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文峰塔,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塔,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城市之中。
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的砖塔,通高 50.03 米,为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其造型精美,结构严谨,塔檐的铜铃在晨风暮照中仿佛已叮咚了四百年。
尽管它处于繁华市井之中,却不失超凡之性。塔身八角由青砖斗拱错落相对构成,层叠飞檐翘翼凌空,青石龙头颈系铎铃,清风徐来时,铃声悠扬动听,与鸟声相和,令人心旷神怡。
遥想当年,知州郑振光担忧建安风骨不继、千载文脉衰茫,故而倾其薪俸倡议乡邦修建此塔,以平衡四方、扼守地气,劝导学子励志悬梁,感召文士赓续华章。
文峰塔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更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在近代,它历经了风云突变,倭寇进犯、九州蒙难之时,甲申之年的豫湘大战中,文峰古塔迎枪林、浴战火,虽累累伤痕却岿然不倒,这岂非天佑之兆,凝聚英魂?
这座古塔虽名曰文峰,却更具壮士之情,它栉风沐雨,武德充沛,文脉相继。其磊落胸襟、风骨清奇令人钦佩,文笔耸秀更是卓然屹立。
如今,文峰塔旁还有全国首家塔文化专题博物馆,进一步展示了塔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这里,古老的文峰塔与现代的城市相互交融,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传奇故事。
许昌文峰塔有一些传说故事,其中一个传说与托塔李天王和哪吒有关。
据说,有一天托塔李天王和小儿子哪吒听说许昌的莲花开得特别美丽,于是从南天门下来专程观赏。许昌因美丽的莲花而被称为莲城,护城河里的莲花闻名天下,而哪吒由太乙真人用法术将一朵莲花变化而成,所以他与许昌有着特殊的感情。然而,他们看到许昌的美景时,觉得这里缺少一个镇城之宝。哪吒请求父亲把他的玲珑宝塔留在许昌,以镇妖辟邪,但托塔李天王舍不得自己的宝贝,没有答应。等他回到天宫,看到儿子不高兴,便说许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只是缺少一样藏风聚气的东西,于是他从自己的笔筒里取出一支毛笔,来到南天门外,朝着许昌扔了下来。笔头朝天,落在地上,顿时变成了一座宝塔,因为这座塔是托塔李天王的毛笔所变,所以取名为文峰塔。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传说。比如传说许昌地理位置很好,但人烟稀少,遍地水泽,伏羲女娲想开发许昌,便通过捏泥人晾干后变活的方法造人,他们造了一座塔用来晾干泥人,后来塔就保留了下来;也有人说很久很久以前,许昌是一片沼泽,地势低洼,五谷难收,一位母系氏族的老酋长将一根脱谷用的石磨棒插在这里,棒随风而长,变成了一座巍峨的古塔,从此许州五谷丰登;还有传说称许昌人才济济,但由于瑞云不落,以致文风不振,使许昌文人失去了多次“状元及第”的机会,后来托塔李天王从南天门向许州投下他的五寸御笔,笔头朝天变成了文峰塔,从此瑞云从天而落,许昌人才增多。
这些传说故事为文峰塔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不过传说大多是基于人们的想象和附会,文峰塔实际上是由许州太守郑振光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修建的,目的是重振许昌文风。许昌文峰塔为八角十三层仿木楼阁式砖塔,通高 49.536 米,由地宫、基台、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其结构谨严,造型古朴,外形与开封宋祐国寺塔相似,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重要价值,2006 年 5 月 25 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传说故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流传下来:
其一,口口相传。在许昌当地,祖辈们将这些故事讲述给子孙后代,通过家庭聚会、邻里交流等日常场合,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这些传说。
其二,民间艺人的传播。比如民间的说书人、讲故事的艺人,他们在街头巷尾、集市庙会等场所,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文峰塔的传说,吸引听众,使故事得以传播。
其三,地方文化活动。在一些与地方文化相关的活动中,如民俗展览、文化节等,会有专门的介绍和讲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传说。
其四,文字记载。一些地方史志、文化书籍以及民间故事集等,对这些传说进行了整理和记录,使得它们能够以书面形式保存和传播。
总之,这些传说故事在多种传播途径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在许昌地区流传至今,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