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晓刚
来源 | 华夏基石e洞察 管理智慧
咨询合作| 13699120588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1
第一个“力”: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我们今天分享的美的数字化,是不是能感受到数据的力量,人和数据结合的力量?这种数据的力量在美的不断地扩大,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推广,真真切切地把数据要素变成了生产力,驱动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全要素提效。
第二个“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AIGC。AIGC应该是当前热会热点,企业家要做的应该是尽快地把它跟企业的经营、企业的业务相结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跟蒸汽机出来的时候一样,当大家看到潜力之后,蒸汽机席卷全世界,进而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潮。
第三个“力”:软能力。什么叫软能力?数字化组织、数字化机制怎么和业务之间去联动?数字化和战略落地怎么结合?这需要一套组织和机制,要体现在怎么分权等地方。如果数据不准,谁的责任?如果指标完成,对谁有利?很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找两个人牵头当项目经理,最后项目失败,两个人当中该是谁的责任?所以,我们缺少两个方面的能力。
(1)缺数字文化。很多老板说我们不缺数字化,缺的是数字文化——到底是不是用数据说话?现在很多企业做不到数据说话,只是靠老板自己的认知,都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不是用数据说话。
(2)缺数字人才的培养。这两者在数字化转型当中往往会被认为是软能力,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不像硬件,不像ERP那么高大上,但却是硬实力。数字化转型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地基上,才能够持久。美的也不是在十年前就懂,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如果这是一个常识的话,那为什么我们现在不把组织、机制、文化、人才就数字化转型放在同一平面布局,甚至提前布局?
所以,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驱动全要素提效、数字运营——软能力、硬生产力驱动全要素绩效以及AIGC——科技第一生产力驱动全要素提效等三个“力”,我姑且称之为“数智驱动、卓越运营”。
一个企业想要产品品质有优势,就要拼运营能力。运营能力靠什么拼?原来是靠一把手的行业经验,靠老专家的知识积累,现在要靠数据,只有数据要素的质量越高,数据要素在企业里面的跨度越大,延展的跨度越大,越及时越准确,企业运营决策能力才会越强,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美的在这十年的发展,在AIGC新技术的加持下,两三年迭代一个周期,而不是再用十年。
02
尽快地融合常识和逻辑,
建立数字化所需要的能力。
第一、建立数据银行。如果要实现以上说的硬平台,就需要建立数据银行,能够让人人都有专属的数据驾驶舱,人人都有智能决策助手。企业十几万人都有自己的数据,能看到自己该看的数据,能够通过自己专属的数据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标签的能力。所有数据银行里的指标和数据都需要标注,那就要具备对数据进行标签和标注的能力,这个数据代表什么?这个场景代表什么?都需要标签。标签和银行数据指标进而演化成标注,最后,所有的标注都可以给算法用。
第三、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管理引入中国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有点老生常谈了,但现在很多企业知识管理依然没做起来。知识管理是一把手工程,这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想要AIGC发挥战斗力,不给滋补喂养,没有数据,怎么发展AIGC的能力呢?所以,大家要想一想,你们的企业有没有开始训练小模型?有没有把企业的知识喂给它?如果没有,赶紧启动这件事情,早一天喂奶,早一天吃饭,它就早一天长大。数据能力没有什么奇迹,就是靠一点一点真正的有效数据喂养起来。从现在开始,企业的小智能人就应该开始长大。未来的互联网肯定是一个智能体。
我们可以看到,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到流程到场景的数字化,到AI算法和智能驾驶仓,以及人才和文化的价值,会形成一个发展趋势,这也将是未来数字化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很多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还在犹豫,我都投了这么多,还没见效果,要不要继续?但现实是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
那业务、数字化与财务之间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联动?是不是业务说什么就干什么?是不是数字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是不是财经到最后就算个数,甚至算不出来数?不是的,业务、数字化、财务这三者之间必须是联动的。
03
建立这套业务、数字化、财务体系
需要几个支撑点
