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从生态思维出发

文摘   2024-12-02 23:00   广东  

关注

我们



从生态思维出发

作者:曹伦华

来源:未来先生文化





我对生态教育的感知,最初来源于一次文化考察。


有一年去九寨沟,我和友人徜徉在绿水青山之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沉醉不已;望着眼前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诗意景色,脑海中猛然冒出了这么一句:教师是山,学生是水,只有碧水青山,方成如画风景。即兴之句,倒是道出了朴素的教育生态观。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代表着沉稳、敦厚、广博,水象征着灵动、聪慧、纯净;山水相依,动静相宜,彼此交融,像极了师与生的互动,相辅相成,彼此成就,好一幅有自然意趣的生态画卷!


自此,我便有意识地把教育教学放在生态视域下进行考量。


草木葱茏,良田先行。这是再质朴不过的农耕之道。认真地对待土地,荟萃农人精耕细作的智慧,自然必将回馈以生长和饱满。于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营造最适合每一个生命成长的教育生态,凝聚自然的精华,尊重土地和风物的脾性,精心耕耘,才能孕育出积累了丰盈营养的稻穗。


博融天下   慧悦人生


十年前,我们正式提出“博慧”理念,将它作为生态思维的具象化;“博融天下,慧悦人生”,用这八个字来概括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再恰当不过。它既是我与团队近三十年办学理念、经验、特色的概括,是伦华教育的使命,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价值点,也是我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形成的教育个性和特质。


(一)博融天


博融天下,就是海纳博取、积淀传承、融汇浸濡。大胆地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课程、育人方法等吸纳进来,又不忘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始终根植民族传统的土壤,将古今中外的教育与文化融于一身,形成我们宽广的思维视野、思想视野、文化视野。


博融天下,需要开放的心态,需要博取的眼光,更不能缺少融合的勇气和智慧。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为我们学习、借鉴、移植、化用以及拿来之后的融合、创新提供了许多便利,与其闭关自守地瞎摸索,还不如汲取别人先进的经验而用之,使发展的步伐更加有力而迅速。当然我们也不希望全盘照搬,中国的土壤自有自己的肥沃,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先贤们博大精深的思想精髓赋予我们无比丰厚的精神遗产。越是走向世界,越要深植民族之根,坚固民族之魂,这是必须有的根本出发点。


(二)慧悦人生


慧悦人生,包括精雅灵动、自由完整、幸福愉悦。如果说博融天下,是由外而内的集聚和壮大,那么慧悦人生就是由内而外的优化和升华。“慧”是教育的大智慧,更是人生的大智慧。“悦”是生命进程的质量要求,是学校生态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精雅,是我们希望用精致的教育培养儒雅的学生;灵动,是我们在努力创造有活力、有生气的生命课堂;自由,是给学生成长过程、成长方式、成长选择提供最大的自由;完整,是创造更多条件、机会、平台,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幸福,是我们教育的终极追求目标,因此我们倡导幸福教育,把幸福融入教育的骨髓里。愉悦,就是营造快乐校园、快乐课堂,“今天你快乐了吗”,被作为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慧悦教育,与苦行僧式的“知识教育”相左。知识教育告诉你做的基础和经验,慧悦教育则告诉你如何做得有效、做得轻松、做得有味。


一所学校,应当有自己的文化气质、精神底蕴,它不是人为打造出来的,而是自然积淀而成的,如冯骥才所说,“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博”与“慧”无疑是伦华教育旗下所有实体校共有的生命基因,每一年九月新生入学的典礼上,我都会从“博”和“慧”这两个字出发,和孩子们谈谈怎么理解这所校园的精神底色,聊聊对于他们成长的期待和祝福,让孩子们从踏进校园的第一刻开始,就感受到身边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氛围,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


在“博慧”理念的导向下,伦华教育也生成了自己的办学价值取向—教育即创造、教育即尊重、教育即唤醒、教育即生活,这是旗下实体校/园发展的航标,是伦华人对于教育的核心追求。


