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谋划明确工作重点
(整治前)
(整治后)
图1 全市电镀企业分布图
二、专班体系推动综合治理
三、先立后破促进治理破局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对涂料、电镀等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传统行业实施整治,常州市没有一停了之、一关了之、一搬了之,而是瞄准好的工艺、好的装备、好的技术引导企业转型发展、集聚发展,帮企业找到出路、走上正路、迈向强路。两年来,全市实施综合治理项目168个,累计完成投资超230亿元,按照先立后破原则,推动建设表面处理中心、涂料集聚区等9个绿岛项目。如,正在建设中的新北区表面处理中心拟吸纳200条电镀生产线入驻,预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将减少25%—40%,单位产值能耗降低60%以上,在全市电镀生产线总量减少1/5的情况下,实现产值倍增。
图3 即将投用的新北集中喷涂中心
四、充分沟通凝聚企业共识
企业对市场走向的判断、对产业前端的了解往往更为灵敏。在构建“1457”综合治理体系以及治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常州市注重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建议,推广标杆企业成功经验,引导广大企业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如,横林镇引导地板行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靓时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整合低效用地、建设高端产线,国内市场饰面材料领域占有率从2.2%提升到3.5%,实现了销售、利润、税收的全面增长。企业家坦言,做高端小众产线的甜头让他们进一步坚定了转型升级的信心。又如,在推进引导电镀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工作时,就是否入园、园区选址、合作形式、公共配套等方面与所有企业逐一交流沟通,在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形成发展共识的基础上签订入园协议,加快了项目的实施推进。
五、改革思维推动政策赋能
常州市一方面挖掘内部潜力,结合三年行动计划打包整合15条政策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对接争取,主动在打捆审批、区域环评、绿色金融、指标置换等方面改革创新,以政策集成为企业降本、增效、赋能。以工业片区为例,经开区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通过更新改造,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建设新型项目载体,亩均税收从不足3.5万元提升至60万元。
图4 更新改造项目(经开区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
始于治理,成于转型。常州市积极探索以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引领带动全行业绿色转型的督察整改模式,2023年,常州市在GDP总量迈上万亿台阶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