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贾府元宵节猜灯谜,探春亲手写下自己的命运
文化
2024-11-13 14:55
安徽
贾探春是贾府三小姐,论容貌、论才干,探春都出类拔萃,是三春中最耀眼的一个,被贾府下人形容为“带刺的玫瑰”。但即便是高贵如元春又如何?作为贾府小姐,他们终究难逃为家族牺牲的命运,元春如是,迎春如是,探春亦如是。探春的判词里是这么写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是探春的命运判词,说的是她虽有才干抱负,但生不逢时,处于末世,所以是有命无运之人。结合她的曲词我们不难推断,探春最终是远嫁异乡的,且所嫁之地离娘家有千里之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红楼梦里有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几乎只跟探春有关,这个意象就是风筝。探春的判词画页上“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这说的正是探春在清明时节坐船远嫁的情形,而这个时节,恰是放风筝的时节,而探春就如那风筝,那放风筝的人一旦剪断风筝线,她就只能“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而最能证明探春远嫁的,是她自己无心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个灯谜的谜面,看上去跟她没什么关系,但却伏线千里,暗伏了她以后远嫁的命运。还是贾府元宵节,探春写了一首灯谜让大家猜,谜面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是风筝,探春的谜面说的也是清明时节儿童放风筝的情形。诗词里也有“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句子,既是“东风”,自然是春天,只是此时已是清明,属于春末了。其实这个“春末”恰恰暗合了探春的名字,也是对她“生于末世运偏消”的一种隐喻和呼应,她即便有天大的才干抱负,可抵不上“有命无运”四个字。脂砚斋对探春的灯谜有一句批语: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脂砚斋也明确告诉我们,探春做这首诗,看上去没什么,但其实正是她将来远嫁的谶语,我们知道,红楼梦最擅长这个。就好比,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惜春正跟尼姑智能儿玩呢,还玩笑说将来剃了头做姑子去呢。试想当时,谁又会把一个年幼小姐的玩笑话当真呢?可是,她最终偏偏就做了姑子啊。所不同的是,这一回元宵灯谜,有一个人看了姑娘们的灯谜,隐隐地预感到了不祥,他就是政老爷。即便是贾母,只想着跟孙儿们玩乐,都没有想到这些,偏偏政老爷心思细腻,想到了。应该说,贾政作为荣国府二老爷,是有忧患意识的,对家里的这些孩子,也是比较关心的。他关心宝玉学业,期待他能有所成。他也欣赏黛玉诗才,大观园的题词一字不改全用了。她也关心侄女迎春的终身大事,不想她羊入虎口。就是探春,能够志气抱负和才干,长成一个出类拔萃的贵族小姐,焉知素日没有父亲贾政的教导?探春的灯谜,表面上写的是清明时节众人一起出游放风筝剪断风筝线消灾的故事,其实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日后远嫁的一种隐喻呢?清明时节,女子远嫁,这两件事混在一起,本身就预示着某种不祥。在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候,此时的探春却正端坐在梳妆台前,任由家人为她打扮妆点。因为马上就要出嫁了,这可不是一般的出嫁,而是远嫁,离家有千里之遥。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也许再也没有回来的时候,就如那被剪断线的风筝。如果说探春是风筝,那么那放风筝的人就是她的父母家人,或者说是掌控她命运的无形大手,她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接受。她的卓越才干,她的伟大抱负,她的文采精华,她的盛世容颜,都只是为了让她能“卖个好价”,换取家族最后的一点苟延残喘的富贵荣华,并不会为她博得更好的郎君和归宿。按照脂砚斋所批,如果探春没有远嫁,将来贾府被抄没,至少子孙还不至于流散。这话我是相信的,因为探春不仅仅是有才干的小姐,她是有大局观和家族意识的。从探春理家一回我们能看出来,探春不是小富即安的利己思维,也不是仅维持秩序不出乱子就好的代理人思维,她是有主人翁意识的,她想要从根上扭转家族颓势。所以,即便只是暂时理家,探春依然给出了一揽子计划,又是开源又是节流,又是兴利又是除弊,大有扭转乾坤改天换地的气势。从个人立场出发,她太想干一番事业了,太想证明自己了,就像她对赵姨娘说的,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的去,她早出去了。干一番事业,到那时,自有她的道理。从家族角度出发,探春是个活得相当清醒的小姐,抄检大观园一回她的反击振聋发聩,一句话道出了家族败落的内因,只有从内部杀起来,才会一败涂地。所以,她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即便她最终力不能及,仅靠一人之力,短期内不可能拉住急速坠落的家族,但至少她有此意此心,这种高瞻远瞩的大局观,这种把家族利益放在首位的主人翁意识,是令人钦敬的。也因此,当有一天需要牺牲她的个人幸福来换取家族的短暂和平时,这朵带刺的玫瑰,会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终生,哪怕是生命。如果探春没有远嫁,我也相信,探春有能力在家亡之后,把贾府子孙都归拢到一处,不使他们流散失所,而是在她的号召和带领下,产生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再从头来过。
少读红楼
立足文本,推敲细节,解读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