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日后败落,袭人忘恩负义离开宝玉?很多人误读了
文化
2025-01-07 15:20
安徽
今天继续来看宝玉生日夜宴众人抽花签一事,今天来分析最后一个抽到花签的袭人。其实宝玉生日夜宴,参加的人不少,有头有脸的有李纨、宝钗、探春、黛玉、湘云、晴雯、袭人、宝琴、香菱、芳官、麝月等人,加上小丫鬟,有十几人之多,但并不是每人都抽到了花签。曹公笔下写到的,抽到花签的只有八个人,分别是宝钗、探春、李纨、湘云、麝月、香菱、黛玉、袭人。之前分析了其他七人的花签,今天,我们来分析袭人的花签。袭人抽到的是一枝桃花,上面写着“武陵别景”四个字,又写着一句旧诗:桃红又是一年春。这个花签该怎么理解呢?不少人根据袭人的花签,得出一个结论:日后贾府败落时,袭人眼见贾府快倒了,自己留下无益,于是第一时间离开了贾府和贾宝玉,另攀高枝儿去了。也就是说,不少读者认为袭人最终嫁给蒋玉菡,是因为她忘恩负义,主动离开了宝玉,因为袭人素来有争荣夸耀之心,她眼见贾府败落,唯恐祸及自身,所以另找安乐窝去了。这种推断有没有道理呢?袭人的花签到底该怎么理解呢?我们不妨先看原诗的出处。这首诗出自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全诗为: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南宋灭亡后,谢枋得抗击元兵失败,不得已改名易姓,躲入武夷山区,因而忘却了时间的流转,看到桃花盛开才知道又是新的一年。而此时已是新朝,因为诗人忠君爱国,不愿为新朝效力,所以他怕落花随流水流出去,因为他不想让人得知自己的隐居之地。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我们再来看袭人的结局就很理解了,她之所以“寻得桃源好避秦”,并不是自己真的要与世隔绝,也不是她主动在贾府败落前为了自己利益逃走,而是贾府败落时她不得已出走。这一点在前文是能找到证据的,脂砚斋曾有批语提到,袭人日后离开宝玉嫁给蒋玉菡时,还专门交代宝玉:好歹留着麝月,可知袭人并非个人原因离开,而是贾府当时的现状,她不得不离开,这与诗人抗击元军失败,不得不躲入山中隐居,是一个道理。当时,贾府败落,可能需要外援,而蒋玉菡是忠顺王府跟前的红人,但忠顺王跟贾府素无往来,甚至是日后的政敌。也许为了让忠顺王府帮助贾府渡过难关,或高抬贵手放贾府一马,袭人牺牲了自己,甘愿嫁给蒋玉菡,以此让蒋玉菡在忠顺王跟前进言。但不管哪一种原因,有一点可以肯定,袭人绝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在脂砚斋另一次批语中,再次点明,八十回后有“花袭人有始有终”的回目,主要讲述的是蒋玉菡、花袭人夫妇在贾府败落后,供奉贾宝玉、薛宝钗夫妇的情节。如果袭人真的像有些人认为的忘恩负义甚至见死不救,她怎么可能会供奉宝玉宝钗夫妇呢?她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甚至将他们拒之门外,抵死不认,也免得引火烧身,但在脂砚斋的剧透中,没有任何关于袭人忘恩的批语和情节。桃红又是一年春这一句讲述的,应该是贾府败落宝玉出家之后的第二年,当时贾府早已不存在了,宝玉也出家了,贾府的人死的死散的散,袭人因为嫁给蒋玉菡,侥幸躲过一劫,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总算捡回一条命,过上了世俗的生活。看到桃花又开了,袭人的心里一定有许多感慨,因为过去的一年,发生了太多事,贾府被抄家,袭人被迫嫁人,宝玉凤姐等人被下狱,后来宝玉被营救出狱,跟宝钗一起曾在袭人家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是宝玉出家、宝钗守寡……那一年的冬天,无比的冷,大雪下了有几尺厚,而宝玉就在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的早晨,披着一领破斗篷,趁着世人尚在梦中时,朝着漫无人迹的荒野出发了,此时的宝钗,也许早已醒来,但她并没有起,一个人面朝里装睡,却早已泪流满面,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宝玉走后,宝钗知道不能追回,也就谢绝了袭人夫妇的好意,并在第二年春天来临前,离开袭人家,自己另找出路去了。袭人看着盛开的桃花,想着离散的群芳,彻底败落的贾家,又是一年啊,只是昔日那个赫赫扬扬的国公府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又一波新贵之家的兴起。这正应了甄士隐解注的好了歌里所唱的那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对袭人来说,过去的一切早已过去,她不愿对任何人提起,也不想有任何人来打听询问。那后起的新贵之家,跟她也再没有任何关系。她既不想让人知道她的过去,也再也不想踏入那所谓的贵族之家,她只想安安稳稳地做个小老百姓,平平安安地过自己的日子。
少读红楼
立足文本,推敲细节,解读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