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长师新生的十二封信
-------第一封信:向徐老学习
龙同学:
你好!
在热烈地欢迎你来到美丽的百年长师之前,我先想请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昨天,也就是9月28日,是个什么日子?”也许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知道。于我而言,这不是一个好的回答方式,更是一个不太好的思维方式。孔子强调“每事问”,其实就是不知道就要问。若遇到“别人问”呢,那我们不妨来个“每事答”,想不出来找书,书上没有,还可以上网查,不是吗?查得多了,储存的知识丰富了,慢慢地不就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学生了吗?
下面再回到刚才的提问,9月28日是什么日子,其实刚才不经意间,老师我已经提到了孔子,9月28日便是他老人家的诞辰。2575年前的9月28日,孔子诞生在鲁国的陬邑,也就是山东省曲阜市。至于孔子是谁,就不用我多说了吧,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论语》《孔子家语》的主角,他还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厉不厉害?难怪很多书香门第的堂屋中,都会挂一个他老人家的像,上书:至圣先师孔子行教画像。若还多说一句,他还“诗书济世长”,弟子们一个个也很厉害哦。比如,他有一个叫曾参的学生,便是《大学》的作者;曾参又教出了一个叫子思(孔伋)的学生,即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他是《中庸》的作者;再传道授业,子思又教出了一个叫孟轲的学生,他把毕生所学汇编成了一部书,便是《孟子》。几个人的著作摆在一起,便成“四书”。
龙同学,其实,于我们长师人而言,9月28日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当天晚上8点,“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之《特立师魂》在湖南教育电视台直播,节目分“至诚报国”“进德修业”“大爱育人”“师魂永在”等多个篇章,深入挖掘了徐特立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展现了他对国家深切关怀、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以及他追求卓越、砥砺品德的教育家精神。根据学校的组织安排,昨晚的盛会,你一定看了同步直播吧?
也许你会说,昨天观众太多、网络有点卡,手机屏幕不够大、看得不仔细;校情不太熟,看不太明白。那好,这封信,我不妨以一个在长师接受了20余年徐特立革命精神和教育思想熏陶的过来人的经验,并从自身学习、研究和践行的角度,跟你细细科普一下我们老校长徐特立的伟大人格风范。
在前不久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徐老虽曾提出“三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思想,但今天,我们即便用“德智体美劳”的最新的“五育观”来衡量和评价他,也同样适用,这便更能凸显徐老那熠熠生辉的人生步履和人格光芒。
从德的方面说,徐老提出的“经师、人师合一”强调的是德,推崇的“三育并举、德育为先”强调的是德,践行的“身教重于言教”强调的还是德:自己创办的五美高小遭到乡绅刁难,他搬到家里继续办学;甘愿冒着社会舆论的压力,他破例允许冲破包办婚姻枷锁的学生在校分娩;为了满足长沙县办100所小学的师资所需,他白手起家办长师;听到投考湖南省立第一女师而未被录取的乡下女生的哭诉,他当即答复创办长沙女师;1927年,面对铺天盖地的白色恐怖,年过半百的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他以平等相待感化和教育国民党俘虏;长征路上,面对体弱多病的战友谢觉哉,他把自己平时节存的粮食“倾囊相赠”;到达吴起镇后,他不顾自己的年老与体乏,纵身跳入水中勇救老大娘;在延安,面对被总务科长嫌弃的小勤务员,他以“让他来照顾我”为由,将包袱揽到了自己身上;他和童养媳的老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这一桩桩、一件件,或是个人品德,或是职业道德,或是社会公德,或是家庭美德。
龙同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日后学习历史、研究人物,史事是一个维度,另一个维度,则是他人的评价。对于徐老,党中央曾在他的七十寿辰时专门写来《祝贺信》,对他作了高度评价:“你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最优秀传统。”“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是诲人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你的朴素勤奋七十年如一日,这个品质使你成为全党自我牺牲和艰苦奋斗作风的模范。”
个人方面,毛主席的评价当然最有分量。据老师我前期的研究,毛主席对徐老的评价共有五次:其一,毛主席某次回忆道:“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这个在《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有记录;其二,是1937年徐老六十寿辰时,毛主席在《为徐特立六十岁生日写的贺信》中称颂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赞扬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并号召全党同志向徐老学习。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毛主席的眼中,能称徐老为“永远的先生”,何其感人;其三,是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说到“要讲真话”的问题时,毛主席用他那大气磅礴的、富有诗意的排比阐述道:“马克思的就是马克思的,恩格斯的就是恩格斯的,列宁的就是列宁的,斯大林的就是斯大林的,朱总司令讲的就是朱总司令讲的,刘少奇讲的就是刘少奇讲的,徐老讲的就是徐老讲的,哪个同志讲的就是哪个同志讲的,都不要偷。”