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日报》《运城晚报》 官方发布平台
蟠虺纹编钟:于富庶之地奏响历史乐章
□记者 薛丽娟
文物名片
主角:蟠虺纹编钟
出生时间: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尺寸:直径12.8厘米~21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蛇年话古,进入乙巳蛇年,让我们认识一件文物——蟠虺(pán huǐ)纹编钟。走进盐湖区博物馆的“富庶之乡”展厅,能看到一组完整的编钟在一侧展柜里单独摆放着,足见其意义重大。
这便是蟠虺纹编钟,由青铜精心铸就,整套共计9件。它们的直径在12.8厘米到21厘米之间,每一件编钟的纹饰基本相似,大小依次递减,排列得错落有致。从材质、纹饰到整体造型,既反映出当时盐湖附近青铜冶炼制作工艺的高度发达,也见证了古代音律和乐器的发展。
众多典籍皆记载,尧旧都在蒲,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这些古老都城都离运城盐湖不远。可以说,盐湖这片土地曾是众多王朝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更是远近闻名的富庶之乡。当时,盐湖周边凭借丰富资源、肥沃土地,经济繁荣,文化灿烂,人才济济。这组编钟便是这片土地往昔荣耀辉煌的实证。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京畿之地正是夏都安邑。因此,这里出土并展出大量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品,是不足为奇的。而自原始社会步入奴隶社会,人类文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愈发强烈。极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编钟的出土,便是这一历史转变的生动体现。
而这件蟠虺纹编钟上,钟钮呈环状,铣间呈现优美的弧形,其上巧妙地饰有蟠虺纹。钲部的两层篆带同样饰以蟠虺纹,篆带的上下及两篆之间,则精心雕琢着兽首枚,每区皆为三层,每层九枚,且正背两面的布局完全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蟠虺纹是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寓意纹样,在蛇年,其独特意义更显突出。它由盘曲的小蛇(虺)形象构成,特征极为明显,或许与当时的信仰、图腾崇拜等相关。这些纹饰线条细腻流畅,造型生动逼真,彰显出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水准与当时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念。
而编钟,在古代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宗庙祭祀与宗族宴飨等重要场合不可或缺的礼器。蟠虺纹编钟作为其中代表,或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在某方面强化了社会等级秩序与礼仪规范。
这些大小各异的扁圆钟,依照音调高低的顺序整齐排列,悬挂于精美的钟架之上。当演奏者手持丁字形的木槌和长形的棒,轻轻敲打钟体,瞬间,美妙的乐音便会袅袅升起,交织成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据专业人士介绍,在运城地区,出土的完整编钟数量极为稀少,由此足见这一组蟠虺纹编钟的珍贵程度。
这组编钟在盐湖区境内出土,无疑是当时此地高度发达的有力见证。遥想当年,矿场上空的晨钟悠扬回荡,冶炼场中炉火熊熊燃烧,那繁忙热闹的场景,充满生机的画面,令人不禁对河东大地的过往惊叹不已。同时,我们也深深折服于前人巧夺天工的匠心,他们用智慧与汗水,为后世留下了如此珍贵的文物,让我们得以窥见昔日的波澜壮阔。
运城新闻网视频号
点击关注
☛ 浏览更多本地新闻资讯,请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
长按二维码通过图片识别下载客户端
欢迎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爆料
或拨打新闻热线:0359-2233366
▍ 本期责编:杨晶茗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4120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