1.教育即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创造性学习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的学习是创造教育的一项原则。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机是创造性活动的主要动力,强烈的创造动机会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明显的不同:就目的看,创造教育重运用知识,传统教育重掌握知识;就教法看,创造教育重启发,传统教育重传授;就学法看,创造教育重发现,传统教育重接受。创造教育的特点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重发散思维,学有特色。其任务是培养好奇心、创造意识、创造毅力、创造思维能力和技法等。在课程教材上,强调教材要适合学生自学,传授研究方法,体现创造力培养要求等。它有独特的课堂活动形式,如戏剧、竞赛、小组活动等;有独特的课堂结构,如创设情境—自学探究—概括总结—练习运用等。


创造不是向壁虚构,不是凌空蹈虚,它需要知识的、思维的、思想的丰厚储备,只有博取中外、跨越古今、融合世界,充分占用,开阔视野,才能为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育即尊重


教育的神圣,在于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平等。我们所说的“尊重”,既包括对教育、对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包括对学生的“尊重观”的培养。“尊重”不仅是对教育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教育的思维方式,又是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只有“尊重教育”,才能在教育的尊严下获得人性的尊严,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


对于教学、管理而言,尊重是绝对的前提。教师珍视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成长历程中的过错,宽容学生之间的差异,期盼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将爱心洒遍每一个角落;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维护职业的尊严,拥有高雅的教育情趣,体会和收获职业的幸福。学校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师生的共同成长学校责无旁贷。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对学生而言,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对教师而言,搭建专业平台和创造发展机会就是尊重教师的价值。管理者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就是对教育的最大尊重。


在生命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提出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平等,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尊重他人、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当然也包括尊重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成果。只有尊重,才能吸纳融合;只有尊重,才能谈得上自由完整的人格。因此,尊重既是博慧教育的基础,也是博慧教育的应有之义。


3.教育即唤醒


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唤醒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唤醒什么?


于学生而言,要唤醒他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对未来的探索意识,在与伟大思想对话的过程中,洞察世界、传承文明、启发智慧、认识自我;要唤醒他们的内在精神力量、对真善美本色的追寻,赋予他们爱国的意识、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社会的担当;要唤醒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知识的渴求,通过有生命力的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对课堂有向往,对求学有兴趣,对学校有感情。于教师而言,要唤醒他们的职业激情,对教书育人这份工作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才能在平凡与平淡中迸发热情与精彩;要唤醒他们的专业自觉,教师的专业学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决定其综合素养的高低,只有跨越古今、博取中外、精益求精,让专业引领航向,才能创造有活力、有生气、有温度的课堂。于家长而言,要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成长意识,在伦华教育,我们坚持“教师是财富,学生是宝贝,家长是朋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当家长发自内心地认可教育理念,并愿意积极融入、汇聚资源、提升自我、正向赋能,同做奋力前行的划桨人时,才能真正助力学生奔向教育的理想彼岸。


4.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这是杜威教育学说的要旨之一。他的学生陶行知继承了这一理论,反对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两者有紧密的联系。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经验和技能,对客观世界抱有不少疑虑和幻想,他们渴望揭开大自然奥秘,探求生活真知,挑战未来生活。教育起源于生活,最终要为社会和个人的生活服务,所以我们要建立教育和生活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即“生活化的教育”,让知识来源于生活,让知识运用到生活,在生活中完成学习,在学习中领悟生活。


博慧教育生态圈


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曾提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比一百年前更加相互牵连、相互依赖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每天都在发生无数的故事、迎接无数的变革。这提醒我们,身处快速变化浪潮中的教育行业,也必须从非孤立、网络化的角度出发,以一种类似于自然的系统方式,构筑适合自己生长的教育生态圈。伦华教育坚持用生态的、网络的视野来理解并规范教育,关注博慧教育各主体间的作用关系,聚合力量,并将时间要素融入其中,把学生的今时发展与未来发展打通。


这并不是仅停留在文字层面的理论框架,而是伦华教育近三十载深耕教育沃土的积累与沉淀。我们希望将眼光从单纯的内部管理中跳出,投射到更大的行业生态,“博慧教育生态圈”就是在这样的洞察下所提出的崭新概念。


