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深秋的阳光躲藏在阴云的背后,秋色依然。闲来无事,漫步在许昌的街头,无意间看到了西湖公园的大门,心中不由感叹:半百的我已然很久没有逛过西湖公园了。
信步走进公园大门,一座三四米高的假山首先闯入视线,它由石头巧妙地堆砌而成,错落有致,宛如一道巨大的屏风,挡住了园内的部分景色,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绕过假山,景色宜人的小西湖便呈现在眼前。湖水如碧玉一般,平静的湖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湖的左边是用石头砌成的河堤,堤上栽着数不清的垂柳,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大自然在施展它的魔法,为人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右边则是远处如织的游人,正前方湖面上五颜六色的游船悠然地滑过,船头和船尾溅起的水花,像是在谱写着一曲曲欢快的乐章。
沿着湖中的小路漫步前行,便可以走上河堤。河堤直通烟波桥,桥两旁各有十九根汉白玉石柱,柱子顶端雕刻着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工匠们的巧夺天工。
走过烟波桥,三层的德星亭赫然出现在眼前。登上德星亭,西湖公园的大半美景尽收眼底。亭子旁边一棵棵高大的银杏树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似在演奏着一曲曲秋天的赞歌。向北眺望,一座汉白玉雕刻的牡丹仙子栩栩如生,她手捧莲花,脚踏祥云,仿佛随时会腾云而起。远处葱郁的树木掩映着芙蓉桥、古城墙和盆景苑,红色的亭柱和翠绿的琉璃屋顶在葱绿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西湖公园不仅景色迷人,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里曾是三国时期曹操训练水军的地方,让人不禁联想起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岁月。
西湖公园,这个融合了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它既有如诗如画的风景,又有丰富多彩的游乐项目,无论是休闲漫步,还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这里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许昌西湖公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关的历史故事有很多。
据传,此湖系东汉末年(约200年)曲环镇守许昌时筑城取土形成洼地,后导水而成,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东汉时人为了纪念陈寔、荀淑两位贤士及其家人在小西湖旁建造了一座德星亭,也叫聚星亭。
汉魏时曹操曾在此处操练水兵,据说汉献帝也曾被曹操圈禁于此。唐代画圣吴道子晚年在小西湖旁筑土为洞居住,他曾在小西湖一桥上画虎,点睛后活灵活现,至今园内尚存卧虎桥遗迹。
明末李自成率义军攻许州时,令将士抱土于城西北角堆成攻城阶梯,被后人称为闯王梯,至今仍屹立在小西湖东北隅,状似小山,山上松柏葱郁,建有拥翠亭。
此外,司马光、范仲淹、朱熹、欧阳修、苏轼、韩愈等历史名人也与此地颇有渊源。司马光居小西湖13载,写成传世之作《资治通鉴》。范仲淹留下了赞美小西湖美景的诗作《西湖》。欧阳修面对许州西湖春色,在《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写道:“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与染。”他还在湖中修建船形欧阁。苏轼在欧阁之西修建长啸亭,在湖畔建有读书亭。韩愈建有展江亭等。
其中,关于许昌西湖公园内的古槐树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攻克许昌,进入西门后战马需饮水,正好遇到一口井,井边有一棵槐树,他便令部下将马拴到槐树上,从井下取水饮马。安顿好后,李自成说小西湖在全国很有名,想去看一看。他登上聚贤亭,看到风景如画的情景,赞不绝口,但感到也有不足之处,认为山水、山水,有水无山,不算完美。于是,闯王命令全体将士在出发时,每人抓一把土,路过小西湖北边的空地时把土撒下。将士遵照命令执行,出发那天,湖边的一座小山在空地上拔地而起。老百姓为不忘闯王的功劳,把小山命名为闯王山,把井边的槐树命名为闯王拴马槐。
2013年,许昌小西湖传说入选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昌西湖公园不仅是许昌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见证,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许昌人特有的城市记忆,是许昌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