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旗袍,再次“新生”!

民生   2024-11-03 18:02   江苏  

富安镇党委调动多方资源,用精湛的技艺精心还原了旗袍原貌,贵单位不仅是在制作衣物,更是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11月2日

东台市富安镇

收到来自新四军纪念馆的一封感谢信

以质朴真挚的语言

讲述着王海纹烈士旗袍被仿制的过程

字里行间传达着感谢与敬意

不谋而合,仿制革命文物


今年8月初,富安镇组织一批党员走进新四军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讲解员将王海纹烈士事迹娓娓道来,展柜里的革命文物——“一件旗袍”,备受关注。
“展出的旗袍是原件,没有仿制件,我们觉得丝绸制品时间久了可能会褪色,富安镇可以仿制一件捐赠给新四军纪念馆。”富安镇宣传委员马含月告诉记者,历经八十多年,真丝旗袍依旧保有优雅和魅力,旗袍透过展柜讲述着新四军文艺女战士王海纹的青春故事,令人感动。一同参加活动的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克松说:“富安镇是全国著名的茧丝绸之乡,我们公司有人才有技术,完全有能力仿制出这件旗袍的布料。”


巧的是,今年8月6日,追寻新四军足迹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在新四军纪念馆启幕。在这次新闻行动中,该馆计划在北京、上海、合肥、南昌等地,开展“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朱卓告诉记者,正筹划仿制旗袍时,富安镇党委解了燃眉之急。“出于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我们打算一比一仿制旗袍,用于巡回展览,如果没有富安镇党委统筹协调,没有专业技术加持,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做成。”朱卓说。


多方联动,成功完成仿制


红色教育活动结束后,富安镇党委主动协调多方资源,紧锣密鼓开展仿制旗袍工作,马含月多次带着面料设计师、裁缝去馆里察看文物原件,一个多月时间,富安镇成功完成旗袍仿制。“北京首展是9月24日,12日我们收到旗袍仿制件,立即送往北京。”新四军纪念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周振华告诉记者,仿制件和原件相似度非常高,肉眼看不出差别,大家为之深深感动,更是心生敬意,这件旗袍饱含很多人的心血,离不开富安镇党委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富安人的全力以赴。

“这件旗袍是革命文物,面料不能拆解,只能去现场看原件,拍照回来分析,布料花型不复杂,不过底纹路难仿制,这种纹路不是通过图片描绘出来,而是多种组织复合变化显现出来的。”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职务经理邓俊告诉记者,经过不断打样尝试,最终他和公司设计师沈晓雄共同仿制出旗袍布料。
很快,仿制革命文物的消息在富安小镇传开,东台当地知名裁缝李冬进闻讯找来。马含月说:“我们需要有经验的裁缝制作旗袍,没想到李师傅主动找来,他不仅热心爱国,而且手艺精湛,一切就像安排好的一样。”

李冬进介绍,这件旗袍和当下改良旗袍多有不同,“这是古法一片式旗袍,盘扣也是纯手工制作,耗时长要求高,不过想到旗袍用于展览,向更多的人讲述王海纹烈士事迹,我们愿尽一份心。”李冬进说。



形成合力,讲好新四军故事


从主流媒体牵头补办《王海纹烈士证明书》,到红色场馆打造同题材情景剧、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创作小提琴独奏曲《一件旗袍的追思》,再到富安镇仿制旗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以深厚的情怀和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一件旗袍”的故事,为传承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贡献力量。

革命文物诉说着故事蕴含着精神,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有利于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确保红色江山永不褪色。朱卓认为,随着时间的沉淀,旗袍会逐渐褪色,但新四军革命精神会永放光芒。
“仿制烈士旗袍,是合理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生动实践,更是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的有力证明,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共同讲好新四军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富安镇党委书记丁进东说。


记者:李林彦/文 杨毅/图

编辑:刘志红 倪蕊 马语涵


——✦  推荐阅读  ✦——

登瀛观察
观时代风云,察百姓冷暖,讲精彩故事,记沧桑巨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