从“博慧”到“博慧教育生态圈”,并不是表述上的字数增加,而是一场深刻而系统的改变,是思维方式和认知上的升华,涉及战略、组织、人才、课程等多要素的系统的变革与创新,是在民办教育生态中淬炼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型,它由八个要素组成。


(一)博慧的组织


学校是组织,组织需要管理经营。如何搭建科学并符合实际需求的内部组织架构,保证学校的高效运作?如何打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实现集团化的发展愿景?如何提升组织的成长速度、战略定力和执行力?如何充分授权,依靠文化驱动和目标驱动,提升整个组织的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只有组织结构、组织能力、组织管理机制、组织运行方式、组织价值理念等都以生态为核心追求时,才能真正呈现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博慧的课程


如何将课程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如何以国家标准课程为核心基础,依据学校自有的办学特色与教育理念,完成课程的开发?如何实现课程的跨界与交叉?……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只有站在每个学生成长的立场,打造具有生态延续性的课程体系,才能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博慧的校园


当孩子们推开校园这扇新奇世界的大门,他们将会触摸怎样多元多彩的时光,汲取怎样独一无二的成长力量?我们相信,校园是一个充满魔力、充满文化气息、充满生命活力的地方。孩子们能够诗意地栖息、浸濡于润物无声的思想,享受独立自由的观点,锻炼理性且包容的思维,收获澄明的灵性与智慧。


(四)博慧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智慧与快乐的发源地,也是教师教学生命力之所在。具有生态气息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它应当具有专业深度和思维广度,通过对教育理念变革的引领、深度案例的详略剖析和解决方案的现场对接,追求学科知识的深度把握和思维方式的延伸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具有生态气息的课堂应当如何打造?它应当经过根源思考和整合设计,既要把根扎得足够深,看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本源,又要高屋建瓴,系统、整合地设计教学结构;每一个教学细节的巧妙设计,每一个用词的精挑细选,每一个互动的探索与创新,都是完全以学生为本,追求知识的生命力,焕发情感的活力,挖掘素质发展的潜力。


(五)博慧的评价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好的教育评价是什么样的?除了分数以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去评价学生?如何做到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教育评价改革要如何落地?我想,首先要关注评价的几个特征,一是生态、科学,要符合规律,二是立体、专业,要健全体系;三是具体、落地,要细化,有操作性。


(六)博慧的教师


作为纽带,教师连接了生态圈中的多项要素—以身心力量引导学生成长,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灵动校园文化,是课程开发实践的主力军和创造者,是评价体系的践行者,更是与家长目标一致、平等合作的伙伴。因此,提升教育水平,培养教师的专业性才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师?我希望,是敬业、爱生、有发展的。他应该能走入孩子内心,懂得学生所想、所思,与他们平等地对话;他应该心态开放、善于协作,以更开阔的思路、更全面的视角、更卓越的能力参与教学管理;他应该有科学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有对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拒绝流水线生产的坚定。


(七)博慧的学生


教育就是要从情怀到理念再落到实施,一代一代的学生也将成为教育成果最直接的表达。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答案是:具有6C素养的未来人才。“6C素养”是指:创新力(Creativity)、合作力(Cooperation)、沟通力(Communication)、博爱(Caring)、自信(Confidence)、奉献(Commitment)。这六大素养围绕国家基础课程而展开,创新力、合作力、沟通力,是未来精英人才的关键能力;博爱、自信、奉献是立德树人的品格,是做人层面的素养。


(八)博慧的家长


作为博慧教育生态圈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家长是教育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博慧的家长是什么样的?我们要营造一种怎样的家校关系?如何让家长更有效地参与学校决策?如何能更智慧地处理家校问题?家长在支持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学校又将如何推动家长的成长?……唯有倾情助力、凝心聚力、携手共进,我们才能让家校关系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才能以爱陪伴孩子的生命成长,才能让博慧教育生态圈更和谐、更美好、更有效。


