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河边上
乌克兰大饥荒,是1932年至1933年,发生在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大饥荒。
当代学者大多认为,乌克兰大饥荒是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灾难,造成饥荒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
1933年6月正值大饥荒最严重的时候,乌克兰每天有几乎28,000名男女儿童死于饥饿。
这片被称作“欧洲粮仓” 的富庶的土地,遭受空前规模的饥荒蹂躏。而这场饥荒是100%的人祸。
当时的苏联统治者斯大林为了强力推行农业集体化,决心给负隅顽抗的乌克兰农民一个“他们不会忘记的教训”,因为他们抵制集体化。
而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意味着农民必须放弃自己的土地,在政府控制的农场工作。
在乌克兰和北高加索地区数百万人死亡的同时,苏联却否认饥荒,并从乌克兰出口粮食来养活全体人民。
在苏联濒临崩溃之前的50多年里,苏联一直都禁止谈论这个问题。
乌克兰大饥荒饿殍满野,而苏联当局是如何隐瞒真相,让外界对乌克兰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的呢?
20世纪40年代中期,一些流亡到北美的乌克兰侨民,首先提出了30年代初发生在乌克兰的饥荒问题,才让世人开始警觉苏联在乌克兰的所作所为。
首先,苏联在国内强力镇压任何提及大饥荒的言论。
在大饥荒时期,提及乌克兰大饥荒是一种犯罪行为,可以被直接送往古拉格劳改营判刑五年。
把大饥荒责任推到苏联当局身上的苏联公民,更加会被判死刑。
苏联同时也试图修改和歪曲人口数据,达到掩盖人口消失的目的。
1937年的苏联人口普查数字明显低于预期时,人口普查的数据被加密,人口普查的负责官员受到了压制。
1939年新一轮人口普查的组织方式夸大了人口数据,以便与斯大林在向苏共十八大提交的报告中所说的数字相匹配。
从此苏联一直不敢进行人口普查,直到1959年才重新开始组织人口普查。
当事情终于隐瞒不下去的时候,苏联又采取了轻描淡写的态度。
苏联当局把乌克兰饥荒的严重程度轻描淡写成“粮食困难”。
把少量的事实混入他们的总体否认姿态之中,加强了欺骗性,因此更难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甚至第一时间便炮制阴谋论,说是有波兰间谍在乌克兰从事破坏活动,导致了粮食短缺问题。
当时的苏联外交部长利特维诺夫还这样训斥来自威尔士的调查记者格拉特·琼斯:“你看问题必须看得更远。目前的饥饿是暂时的。在写书时,你必须有更长远的视野。我们很难形容这是一场饥荒。”
苏联官方媒体会猛烈抨击任何就此发表言论的记者或外国政要,并且大量收买西方左派记者,将他们的批评声音淹没在赞美的海洋中。
苏联的掩盖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例如,1983年4月,苏联驻加拿大大使馆发表声明,谴责在北美纪念大饥荒50周年纪念时发表的公开声明是“对苏联的诽谤”。
苏联当局还修建起“模范”村庄,招待来苏联考察调查的外国人,使他们相信一切都很好。
在“模范村”,当局专门配合带来物品和食物,使这个村庄看起来很繁荣。
外表贫困邋遢的村民被踢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温饱忠诚的干部或者民俗艺术表演家。
一些亲苏左翼西方作家接受了这一套宣传样板,并向世界报告了这个虚假的现实。
一旦外国考察者离开,所有这些货物和带来的食物都被运走了。
苏联当局强烈建议外国记者留在莫斯科,并于1933年正式禁止他们进入乌克兰和北高加索地区。
不过即使在这项禁令之前,西方记者也只能在苏联官员陪同下前往莫斯科以外的地方。
如果苏联政府认为记者的工作对当局不利,它可能会取消记者签证。
如果他们的报道给苏联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记者就可以获得额外的特权,比如一个豪华的居住地或优先采访某些关键人物。
同样,在苏联从事商业行为的西方商人或者技术人员如果保持批判态度,可能会失去与苏联国家的商业合同,造成经济损失。
乌克兰大饥荒的真相,要等到苏联解体后才被公开提出。
70年后,2002年初,乌克兰政府解密了1000多份有关饥荒的秘密文件。
乌克兰总统库奇马签署法令,将11月22日定为“饥荒纪念日”。
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说,乌克兰在这次大饥荒中死亡的人数达到了1,500万人,饥荒时期乌克兰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居民。
这场饥饿竟然如此惨烈!
2006年11月25日,乌克兰各城市下半旗,并在国旗上缠上黑丝带,向大饥荒的死难者致哀。
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和议会议长莫罗兹主持了大饥荒纪念馆的奠基仪式,并在市中心广场举行烛光哀悼活动。全乌克兰的电视台和电台停止播放娱乐节目。
俄罗斯结盟史,正式友尽,如今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宿怨已深,势如水火,弥合已万难。
结语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地方一些事实被选择性遗忘,因此,牢记真相远比争论重要!
饥荒爆发后,苏联方面本可遏制事情走向不可控趋势,然而苏联方面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的恶化,这也令很多人质疑,当时的苏联方面,是否故意为之。
无论如何,我们很清楚的是,这场灾难对于苏联内部的民族关系造成了巨大的裂痕,它也直接导致乌克兰和俄罗斯两个民族不可能重新复合,使得罗曼诺夫王朝百年来弥合两族的努力彻底沦为泡影。
即便是二战还是今日,乌克兰仍因此事对俄罗斯耿耿于怀,并不惜一切代价同俄罗斯进行角力和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