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方式出现:95后为了啃老,开始假装考研考公考证

文摘   2024-12-11 17:54   四川  

朋友们啊,咱们都清楚,当下找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呀。现在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岗位需求有限,没工作的人呢,把招聘软件都刷了无数遍,简直都要刷到崩溃了,内心焦虑得不行。而那些有工作的人呀,也总是想着辞职不干了,可又缺乏勇气,不敢轻易迈出那一步。至于考公的人,那就更不用提了,所承受的压力那是相当大呀,不仅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还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和选择,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苦恼,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种能完全不吃苦的活法吗?嘿,还真有那么一群状态极其“超前”的人做到了呢,他们选择了假装备考,然后心安理得地在家啃老。

就拿我的一个朋友来说吧,他被裁员之后,就想着休息一年,可又担心家里人不理解呀,于是就跟他们说自己准备考公。原本想着到时候就说没考上,再去上班就是了,可谁能想到,这一句谎言,一说就说了两年多呀。说实话,我能理解他当时的想法,被裁员对一个人的打击还是挺大的,想要休息一段时间调整状态也是人之常情。但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状态,确实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呀。

假装备考的日常与心理状态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呀,每天我的这个朋友都是等家里人都出门了,就把桌上的考公教材推到一边,放上iPad开始美滋滋地刷剧。看着他这样的状态,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觉得他有点浪费时间,但又能理解他那种想要逃避现实压力的心情。中午就随便吃点早上剩下的饭菜,下午四点的时候呢,就把米饭蒸上,再把肉拿出来解冻。之后就舒舒服服地躺着玩手机,不过还得时刻留意着时间,得在他们进家门之前,把房间收拾干净,布置成好像他已经认真学习了好一阵子的样子。他们总是说我这个朋友自从开始备考之后,话变得少了很多。他心里当然清楚呀,他现在在家里那可是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的,连放个屁都不敢大声。特别害怕他们问他以后的规划呀,或者考公的难度之类的问题,只要话题一朝着这个方向转,他就赶紧说“在做题呢”“要去做题了”,装作自己其实承受着很大压力的样子。

他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很强的偷摸感,尤其是在花钱方面,特别不敢。想当初上班的时候,喝咖啡都快喝到吐了,现在却只能偷偷摸摸地去咖啡馆,就连喝库迪咖啡都得小口小口地细细品味。有时候去吃小学门口的烤鸡柳、臭豆腐,都担心会被家里的哪个亲戚路过时撞见。回家的路上还得一直擦嘴漱口,就怕把味道带回家里被发现。平时那是完全不敢买东西呀,双十一买个护肤品都得偷偷地补货,一年花的钱甚至还没有存款的利息多呢。他觉得自己现在这种啃老的程度,应该算是“微啃老”吧,毕竟良心上还是有点过不去的,所以偶尔也会给家里买些日用品。但可不敢直接给家里钱呀,就怕自己的心虚表现得太明显了。回想这两年的经历,真是奇葩到连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笑。这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对他来说,还算有点意思吧,但日子过得如此无聊,才是他真正难以忍受的呀。现在他和外界唯一的联系就只有网络了,一旦把手机关掉,就会被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所笼罩,仿佛自己失去了人生的主线任务一样。别人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有事情可做,而他呢,就只是每天浑浑噩噩地喘着气罢了。家庭妇女在家里憋上几年,好歹还有个孩子作为成果,而他呢,是真的什么成果都没有呀。要是让他去找个班上,他也只能说肯定会有那么一天的,但现在他还没准备好呢,他也说不清楚是一周后还是一年后,说不定是等到他父母退休那天吧,他们要是每天都在家,他肯定就装不下去了。从他的经历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人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生活真的会变得很迷茫很无趣呀。

考研谎言与内心纠结

想当初呀,我的这个朋友只是随口说了句想考研,没想到父母特别支持他,甚至还希望他能考博呢,因为他们觉得家里要是有个博士,那可太有面子了。其实他自己心里明白,他根本就不想再继续上学了,只是想逃避就业罢了。之前实习了三个月,他就完全受不了那种环境了,他都不知道人在一个充满PUA和压迫的环境下要怎么活下去。有时候我也在想,现在的职场环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给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才导致他们想要逃避。

有时候他也觉得自己挺自私的,每年考试就当成旅游了,年年都交报名费,可却没几次真正走进考场的。一想到父母可能会拿他的信息去查分,他心里就特别忐忑不安。但他又不想把这个谎言编造得太过完美无缺,可能在潜意识里,他还是希望被他们发现,然后能够获得他们的理解吧。在家人的眼中呀,他一直以来都是那个“不用操心的孩子”。从小到大他都是好学生,在大学里也一直都能拿到奖学金。所以在“备考”的前两年,家里人都觉得他肯定准备得特别充分,一定能够考上的。直到第三年,从他们偶尔探查的眼神中,他能够明显感觉到他们似乎发现了他有点不对劲。那段时间他可真是过得焦灼极了,一想到谎言被揭穿后父母那失望的眼神,他就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他也曾经试着逼迫自己去学习一下,可一旦人发现了优绩规则中那些荒谬的地方,就很难再去顺应它了呀。我觉得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很纠结很痛苦,一方面不想让父母失望,另一方面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谎言的延续与网贷危机