以上是对“博慧教育生态圈”八大要素的解读,那么,应该如何更深入理解它呢?我想,可以从五大认知来展开。


1.关键认知一:开放性


作为一个多主体协同、互利共赢的良性生态圈,博慧教育生态圈的核心特点就是开放性。伦华教育通过多元举措搭建对外开放的生态圈,实现国际、国内不同教育模式、内容的连通融合,告别狭隘的自我应用。我们希望打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多元的文化海洋中遨游、淘洗,从而形成自由、开放、高品位的思想和气度;更希望教师放开眼界,吸纳精华,将教学技能与自我内涵发展综合,完整体现教师的专业性,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开放,是为了交互与共享。我们试图打破闭环,拓展教育的外延,通过资源、理念、知识的流动,在教育大生态环境中组建利共体,与行业中的教育同人一起前进,探求教育的核心价值。


2.关键认知二:人本性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发展,我们所提倡的教育是立足于人的长远发展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潜能,塑造他们完整的人格、自由的思想。


我们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主体意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观点;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制订生涯计划;举行辩论赛和演讲比赛,让学生大声讲出自己的心声;开展感恩教育,学生为灾区献上自己爱心等。 


3.关键认知三:共生性


共生是一种自然界的共同现象,简单来说就是相互依赖、价值共创。在博慧教育生态圈内,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个主体牢牢紧扣,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共同教育目标,形成了“1+1+1+1>4”的合力效应。


伦华教育从系统的整体观出发,创新举措,推动教育合作机制。我们打破校园的围墙,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互动联合机制,加强合作,利用家庭、社会资源,拓展学校教育内涵,打造更大范围的学习型社区。同时,围绕尊重、理解、共赢,我们在各校建立家委会,同时创设多元的家长课堂、家长工作坊,家长们能够更富有创造力地加入学校管理及活动,亲身参与并体验孩子们的学习过程。


4.关键认知四:动态调整性


任何生态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即动态调整性。正是由于这种能力的存在,生态系统才能体现一定的弹性,趋于稳态。在博慧教育生态圈内,这样的动态调整性显得极为充分。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根据国家战略方针、社会和家长对于学生成长的多元需求,我们不断推出实现自我突破的创新课程、创新班级、创新教学模式。如2020年起在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和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全新推出的强基融合课程,就是对学生成长路径进行的新探索和新尝试;又如,在新冠疫情出现后,我们敏锐地发现教育行业正在发生改变,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于是我们迅速出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理念构想、平台搭建到课程实践,自筹经费,推出“博慧在线课堂”,为孩子们的知识获取、思维培养、能力提升和人文熏陶提供更便捷的渠道、更自由的空间和更自主的选择。


5.关键认知五:多触点性


伦华教育在搭建博慧教育生态圈时,也注重“1+N”的多维发展模式,发挥乘数效应—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外籍人才引进及培训、留学指导、国际教育合作等。


这样的多触点正是基于对教育生态、对个体成长的科学认知。在伦华教育,学生可以在校园里收获青春的热烈和收获的喜悦,也可以走出校门,在广阔天地和多元文化里去体验、去探索;可以坐在教室轻嗅书本的芬芳,也可以走进田间,亲历春种、夏忙、秋收、冬藏;可以在国内冲刺一流名校,也可以从容地走向世界……我们希望能立足全球坐标系,构建更国际化、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将教育服务贯穿他们的成长,每个孩子在这里,都能得到适切、生态、个性化的发展。


实际上,博慧教育生态圈的核心,在于尊重教育理念与规律。这不仅是“博融天下、慧悦人生”理念的源头,更是身处教育行业中的我们,所必须坚守的初心、责任与使命。


《追风赶月莫停留:向外求“博”,向内修“慧”》




往期推荐

🔸 李   烈:扎根沃土展才华

🔸 顾明远:“兴趣”之桨助推学生“思维”远航

🔸 叶   澜:读华应龙

🔸 成尚荣:华应龙教育思想与他的“思想实验”

🔸 史宁中:让学生在尝试求解中学会思考

🔸 王尚志:“化错教育”值得做一辈子

🔸 谢维和:小学可以有大作为

🔸 朱永新:华应龙的“悖论”

🔸 错不起的学生,对不了

🔸 心到功自成

🔸 国数课:祖国需要,我就去教

🔸 阅读131:心中有数,行之有方


扫码关注我们

留言申请转载


华应龙化错化人
华应龙化错化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