地的亲友,实现信息的反向交互与回流,通过上述种种方式,“媒介化家乡”与现实虚实交融,家乡这一特殊的媒介化地方与离乡者的情感联结在不断强化与加固。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在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之下,离乡来到大城市孤身拼搏的年轻人孤独感、漂泊感难以消解,愈发值得我们关注。通过媒介与“媒介化家乡”建立情感联结,进行线上“怀乡”,成为了这一群体在异地“怀乡”的重要方式,探索这一“怀乡”的媒介使用行为背后的机制与意义正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在。


作者介绍


吴璟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鲁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宾宇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内容有删改和编辑,原载于《新闻与写作》2024年第7期,注释从略。

学术引用及文献参考请以纸质版为准,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点击下方文字链接,了解详细订阅方式▼

欢迎订阅2024年《新闻与写作》

投稿请登录https://xwxz.cbpt.cnki.net/

订阅纸质刊物请致电010-85201321

商务与广告合作请致电010-65595210


新闻与写作
了解传媒动态 把握写作要领 推送新闻论文选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