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毕节这本书丨《风物毕节》之威宁小黄牛

教育   2024-11-12 09:22   贵州  

威宁小黄牛群

毕节好物







威宁小黄牛


威宁小黄牛,头额平直、鼻镜宽、口方正,犄角不大,但其独特的“萝卜角”“鹰爪角”,让它妥妥地稳住其牛中“帅哥”地位。作为黔西北高原小型“役肉兼用”黄牛,千百年来,威宁小黄牛始终与当地群众相伴为生,在威宁春耕秋收的历史沿革中,一直发挥着“当家帮手”的作用。

不仅如此,威宁小黄牛还以其耐寒、耐粗饲、矫健灵活、疾病少、繁殖力强、遗传性能稳定及肉质鲜美等多种优良特性,于1993年被收录于《贵州省畜禽品种志》,2011年被收录于《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并被命名为“威宁牛”,是我国地方牛品种基因库的宝贵资源。

贵州西部高寒山区的威宁县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县,境内有灼甫、百草坪、马摆大山等天然草原,十分适合牧草生长和黄牛繁衍生息,素有“畜牧之乡”的美誉,而威宁小黄牛的中心产区就在威宁县。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威宁全县存栏小黄牛1.75万头,主要集中在以百草坪为中心的东风镇、盐仓镇、板底乡、炉山镇和以峨嘎梁子为中心的新发乡、龙场镇等乡镇,其余区域也有零散养殖。

威宁小黄牛需常年放牧,畜群大小因牧地而异,多至百余头,少则几头。在夏秋季节,牧草丰茂,牛群早出晚收乘势增肥;春季则晚出早收;在冬季雪凝封山时则不得不实行圈养。在育肥方面,当地各族群众各有“一套”。其中,回族群众擅长短期催肥,他们通常选择在春末草色返青或秋收开始时购牛,以马铃薯、荞麦等杂粮饲喂,至霜降前后,牛已膘肥肉满,宰后多数用于腌制成牛肉干巴。而苗族群众饲养的小黄牛,则常选草多、草好的地方进行放养,所养的牛毛色油亮,身体更加结实。

相较于普通黄牛肉,威宁小黄牛肉质细嫩、结实,呈棕红色或暗红色,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适中、矿物质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氨基酸,堪称黄牛肉中的“佳品”,是绿色、健康、美味的膳食肉类食品,更是现代人们追求健康饮食的不错选择。在烹饪方式上,无论是烧烤、爆炒还是清炖,威宁小黄牛都能被做成“硬菜”端上餐桌,而威宁回族同胞用传统加工方法制作的牛肉干巴,更是独具特色,风味别致。

为加强威宁小黄牛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威宁县委、县政府加强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开展威宁小黄牛的提纯复壮和品种选育工作。目前,在新发乡建成威宁小黄牛保种场1个,建成威宁小黄牛家系7个,其中母牛150头、公牛12头。为打造优质肉牛种业生产供应基地,积极推进威宁牛品牌创建。在板底、炉山、盐仓和新发、龙场等乡镇建成威宁小黄牛保种区2个,保种5000头以上,建设优质肉牛扩繁场4个。

为保驾威宁小黄牛产业发展,毕节市加大科技支撑和投入。由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提供技术指导,对威宁小黄牛进行保种扩群,在板底乡已建成的威宁小黄牛保种区,就有保种户100多户,存栏威宁小黄牛6000多头(其中能繁母牛2000多头)。而由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联合攻关,通过开展分子选育技术研究,在“威宁小黄牛的肉用性能和肉质特性研究”“威宁小黄牛选育标准”等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长期以来,威宁县不断探索,通过引进优质肉牛与威宁小黄牛杂交试验,克服威宁小黄牛个头小、繁殖周期慢的缺点。20世纪90年代,威宁引进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等优良肉牛品种作为父本,以威宁小黄牛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2004年,利用安格斯牛细管冷冻精液对威宁小黄牛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显示,经过改良的威宁小黄牛优势明显。

如今,在西南地区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威宁小海镇牲畜交易市场上,威宁小黄牛与西门塔尔牛杂交培育的杂交牛越来越多。优良的品种、家门口的市场、繁荣的交易,催生了不少养殖大户。在雪山镇、盐仓镇、秀水镇、板底乡等传统养牛乡镇,依靠养牛致富的“牛人”“牛村”也越来越多。雪山镇雪山村威宁小黄牛养殖大户陈进,靠养殖和贩卖威宁小黄牛,不仅自己实现致富增收,还带动附近村民养殖威宁小黄牛,成了远近闻名的“牛老板”和致富带头人。

冬去春回,寒来暑往。在平均海拔2200米的威宁大地上,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广袤草场里,威宁小黄牛不仅是春耕秋种的得力助手,更是许多养殖户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家家有养殖经验,人人懂养殖技术,以威宁小黄牛为代表的生态畜牧产业已然成了乌蒙山区实现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精彩篇章。









毕节教育发布
毕节市教育局主办,发布教育资讯、政策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