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九洞天景区位于大方、纳雍两县交界的乌江源头——六冲河流域一段伏流位置的喀斯特岩溶综合地带,是全国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洞天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景观,景区内天窗、天坑、峡谷、石瀑、石笋、伏流等多种景观巧妙结合,有“喀斯特地质博物馆”和“中国岩溶百科全书”的美誉。因其天窗洞口共有九个,因此谓之“九洞天”。
早闻九洞天之名。望文生义,便猜想它是在一段伏流上,断断续续开了九个天窗,乘船出没于洞天之间,自然趣味无穷。待去九洞天,才知道过于轻信了自己的想象力。因为九洞天原本不可想象,只能去感受。
别有洞天已是神秘而足有诱惑力,何况是九个洞天,且又与峡谷、河流、天窗组合得纷繁多变,让人摸不着头尾,猜不透奥秘。难怪九洞天的照片最难拍摄,即使拍出来也难体现它的神韵气势,甚至辨不清是哪个洞天。因为它的空间是多维的、纵深发展的,固定任何一个角度表现它都太有限。
丰水期的九洞天景区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 陈再雄 摄)
前方洞开天光,愈来愈亮,我们宁静了许久的心境开始躁动起来,很有几分要进入桃花源的感觉。出至洞口,只见两座天生桥相连环跨,兀立天坑水面,幽暗的桥洞是第五洞入口;天光透亮的桥洞是第三洞,也是九洞中最短的一个洞,洞内侧是三洞天,洞外侧是四洞天,两个洞天一览无遗,不似先前洞天隐晦难寻,但也有些“纠缠不清”。攀出四洞天,进入一座景致不凡的旱洞观赏,可作为水路游览的调节。第五水洞虽不长,却恰好是观赏后面天桥大成景观的一段蓄势、一个短暂过渡。
五、六、七三个洞天,其实是一组高大的天生桥构成的。准确说应该是天生桥扭曲的组合、奇奥的组合。三座天生桥从右边洞壁延跨左岸,彼此分五、六、七三个洞天,其实是一组高大的天生桥构成的。准确说应该是天生桥扭曲的组合、奇奥的组合。三座天生桥从右边洞壁延跨左岸,彼此分离而又错综交织,孪生似的相依相托却又造型各异。天桥的奇异便使得桥之间的天窗也是竖一个、斜一个。乘船穿行桥洞,令人眼花缭乱,数来数去,难以辨清洞天顺序,只感受到它气势壮阔又光怪陆离,是先前三、四洞天天生桥的发展和丰富。而诡谲的洞天也把一段伏流的乌江扭曲得时明时暗、时急时缓、时弯时直,令人难以捉摸,显出几分扑朔迷离来。
翠绿掩映的洞天景观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 陈再雄 摄)
写意,是九洞天的另一大特点。九洞天的写意不单是岩溶洞天造型的奔放不拘,更在于它有一种虚幻明灭、变化无穷的神态,这种感受,源于船上游览。九洞天的水洞、旱洞和天生桥,都仿佛是刀劈斧砍出来的,棱角分明而又浑然天成,不注重细节,不追求精雕细琢,尽管洞内外也有石笋钟乳悬附,悬崖上也有秀岩奇树点缀,你却可以忽略不计,只一门心思地领略这洞天水景变化之中的生动气韵。
你一会儿在明亮的平湖上荡舟一览湖光山色,一会儿又遁入幽暗的水洞里感受斑驳的光影和船桨的划波声。当你的小船划至天白水碧的洞口时,天生桥构成的洞天奇景令你惊讶地屏住了呼吸:这或许是天下最密集、最瑰丽的天生桥了!每一座桥,桥身、桥墩、桥洞高宽厚长不一,但都陡峭险峻异常,你直视、侧视、仰视,洞景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你明明是一眼望尽了几座天生桥,待乘船划过一个个形状各异的桥洞,经过一番时明时暗、时虚时实的变幻,桥与桥之间又形成了不同的天坑,变化了不同的洞天,有的呈半圆,有的呈方形,更多却是不规则的形状,你不可能老是去琢磨一洞一天的细节,而只能在洞天组合的不断变化中去品味一种大写意的美。
一会儿天光在顶,水碧耀眼,一会儿阴翳袭人,波暗心惊。真正是船随景移,景随船变,洞天光转,韵味无穷。本来我们也不时会在其他景区领略幽奇险峻、明暗虚实的景致,但难以像在九洞天中这般集中且变化莫测,这是造型的写意,线条的写意,光影的写意。奇妙的是九洞天的这种写意之景,时时在变化之中追逐着我们,包围着我们,却让人感觉不到压抑和倦怠。这或许是乘船游览的缘故,在柔波中与四周保持了一段距离,在休闲的状态里又兴奋不已。
这真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天下著名的水洞旱洞,我自诩游了不少,更多是在旱洞的审美震惊中疲乏地行走,或者在水洞的悠闲中平静地观赏那些司空见惯的钟乳和石笋,像这样把四周景致对心灵的撼动和身体的舒适结合起来的游览,唯有九洞天!
九洞天的写意让人想起绘画的笔法,但绝非那种精致细腻的工笔画,而是典型的写意画,讲究大场面、大神采,恣肆纵横,意气豪迈,气势勃发,在错综复杂之中蕴含章法。重重的一笔墨界定了一洞天的厚重基调,随后却虚无缥缈、轻描淡写地描画二洞天,一阵行云流水之后,点出三、四洞天,接着轻轻收笔过渡,劲墨泼洒五、六、七洞天,可谓酣畅淋漓,气势袭人,紧随着勾勒八洞天以蓄势,最后以出其不意的浓墨,顿出第九洞天,戛然而止,似与第一洞天相呼应。九洞天,一曲洞天变化之美的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