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手上是有很多‘工具箱’,
但是怎么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作为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生物物证室副主任,杨帆自2014年从警以来,经手生物物证1万多件,为2000多起刑事案件提供关键线索,5年内直接助力破获命案积案46起,同时率队帮助230多个失散家庭重新团聚,在杨帆工作时用到的检验仪器上印着一行字:“科技为正义服务”,他说这正是他从事这份工作的初衷与使命。
复苏冷案线索
1997年初夏,上海青浦区淀山湖畔的灌木丛中发现一具无名女尸,死者仰面朝天,但是面部和胸部被压上了一块重石,死者生前被他人用钝器打击头部致死,面容俱毁。而在离女尸不远处的地上,留有一个旅行包,包内有这名女性的外套、裤子以及贴身衣物,而这些东西就是现场的唯一物证和抓手。
无死者明确身份、无社会关系可排查、无侦查和技术手段可使用,这起让侦查员头疼的“三无”案成为属地分局的“一号案”,谁也不曾想到,这起案件直到24年之后,才迎来了转机。
2021年,无名女尸的这包衣物摆上了杨帆的操作台,只有用最新技术对当年物证再检验,才能找到新的突破。
虽然在衣服裤子上只找到该名死者的生物信息,但杨帆大胆设想,能够举起这块重石的应当是个男人,他会不会和死者有特殊关系?根据这个思路,杨帆把死者贴身衣物的隐私部位剪成几十片,交叉运用多种新科技,从中提取到两名男性的生物信息。
运用前沿比对法,杨帆帮助侦查员找到其中一名男子,确认死者就是其妻。侦查员顺着死者身份深查,发现多名与其关系密切的可疑人员。随后,杨帆团队辗转全国多地,采集检测生物样本100多份,最终直接锁定嫌疑人,正是生物信息查到的另一名男子。
尘封的物证也会“说话”,杨帆总能另辟蹊径,从关键的物证中找到难以被发现的线索。
一条勒死死者的毛巾,杨帆从背面提取到了关键物证;被遗弃的行李箱,杨帆从塑料内层角缝中找到凶手血迹;甚至为了找到线索,杨帆还刮下过一大片墙皮……从警以来,他经手检验的生物物证超过1万件,为2000多起刑事案件提供重大破案线索;5年里,他直接助力破获命案积案46起。
帮助亲人团圆
在服务打击破案的同时,杨帆还率队致力于失散亲人的亲缘关系认定,用科技照亮回家路。
2021年7月,家住上海的老胡向警方求助。63岁的他小时候由上海一户胡姓家庭领养,随着年岁增大,认祖归宗的愿望愈发强烈。他也曾求助过电视台寻亲节目,得知公安部正在开展“团圆”行动、市民可以免费采血寻亲后,他重燃希望。
民警为老胡登记了信息、采集了血样,然而经全国打拐数据库比对,并没有比中结果。此时,杨帆历经数年研发的“复杂亲缘指数计算软件”,成为点亮团圆希望的“秘密武器”。杨帆利用该算法,借助全国优势资源进行样本比对排查,发现江苏句容42岁的方先生可能与胡先生属于同一个家族,方先生与老胡可能存在亲缘关系。
最初接到警方电话时,方先生一度以为自己遇到了骗子,后来才从家中长辈那得知,父亲确实有个弟弟因为出生时条件艰苦,被送到了孤儿院,之后就失去了联系。民警在句容找到了69岁的方老先生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2岁,最小的也有58岁。杨帆设法重建已去世的方家父母基因模型,再与老胡生物样本进行比对……在上海刑警总队,老胡与专程从外地赶来的两位同胞兄妹含泪相拥。
这也是“团圆”行动中,上海找到的失散时间最久的一家人,九兄妹在时隔63年后重新团圆!
每一次的认亲现场,杨帆在宣读鉴定结论时,眼眶都是湿润的。他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自2021年“团圆行动”以来,杨帆团队已为230多个失散家庭重新团聚提供有力科学依据。
屡破尘封命案
2002年1月,一名“摩的”司机在荒郊野外遇害,头部有严重打击伤,身边财物遭洗劫一空。侦查员从寒冷的河水里打捞出作案工具——一把断裂的、木柄上缠着一圈圈黑胶布的橡胶榔头。限于当年检验条件,榔头上除了被害人的血迹外,无法提取到其他有效生物物证。此后,侦查员连年牵挂,技术员多轮检测,但提取到的生物信息始终有残缺,难以明确嫌疑人。
2020年,这件唯一的物证摆在了杨帆案头。他不禁眉头紧皱,“这把榔头经过河水浸泡加上岁月侵蚀,提取难度特别大,更是不可逆的。”既要考虑到流水冲刷、细菌蚕食的影响,又要尽可能排除后期污染,还得保护好这珍贵的检材,杨帆百般思考,怎样才能唤醒这件尘封18年的物证?
杨帆仔细打量着榔头,推断这个凶器很可能就是凶手日常使用的工具,而榔头木柄上的胶带顿时引起了杨帆的注意,如果是常用工具,胶带的内侧是否会留有使用者的生物信息?
最终,在将胶带裁剪成50个小段后,分批进行比对,终于在2小段的胶带上提取到嫌疑人的生物信息,侦查员据此追踪,一周后将在老家潜藏18年的凶手抓获归案,隐入尘烟的真相得以拨云见日。
这一次,杨帆创新使用“化整为零”的提取方法,给了物证“重新开口”的机会,其领衔的生物物证室是全国唯一由省级公安机关主办的法医物证领域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推进全国首家新型生物物证数据库建设,致力为实战打击提供新质战斗力;同时,与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相关部门深度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以建设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法庭科学实验室为目标,将过硬的本领转化为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做实验室工作,要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杨帆说,检验工作往往枯燥而乏味,在上百份检测样品中,有时也提取不到任何有用信息,但正是因为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坚持,才有了拨云见日,让真相重现世间的一天。
来源 | 新闻晨报 记者 陈泉
编辑 | 吴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