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帆书 · 落落
不知不觉,又一年要结束了。
这一年,大家似乎都过得有些艰难。
金三银四的招聘黄金期不再人声鼎沸,反而一整年身边都是工作难找的唉声叹气;
全员狂欢的购物节也似乎热情冷却,大家开始更小心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份花销。
知乎上甚至有个热门话题:哪一瞬间发现你的消费降级了?
(图源网络,侵删)
有回答说,是习惯性卷起了9块9的咖啡,6块钱的奶茶也喝着越来越顺口了。
比起炫耀新买的东西,各种省钱大法在社交媒体上更受欢迎。
乍一看,似乎是我们的消费欲望变低了。
但实际上,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
学会精神和物质的极简,把存下来的钱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才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开始。
前段时间,各种直播间的负面消息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而所有的质疑和吐槽背后都是因为:我们变得更在意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这个东西我真的需要吗?这个价格真的划算吗?这个优惠力度真的有那么大吗?
经历了前几年,很多人的消费观念都有了转变。
我们不再容易将金钱和注意力,放在那些并不能提供什么价值的冲动消费上。
而是开始研究,怎么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质量更好的东西,怎么花小钱让自己获得更高的情感价值。
所以与其说这是“消费降级”,不如说是“消费观”的一种升级。
网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假装消费”的年轻人占领了商场。
大家表示,现在人们逛商场,好像真的只是“逛”。
各种小店转个遍,拍个照吃吃饭,然后空着手回家。
大家为什么都“只逛不买”?更多的情况是觉得没必要。
很多精致漂亮的小挂件、玩偶,乍一看挺新鲜,也并不怎么贵。
但新鲜劲儿回家以后就没了,最后大概率都是在一旁落灰,还占地方。
正如李银河所说:
“精致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识到自身存在的。”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一旦从冲动消费里跳了出来,就会更开始用局外人的姿态对自己进行审视。
这个时候,我们就更倾向于把钱花在更有用、更长久、更实惠、更具有性价比的地方。
而这种清醒地活,才是“消费降级”背后真正的意义。
有人说,“消费降级”代表低欲望的生活。
个人觉得恰恰相反,大家的欲望本身并没有变低,只是聚焦在了更深层的地方。
在豆瓣攒钱小组里,看过几个挺有意思的事儿。
90后码农小赵,年薪60万,却全身上下都是平价基本款,手机也从不追求大牌;
还有个二胎妈妈,通过和同事朋友拼单,直接找厂家批发,省了不少生活用品和日常零食的支出。
这些点滴的支出,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垒起帝国大厦的金砖。
因为他们早已学会把存住的钱,统统用在“刀刃”上:
有的把钱用于报网课,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竞争力;
有的把钱花在家人身上,给父母养老金,给孩子报学习班,给妻子买护肤品;
有的把钱用来付房子首付,给自己和伴侣一个安稳的家;
有的把钱进行了再投资,一步步扩张事业版图。
其实很多时候,驱动我们消费的并不是物质需求,而是某种情绪价值。
即使前方充满不确定,我们也不想降低生活质量。
这时,选择更高性价比的快乐,把省下的钱用来投资自己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当我们能用更少的钱,得到更精准、更持久的精神快乐。
这种理性选择带来的内啡肽,要远远大于物质消费能提供的短暂的多巴胺。
所以说,表面上看是似乎是“消费降级”,其实背后是精神层面的精准出击。
确认哪些东西是必须的,哪些目标是一定要完成的,而哪些是无效的,哪些的是内耗的。
摆脱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随波逐流。
旧年已尽,新年将至,许多纷繁复杂的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我们大多会期盼:经济更宽裕,精神更充实。
但说到底,还是更平和安稳的幸福。
想要实现这一点,这里给大家几条建议。
1)物质精简
首先,给家里做一次大扫除,彻底“断舍离”掉那些根本没用的“僵尸物品”。
彻彻底底收拾一次,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没有用又挤占生活空间的东西。
把没用的东西清理掉,把自己的家还给自己,也许还能找到失落已久的宝藏。
或许是一件很久不穿的衣服,丢在角落里已经遗忘了的首饰,给生活增加一些小惊喜。
其次,如果你是个很爱“买买买”的人,可以尝试给自己设置一个购物冷静期。
在网上看到了喜欢的东西,不妨先加入收藏或购物车,别着急下单,等过几天再回来看看。
也许到时候你就发现,原来这东西我也没那么喜欢。
最后,拒绝“囤货焦虑”。
尤其是蜗居在小小出租屋里的打工人,或是家里堆满孩子东西的宝爸宝妈。
看到网上的囤货、收纳视频头脑发热。
但真实的世界没有滤镜,只有各色包装杂乱地堆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而且消耗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购买的。
时间久了,钱包瘪了,生活空间被挤压了,生活质量也降低了,得不偿失。
2)情绪分离
除了物质,精神世界也要“删繁就简”。
有时候面对一件事,脑袋里好像有无数个声音在说话。每种情绪似乎都想要跳出来占据主导权,让人不堪其扰。
所以请不要过早地给一件事贴上“情绪标签”。
放平心态,解开执念,是提升幸福感最好的方式。
3)能力沉淀
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著名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这并非是喜剧的调侃,而是社会的现实。
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个,才是在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唯一方法。
无论你有什么样的计划,不妨开始立刻实施。
做自己擅长的事,沉淀自己的专业能力。
当我们足够强大,就不会因小小的风浪慌张。
很赞同毛姆的一句话:
人追求的当然不全是财富,但至少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挠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
生活最好的状态,其实无需昂贵的花费,也不需要紧锣密鼓的安排。
我们只需要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用带着松弛感的眼光对待身边的一切。
点个「在看」,希望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们都能收获丰富而安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