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湖保护治理实践

政务   2024-09-30 12:43   云南  



中国河湖保护治理实践


水利部河湖管理司司长   陈东明

2024年9月26日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2024年8月28日,联合国水机制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报告警示,全球一半国家的河流、湖泊等淡水生态系统已退化。其中,亚洲(中亚和东南亚)是重点影响区域之一。中国和亚洲大多数国家一样,部分地区面临着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生态系统退化等危机,这种危机本质上是生存环境危机、人类存续危机。保护江河湖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是保障人类永续发展。

中国高度重视河流湖泊保护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了国家“江河战略”,谋划了国家水网宏伟蓝图,为系统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引领中国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

 01




实施国家江河战略

中国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水资源为核心、江河为纽带,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上地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促进人水和谐共生,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筹兼顾。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支撑,把长江黄河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国家江河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江河战略的核心任务就是治水之害、用水之利、彰水之美,通过江河治理,促进人民物质精神都富裕,走因大江大河而繁荣兴盛的幸福之路。

中国出台长江保护法,加强长江岸线、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和污染治理,开展小水电清理,实施河湖湿地保护修复、长江十年禁渔等;出台黄河保护法,完善流域水沙调控和防洪减灾体系,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治水之路,长江和黄河的治理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水之害得到有效防范,水之利得到充分释放,水之美得到充分彰显,通过幸福河湖建设,大江大河正在成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家园。


黄河水滋润的田地上一派丰收景象    闫鑫 摄  

 02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

中国创新河湖管理体制机制,在所有江河湖泊全面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长制,并将河湖长制写入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全国31个省区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级总河长,省市县乡村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全面负责河湖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任务。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七大流域全部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议事,部署联合行动。各地建立完善河湖长履职、监督检查、考核问责、正向激励等制度。建立健全“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等协调联动机制。推动河湖长制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全民关爱河湖意识显著增强。

河湖长制是中国江河保护治理领域根本性、开创性的重大政策举措,实施7年来,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河湖保护治理难题,全国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7年间提高了21.6个百分点,群众身边的河湖更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桑干河畔展生机                            刘祎炜 摄

 03







加快建设国家水网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建设国家水网的目的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实现跨期调节,以丰补枯;在空间层面实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我们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全面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

目前,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正在加快完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50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4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达1.85亿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全面实施,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一批骨干输排水通道和水网重要调蓄节点工程加快推进,省、市、县级水网建设协同并进。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如今的9000亿立方米,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


南水北调中线沙河渡槽工程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04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中国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以维系良好生态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为目标,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承载能力相适应。

我们坚持节水优先,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积极发展节水产业,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建立覆盖省、市、县的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基本完成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暂停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

2014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与2014年相比,2023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农业用水效率持续提升,全国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下降至350立方米以下,在农业用水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稳步增加。

 05




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江苏省南通市通吕运河(通州段)      翟慧勇 摄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就是要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既要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又要确保河流安澜、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

我们积极倡导建构河流伦理,全面启动河湖健康评价,累计完成10000余条(个)河湖的健康评价,逐河逐湖建立健康档案,滚动编制实施“一河(湖)一策”方案。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全国123万公里河道、1996个湖泊明确管控边界,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侵占河湖违法违规问题清理整治。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因地制宜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和生态补水,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连续三年全线水流贯通,断流干涸26年的永定河实现全年全线有水,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开展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工程,全国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69.71%提高到2023年的72.56%,水土流失面积、强度持续“双下降”。

我们坚持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湖水系为脉络,以“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为目标,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将经济社会发展与河湖保护治理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河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转化,累计建成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3200多条。

江河保护治理,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我们愿与亚洲各国和国际组织携手合作,共同推进河湖保护治理,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河长制湖长制、玉溪三湖发布

编辑:张红莹

初审:杞文慧 秦林

审核:师云波




















































































名城通海

穿越千年古郡的礼乐光影

名城通海
通海县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党政工作动态、新闻发布、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对外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