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成员姚文元为何能发迹?放到现在写自媒体,肯定是大V

职场   2024-08-26 07:05   广西  



  文  || 春秋5000
编辑 || 杨伦清

 



姚文元以写黑文章著称,他是如何发迹的呢?他的对政治的嗅觉也是相当敏感的,这就是他和发家之本,今天就与各位分享一下他的发迹之路!



1

     姚文员政治嗅觉相当敏感    


对于当时还是中共上海卢湾区委宣传部干部的姚文元来说,195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成了“反右英雄”,为此后的扶摇直上奠定了基础。

1957年5月15日,毛泽东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通过这篇文章向全党发出信号,等待时机,反击右派

善于研究政治风向的姚文元虽然不知道中央精神的变化,但他却从新华社一条只有几句话的报道中觉察到了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1957年5月25日,新华社发了一条很短的电讯稿,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的两句话:

“同志们,团结起来,坚决地勇敢地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言论行动都是错误的。”

姚文元注意的重点是后一句话,他反复思考,恍然大悟,这是毛泽东公开打出的一个信号,要开始反击右派了。



他想起前一个时期,自己发表的文章中有一些话是足以被称为右派的。现在要挽救自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立即转向,主动反右,先打出反对右派的第一枪。

6月10日,上海《文汇报》在第三版副刊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录以备考》。

这篇文章很快就被毛泽东注意到了,他决定就从姚文元这篇文章说起,提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问题,公开批评《文汇报》,打击右派。

在反右运动中,姚文元在半年时间里发表了50多篇反右文章,他的投机成功了。姚文元在反右运动中的表现深受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的青睐。

1957年6月14日,柯庆施在上海市委机关接见了姚文元,他对姚文元倍加称赞。1958年7月,上海市委创办了一个名为《解放》的理论刊物,柯庆施决定把姚文元调到《解放》杂志担任文教组组长。



从此,姚文元与另一个善于揣摩毛泽东思路的写手张春桥为伍,成为御用理论家。

“文革”前夕,姚文元奉旨写出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成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先锋旗手和中国的舆论沙皇。

姚文元那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无限上纲的批判方式和充满语言暴力的文风曾经长时期影响着中国。

1957年,对姚文元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从1956年底到1957年初,毛泽东多次谈到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大力倡导实行“双百方针”,使中国的思想理论界活跃起来,广大知识分子也备受鼓舞。

由于姚文元的文笔和思路都让毛泽东满意,到1957年初,他两次夸奖了姚文元。

自此以后,姚文元就特别重视政治问题,尤其是北京的消息,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人民日报》,以此来揣摩中央的精神。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证明了他此前的揣摩。不久,从中央传来了毛泽东在4月30日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姚文元认定自己揣摩到的毛泽东的想法和中央的精神,是准确的,于是便开始行动了。

1957年6月10日,《解放日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敌友之间》一文。

1957年5月7日和8日,《文汇报》上连续发表了姚文元的《一点补充》一文。

毛泽东经过对形势的分析,于1957年5月15日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毛泽东这篇文章向全党发出了一个信号:

现在形势变了,资产阶级右派已经在向全党进攻了,我们要等待时机,反击右派。



于是,姚文元提笔写了一篇题为“录以备考”的文章。

毛泽东决定,就从姚文元的这篇文章说起,提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问题,公开批评《文汇报》,对文化界,特别是对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的资产阶级右派,进行打击。

于是,毛泽东当天即提笔写了《〈文汇报〉在一个时间内的资产阶级方向》一文。

姚文元看到了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方向》一文后,长出了一口气。

那一时期,他几乎很少睡觉,在半年时间发表了五十多篇反右文章。这些文章的发表,在全国奠定了姚文元“反右英雄”的地位。“姚棍子”的名声也就此远播四方。



姚文元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表现,深受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的青睐。柯庆施于1957年6月14日在上海市委机关接见了姚文元,对姚文元倍加称赞。

1958年7月,上海市委决定创办理论刊物《解放》,柯庆施决定调姚文元进入上海市委,在《解放》杂志任文教组长。

 《红墙图志》 




这套《红墙图志》以建国后的伟人为主线,真实还原1949至1976年20多年的红墙内幕。

比如毛伟人8341的传说、三面红旗的由来、彭总的庐山会议事件、江青政治的崛起、文革浪涌、毛和林总的关系破裂等等,都做了详细的描述,书里还含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

可以说,使用众多珍贵照片讲述红墙历史,因为内容敏感,随时可能会下架,且看且珍惜。

春秋文史
本号聚集古今历史、文化爱好者和理工科人士,喜欢读书之人,从理工科角度看世界,或许会有所不同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