一、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我们讲数据治理,AIGC的治理,很多人说,我用就完了,为什么还要治理?不是,你用就泛滥了。数据如果不安全,不都泄露了吗?原来不统一还好,现在统一了,泄露那不等于直接一锅端了吗?所以,AIGC的数据必须要有治理,数据必须要有安全。
二,数据治理保障体系。数据治理是一个脏活累活,但这是必须要去干的活,因为不干,上层建筑就不稳。
三,基于场景的数据进行改善,形成数据化知识图谱,进入到知识库体系,这才是企业的竞争力。
练武的人有句老话,“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光学花架子不行,真正的功夫是企业的知识的积累,如研发、管理、文化沉淀等等,基于这些才形成数据化知识图谱。这些都可以作为一种常识,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东西,然后AIGC从能力加上应用,进行快速实践。因为我们经常跟人交流,很多企业都说你讲的这些东西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
我今天就美的的AI实践跟大家做一个呈现,只是想反映一些常识的问题,就是通过数据、业务、经营、管理、战略、人才、机制等体系,让一个平凡的员工,甚至是刚入职的员工,能够用企业的数据和知识创新业务,难道这个不是竞争力吗?通过数据产生持续的降本增效,产生现金流的增长大于利润增长,大于营收增长,形成卓越运营的能力,这难道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吗?这两个东西加上AIGC,会更加如虎添翼。
所以,在基础阶段越落后的企业,在AIGC时代会更落后。你还在跑,别人已经开始上高铁了,你为啥不上高铁?因为你的数据上不去,你的人才上不去。
大家可能都会问一个问题, AIGC的算法模型是不是跟其他技术一样,昙花一现?应该不是,它会深远地影响企业的方方面面。美的集团也是去年开始投入研究,今年跟业务相结合,希望通过AIGC降额2,000万,这是年初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三四月份就实现了,后来定的目标是降一个亿,到9月底有八九千万,到年底也应该很快实现。
目前美的集团在AIGC上已经有很多业务场景的实际应用。比如数字培训视频,因为美的是个全球化的企业,怎么快速地对全球员工进行知识培训,美的产品或者生产运营中涉及到很多的专业术语,比如一个产品说明书,配件怎么弄,要翻译成俄语,或者翻译成小语种,或者翻译成别的语言,要能跟语境能对得上,甚至跟这位置对得上,不是一般的翻译能做的,但是美的内部已经全面借助AIGC去助力各种业务场景下的翻译实现,不管是产品说明书,生产流程工艺还是全球范围内的同频传译,业务沟通等。
再比如企业查询,因为我们需要跟很多企业做生意,要查一下企业的资质。这个企业可能跟美的旗下相关企业有过合作,或者跟美的有生意往来的历史,那就得有一个体系去支撑快速地识别合作伙伴的级别,过往数据。
再比如合同审查,合同里边有报价,有赔偿,有很多条款,这些条款原来需要大量的律师去审核,那现在可以通过AIGC先审一遍,有问题就可以提示。这里我强调一点,先不要考虑这背后科技先不先进,只要考虑“效率”两个字就行,到底提没提效。再比如文件分析,我们有大量的科研人员,他要写研究论文、申请专利、写报告等,就不得不分析大量的文件分析,现在内部员工都可以用AIGC相关应用来帮助做查询,总结。
再比如测试用例。无论是产品的测试用例,还是代码的测试用例,要想保证一个产品的质量,研发、设计当然很重要,测试也很重要。那靠什么保证测试用例是全的,是够的?因为仅仅靠人是有失误的。问答交互场景、电商平台智能问答,都是为了快速响应用户,因为用人交互、回答会很慢。智能陪练就是机器人扮演真实用户,与学员进行沉浸式语音对练,对练时可生成智能评分呈现给学员,管理员侧可监控学员练习完成情况和得分,从而提升工程师或坐席人员服务水平与客户体验。
舆情管家就是通过大模型分析舆情投诉原文,提取关键信息,生成正负向研判结果+原文小结+回帖建议信息,运营工作从原来的7步缩短到了3步,整体准确进一步提升。我原来服务一个客户可能需要13分钟,通过它变成11分钟,有些人就会说,才节约两分钟至于吗?当然,考虑到美的的具体业务体量,成千上万个两分钟积累起来的效能就非常大。
再比如HR领域,我们每年需要大量的校招和社招,那就得面试,面试不仅量大,而且还需要多语言,这对面试人员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十几万员工每年几轮绩效打分,作为HR也得跟人聊他上半年干的怎么样,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心得等等,聊完之后你得给他打分,但是现在员工做月度季度总结,HR管理人员做考核评分综述都可以部分借助到AIGC 相关的工具。
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把业务场景结合AIGC,,产生解决方案,形成技术能力,然后又用到业务场景里面去。
04
第一,数字化转型重在转型,回归企业的经营本质,数智驱动、卓越运行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提高运行能力。
第二,三分建设,七分运营,以运促用、以用促治、以治促能。
第三,我们现在真真切切地面临工业革命,真真切切地拿刀、拿枪、拿火箭进入下一场“工业革命”,必须打起精神,打赢这场战争,所以一定要拉满战斗意志,从一把手到普通员工,从经销商到供应商,必须拉满战斗意志。
第四,让企业的数据成为生产力。因为当你的管理、资金、科技都发展到了瓶颈,而你还能继续发力的,就是数据,数据还有大量的空间没有发挥出来,把数据的功能发挥出来,反过来驱动其他要素进一步提升。
所以,我们谈数字化转型,谈了很多的场景,但还是要回到经营的本质,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和数字运营以及AI等常识,希望美的的一些实践给大家一些触动和参考。希望大家的企业都能跟随时代的节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谢谢大家。
END
华夏基石AI战略领导力特训营2025年第四期开始报名!
抓住数字智能时代的机遇,现在报名,立即享受年底优惠!
机会难得,名额有限,别错过!
报名及咨询:柳老师15202171854
喜欢这篇文章
请为我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