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日报》《运城晚报》 官方发布平台
助力民营经济勇攀新高度
记者 范 娜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民营企业在我市的占比持续攀升,已然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年来,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完善要素支撑,凝聚起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联联合举办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大会,为参会的20名民营企业家搭建优质项目与民间资本合作“联姻桥”;
市工商联、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建立全方位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从普法、维权、诉讼、治安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低成本、订单式”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法官联络站,联合市检察院在盐湖区解州镇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交流活动,并联合召开护企安商座谈交流会,共同推动各项护企工作举措落地落实;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紧紧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率先在全省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2024年4月,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挂牌成立,并牵头建立由46家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同时,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出台《运城市落实〈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工作任务清单》,共细化74条工作任务,并进行工作调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此外,我市还先后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民营经济改制工程实施方案》《优化市场准入激活民间投资的工作措施》等一系列惠企政策,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此外,运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也在持续增加。2024年,全市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总数已达323家,位列全省第三。
综观运城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运城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了从“微不足道”到“半壁江山”的飞跃。随着运城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巩固、创新绩效持续提升,运城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份额中进一步拓展,已完成了从“半壁江山”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总量扩张,实现了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角色转换,成为推动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这是我市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的一个缩影。为深化政务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2024年,我市持续开展了“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通过“零距离”体验政务服务,换位查找问题,摸清痛点、堵点,推进入驻窗口问题解决落实,推动政务服务工作流程优化升级。
在这次活动中,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部门解决了企业、群众“多头找、反复跑”,群众“不会办、找不到、问不清”,乡镇群众县乡“两头跑”,企业、群众“流程不熟、办事不顺”,政务服务“监督不严、服务不优”等突出问题,让每一家企业、每一名群众都享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政务服务。
一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公布运城市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事项336项;涉企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40项已纳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中介超市,入驻中介机构463家,为中介机构和项目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
——依托山西涉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早即享”,全市在平台上发布可申报、可兑现事项101项;
——建立市场准入典型案例线索核查处理机制,严格落实“一日移交、二日核查、七日整改”处置办法;
——在市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开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专栏,对照国家公布的违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常态化开展市场准入隐形壁垒问题线索摸排,打好优化发展环境“组合拳”,为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年来,全市市场主体支持政策持续拓展。
——印发和推动《“五个转型”行动方案》《运城市实施食品小作坊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方案》《运城市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4年行动计划》等方案落实,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助力市场主体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升级改造,推动全市产业实现规范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
——实现市场主体开办“全帮办、半日办、零成本”,28个行业实现“一业一证”,146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即来即办60个高频事项,单项业务办理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至40分钟压缩到5分钟至7分钟;
——探索实施“企业安静期”制度,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21%,较2023年全年下降超10%;
——在市县两级政务大厅为新设立企业免费提供印章刻制,为217户成功实现“个转企”市场主体免费刻制印章852枚。
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提供高素质劳动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强化资金支持,协调金融机构提供多元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整合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让企业在发展中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稳健发展……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支持。一年来,我市优化各类要素供给,全力助企纾困,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工作机制,多批次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106个,引入民间资本9.6亿元;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工作,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选树和表彰了一批民营企业家典范,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全力助推民营企业发展机制持续完善。建立运城市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和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走访企业、申报企业、推荐企业、授信企业、授贷企业等5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申报企业和推荐企业数位列全省第一。截至2024年11月末,各金融机构累计为民营经济新发放贷款1554.15亿元,占新发放企业类贷款总额的90.85%。
——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大会,引进专业人才3000余名。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抽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共抽取涉及市场经济活动的文件623份,对违反审查标准的43份文件下发核查整改函。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贯彻执行新颁布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配合,积极出台政策、搭建平台、解决难题,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海峰说。
欢迎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爆料
或拨打新闻热线:0359-2233366
▍ 本期责编:杨晶茗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4120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