今年已经是我这个朋友假装考研的第四年了,他心里特别愧对父母的包容,最后他竟然说谎自己考上了。哎,一个谎言的产生呀,就需要无数个谎言来不断地去圆它。他弄了个假的录取通知,然后又赶着开学的时间,搬到外面去租房住了。他还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要真正地开始备考了,等考上之后给父母一个满意的交代。可实际上呢,这一切呀,都只不过是从欺骗父母变成了欺骗自己而已。

就在上个月,他的钱不够交房租了,在情急之下,他竟然借了网贷。他也不知道现在自己的理智还剩下多少,只是隐隐约约地觉得自己好像快完蛋了,却又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停下来。看到他陷入这样的困境,我真的很痛心呀,也深刻地认识到谎言一旦开始,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对考证及工作的看法

说起来呀,一开始我这个朋友是真的打算考证的,可当他了解到新人律师过的日子之后,他就越想越不想考了。受上几年的苦,就只是为了以后再多受几年苦,这到底是在干什么呀?老一辈的人总是劝我们要坚持熬住,可他是一句都听不进去。熬到那一年就真的会变好吗?能变得有多好呢?为什么不能先享受甜蜜,后面苦不苦的到时候再说呢?他脱产假装考证都已经第三年了,一直吃着父母的、住着父母的,他却毫无愧疚之感。父母那一代人赚钱,和我们这一代人的难度本来就不一样呀。

如果他去上班,能够像父母那样轻轻松松地喝喝茶、写写文件就能领到工资,那他肯定会立刻去投简历的。他对生活的要求其实也不高呀,父母做的那种老人饭他都挺爱吃的,他们拉着他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他也都能够耐心地听着。家里给安排相亲,他也觉得没问题呀。拿着他们给的零花钱,吃吃喝喝,还能开着他爸的车带着女孩子出去转一转,这样的生活谁会不愿意呢?从他的这些想法中,我能感觉到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奈呀,同时也让我思考,我们这一代人到底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呢?

对他人指责的回应与社会现象反思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骂我这个朋友是“啃老”“蛀虫”“废物”之类的,那是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想明白呀。你看看他那些同学,有的辛辛苦苦地上班好几年,什么都没攒下来,身体还累坏了,让父母跟着操心不已。有的同学拿着父母的钱去创业,不管是挣了还是亏了,也没见给父母补上的。还有的拿着父母的钱去买房买车,那就更不用多说了。如果说他吃住父母的就是伤天害理,那他们这些行为又算什么呢?而且呀,大多数人对社会的贡献其实并没有那么大,都是忙忙碌碌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就跟他一样,都是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副作用的普通人罢了。

他现在在现实层面确实没有什么追求,父母过问他考证的进度,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压力。他这边一直没有什么成果,父母早晚都会发现的,到时候他们还愿不愿意继续养他,那就到时候再说吧。在那些假装备考的人当中呀,有人因为谎言而备受煎熬,有人则贪恋这种清闲的生活,从而逐渐迷失了自我。但不管怎样,所有人都清楚,这样的日子肯定是不会长久的。他曾经问过三位朋友同一个问题:如果和父母实话实说会怎么样?有人说不会怎么样,他们肯定或多或少已经有所察觉了;也有人说会大吵一架,因为不仅仅是自己需要这个谎言来伪装,父母其实更需要,他们更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没有按照社会所期望的时钟去运行。

前阵子呀,梁永安建议刚毕业的年轻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先啃几年老,结果被骂得可惨了。梁永安说年轻人可以不用急着去赚钱、买房、结婚,应该先去好好地认识这个世界,看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这话在网友们听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呀,认为他是在鼓吹“躺平”,让年轻人去当“废物”。在这个优绩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呀,根本就没有可以让我们停下来休息的地方,整个社会环境都在推着我们朝着那条向上攀爬的梯子拼命地挤呀。我们总是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我们根本就不能说经济环境、规则缺陷等这些客观原因,说了就会被认为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我们根本就没有名正言顺地停下来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休息在这个社会中似乎是一件带有耻感的事情,甚至是有风险的,所以才需要用谎言来进行包装。可是人又不是机器呀,就算是代码出错了,也得停下来修正呢。在我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还在拼命地赶路,不管最后是有收获还是有损失,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都很难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呀。只有好好地休息,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充盈起来,我们才能更加顺利地再次出发。一颗坚定的心会让我们充分享受整个前行的过程,每走一步都是成长,那才是生命真正要给予我们的盛宴呀,而最后所获得的胜利果实,与之相比,只不过是附送的甜点而已。

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反思一下当下的社会价值观,是不是过于强调竞争和成功,而忽略了年轻人的内心感受和真正需求呢?我们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面对压力时有勇气停下来,去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伊历史
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历史不能忘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