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教师如何实现点燃与唤醒呢?

文摘   2024-12-16 23:30   广东  

关注

我们



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教师如何实现点燃与唤醒呢?

作者:李韶军




苏格拉底,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与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万次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很多人听说过他的这句话。这一观点,形象而生动,透过现象,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至今依然具有强烈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怎么理解这句话?


从灌输到点燃:传统教育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直接传授,即“灌输”,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学生则被动接受。苏格拉底则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这如同点燃一把火,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自然燃烧起来。灌输或许能暂时填满学生的头脑,但点燃则能持久地照亮他们的心灵。


唤醒内在动力:苏格拉底强调的“唤醒”,是指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源自个体内部,比外在强加的学习任务更加持久且有效。一次真正的唤醒,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从而主动探索、质疑、思考,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批判性思维。


重视过程而非结果:灌输往往关注知识的积累量,而点燃和唤醒则更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思考和成长。苏格拉底认为,通过对话、讨论等互动方式,促进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比单纯记忆知识点更为重要。


有的老师会说,你说的简单。问题的关键和关键的问题是“怎么点?怎么燃?怎么唤?怎么醒?的问题。我喜欢讲例子,还是举个例子给大家一点提示吧。


场景设计:如果我是苏格拉底,我怎么教一个“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度”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简单,很多数学老师教过,也有很多读者学过这个问题。您的老师当初是如何教授这个问题的呢?您又是如何学会这个知识点的呢?呵呵,早已经忘记了。看来,单纯的知识学习的记忆和维持难以长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和弄通方法和思维。如果是一位苏格拉底式的老师来教,我猜他会这么教:


提出问题,不急于给出答案。教师首先展示一个看似复杂但实则有趣的几何证明题,如“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度”。然后,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或解题方法,而是询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个命题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审视问题。当学生开始思考并尝试给出答案时,教师并不直接评价他们的回答,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例如:“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有没有考虑过其他可能性?如果这个命题是错误的,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相互质疑与讨论,让思辨的小火花竞相迸发。在学生提出各种观点和疑问后,教师并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鼓励他们相互质疑、讨论和辩论。例如:“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测量角度来证明这个命题,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可靠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质疑既有观念,还学会了如何通过逻辑推理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归纳总结方法,不是简单的学会怎么做,而是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路。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辩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证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强调的是证明过程中的逻辑和原理,而不是简单的解题步骤。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证明这个命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和几何原理来解决问题。通过这个教学实例,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教师并没有直接灌输知识或解题方法给学生,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质疑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来探索未知领域。


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就是“点燃”而非“灌输”。它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学习了苏式的这种理念和方法,您会有什么启示呢?



往期推荐

🔸 李   烈:扎根沃土展才华

🔸 顾明远:“兴趣”之桨助推学生“思维”远航

🔸 叶   澜:读华应龙

🔸 成尚荣:华应龙教育思想与他的“思想实验”

🔸 史宁中:让学生在尝试求解中学会思考

🔸 王尚志:“化错教育”值得做一辈子

🔸 谢维和:小学可以有大作为

🔸 朱永新:华应龙的“悖论”

🔸 错不起的学生,对不了

🔸 心到功自成

🔸 国数课:祖国需要,我就去教

🔸 阅读131:心中有数,行之有方


扫码关注我们

留言申请转载


华应龙化错化人
华应龙化错化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