能够在这样的会议、这样的报告、这样的语境中点到徐老,何其光荣;其四,是1947年,他题词“坚强的老战士,祝特立同志七十寿辰。”最后,是1968年徐老去世时,毛主席带着悲痛亲自审定悼词,加入“光荣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对徐老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说到个人评价,不得不提到朱德总司令对徐老的评价:一为诗,即“现代圣人称颂久, 德高望重公堪当”;一为题词,即“当今一圣人”。所谓“现代”“当今”,即是与“古之圣人”类比,即是与孔子类比。其他人的评价,如董必武的“晚节全持好,堪为我辈师”,谢觉哉的“孔子不足高,墨翟差可比”,曹瑛(曾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道德文章垂万世,堪称革命一完人”,皆为很好的佐证。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之《特立师魂》选择在孔子诞辰这一天播发,看似巧合,实则用心,古今圣人遥相辉映,其导向意义不言而喻。
从智的方面说,只集中上过6年私塾、4个月新学(宁乡驻省中学师范速成班)的徐特立,能胜任蒙馆、小学、中学、师范、大学等教学,能兼教国文、算术、政治、历史、地理、修身、教学法等课程,靠的便是他的“活到老、学到老”:20岁开启常人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十年破产读书”计划,33岁东渡日本考察学习,42岁远赴法国、比利时勤工俭学,51岁北上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马列。新中国成立后,虽已72岁高龄的他,还兴致勃勃地制定了“二十年学习工作计划”,投身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正如1937年毛主席《为徐特立六十岁生日写的贺信》中所说,“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徐老也曾在诗中自勉:“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他所倡导的“学足三余”、定量有恒、“不动笔墨不读书”等学习方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好好效仿。龙同学,若你感兴趣,可以详加了解,并默默躬行,定会获益无穷的。
马克思的爸爸曾致信青年马克思说:“一个体弱多病的学者,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徐老坚持“劳力与劳心并进”,身体也锻炼得棒棒的。1905年中秋节前后,徐特立的夫人刚生了老二,大孩子偏偏又得了痢疾,为了既不影响梨江高小的授课、又能兼着照顾家人,徐特立每天榔梨、江背两点一线往返约50里,前后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长征途中,流传着“徐老徐老真正好,马儿不骑牵着走”的诗句,称颂的则是他把马匹让给伤兵、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长征的故事。据他自己回忆,“长征二万五千里,步行超过二万里。”延安举行运动会,徐老自告奋勇,在泳池中与年轻人同场竞技。1966年3月2日,89岁高龄的徐老最后一次回湖南,再次亲临长师指导工作,还亲手种下了四棵蜜桔树,并与师生们打乒乓球……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和努力学习一样,重在“不弃微末,久久为功”。龙同学,我还想告诉你一个秘密,即徐老的健康观,通俗易懂的16个字,“基本吃素,坚持走路,心情舒畅,劳逸适度。”这个可以不保密,对你身边的同学们广而告之吧。
至于美,或者说艺术,徐老的毛笔字也是有一定功力的,俊秀中透着刚毅,字如其人,很符合他的做人风格。在老师我的心目中,徐老最大的美,不在书法美,而在心灵美,比如他白手起家办梨江高小、长师、长沙女师等学校,圆了多少寒门学子的求学梦;他用“诗教”代替批评、施以引导,“徐家外婆”的言行又感化和温暖了多少懵懂学子的心灵?
说到劳,贫苦农家出身的徐特立,自然懂得“一粒粮食一粒汗”的艰辛,懂得“幸福靠双手创造”的真谛,于是一辈子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小时候,他少不了做家务、干农活;创办学校遭困,他自做教具;革命条件艰苦,他自己种菜;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节省汽油,他外出坚持步行,不坐公家配备的小汽车……若说这些还局限于个人,那他的“一件半”思想(为人应该做一件半事,其中整个一件是为了社会,另半件事,是为妻子儿女),则是“为天下做件大事”了,再结合他的“奋斗人生、奉献人生,教育人生、革命人生”,他是不是名副其实的“最美劳动者”?
朱德总司令也曾给徐老写过一封祝寿信,题目叫《你是一个“老怪物”》,信中评价徐老说:“你是革命模范的人,你是革命前进的人。不管革命历史车轮转得好快,你总是推着他前进的。”多么亲切,又多么崇高。龙同学,我们学习徐老的“德智体美劳”,学习他的“与时俱进”,不是要你顶礼膜拜(我想,徐老若在天有灵,肯定也不愿意这样),而是要学习他的这些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不断涵养自己的学识、胸怀和智慧,将自己塑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龙同学,徐老这本“有字之书”我就和你探讨到这里,有关他的“无字之书”,还等待你去学习、去领悟、去书写。
此致
敬礼!
屈晓军
2024年9月29日
-end-
➤『明天要上电视咯!🤩』
编辑|学生通讯社 李可昕
来源|屈晓军
审核|蒋毅莹(老师) 孙慧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