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
安溪快速崛起的背后,是源于对创新的重视
“安溪不仅有与茶业相关的一系列传统产业,还有许多新兴高新产业,这几年安溪快速崛起的背后,是源于对创新的重视。”25日,在2024安溪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主题活动中,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对安溪的发展深入剖析并给予高度评价。
安溪作为历史名城、著名茶都、藤铁工艺之乡,正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马光远指出,安溪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学研合作,在茶叶加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去年,安溪高新企业增长率位居泉州市第二;年度R&D研发经费投入12.05亿元,增长57.1%,增速全市第二,这是令人惊叹的数据。”马光远指出,这样的数据充分彰显了安溪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决心与活力。在传统产业奠定坚实经济基础与文化底蕴的背景下,安溪并未固步自封,而是积极探索新兴产业发展路径,这种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战略展现出前瞻性眼光。
“从地理位置、区位、创新资源等方面来看,安溪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创业成本降低。”马光远总结了安溪打造创新型城市的三点优势:一是政府制定长远且具前瞻性的战略规划,精准定位各产业发展方向,为整个区域经济的稳健前行筑牢根基。二是市场化程度很高,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使得各产业能够在市场的浪潮中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三是区位优势,安溪紧邻厦门等经济强市,能够充分利用厦门在交通枢纽、对外贸易、高端人才集聚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同时,安溪自身也在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水平。
马光远还提到,安溪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产业支撑。他分析说:“民间借贷的风险最终是否爆发,要看是否有产业支撑。安溪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产业的发展,确保科技创新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他认为,只有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安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活跃且富有成效的创新生态背后,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有力支撑。“人才来到这里,要让他感受到这个地方能做成事,让有创业心的人能心无旁骛地工作。有了人才,资本就会涌入,技术和产业便发展起来了。”马光远认为,如果做任何事只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去执行,不求人,便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创新是全球性的话题,创新需要有耐心。安溪应持续打造创新型县域城市,依靠科研经费高增速、高科技产品增加值突出等成果,沿着创新之路不断前行。”马光远表示,这种耐心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等待,更是一种对困难与挫折的坚韧不拔,是对创新发展规律的尊重与遵循。“安溪具备独特的优势,通过‘雁阵模型’可以带动更多产业发展,持续提升县域竞争力与影响力。”
在活动现场,马光远还与与会嘉宾一同见证了安溪在茶产业及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成就与无限潜力。他表示,安溪的茶产业是安溪的一张名片,也是安溪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安溪应继续发挥茶产业的优势,推动茶产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为安溪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许勇泉
未来工业茶产品将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消费者对茶饮要求不断提高,不断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精深加工是必然趋势和方向。”25日,在2024安溪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主题活动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许勇泉以《茶叶精深加工技术与多元化利用》为题,现场作了科研成果交流分享。
“研究所目前是我国唯一一家以茶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机构,主要围绕茶学科建设和茶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前沿性问题,开展全产业链研究。”在交流会上,许勇泉详细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学科布局、近五年获奖成果等方面,展现了该研究所在推动茶产业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交流中,许勇泉发布了县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建中茶所安溪乌龙茶产业研究院合作协议,介绍了夏秋茶高值化梯次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国抹茶高质化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茶叶风味品质食品化定向制造技术与应用、建立新型工业及现制茶饮规范化标准等四个成果,有效带动我县茶业健康持续发展。
针对我县茶产业人才培养方面,许勇泉有自己见解。“过去,安溪主要依靠家庭式加工方式,更多地依赖传统技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安溪需要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多引进有教育背景的人才,并将其与工业茶饮相结合。”许勇泉说道。
“在茶科技方面,安溪整个茶产业链表现优秀,并且走在前列。”许勇泉表示,随着产业不断发展,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安溪要着眼从整个产业链提升,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培育高科技、高技能人才,引进中国农科院茶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环境发展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安溪茶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安溪传统茶业发展非常好,但未来工业茶或精深加工茶产品将占据主导地位。安溪茶产业将来可以做到千亿规模,其中六七百亿主要靠工业茶产品。”许勇泉表示,可以从生产工业茶原料,制作高附加值产品,做好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这三个方向入手,不断引进新技术,引进技术人才,带动茶企创新发展,助推安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许吟隆
良好的生态底色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在交流会上,许吟隆详细介绍了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及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展示了FAO碳中和茶产业研究、中国绿茶碳足迹研究、陕西小农户茶碳足迹研究、温室气体核算展示系统等四个创新成果;介绍了今年5月在我县揭牌成立的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和安溪铁观音碳中和模式推广与示范,展望了安溪碳中和茶产业的美好未来。
什么是茶业碳中和?许吟隆这样解释,“总体而言,碳中和包含整个茶产业的生产过程,从种植、加工到运输、储存、消费等各个环节,运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核算茶园茶叶温室气体排放量。并进行相应的抵消措施,让这些排放量达到禁令排放。”
“茶产业碳中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茶叶整个全生命周期的排放是相当高的,但安溪铁观音茶在前期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具有良好的生态底色,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谈及安溪碳中和茶的未来发展时,许吟隆表示,安溪作为中国著名的铁观音茶叶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他提议,安溪县需要根据气候变化的情况,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时间;对茶园进行低碳技术改造;改善好茶园和茶园周边,乃至于整个安溪县的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固碳作为抵消措施,中和茶园系统经过低碳改造后还剩余的净排放量,然后达到中和。
许吟隆认为,安溪需要有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在碳中和技术上实现突破创新、提质增效;需要资金支持技术的创新,引导、引领安溪茶产业的优化升级转型;需要有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做好先行先试,稳步推广茶产业碳中和。
在人才培养方面,许吟隆谈道,“在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会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推广,会出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业态。这就倒逼安溪本土要致力于培养和吸引年轻人才,加入到安溪铁观音茶产业碳中和模式推广中来,为科技创新和新消费需求作出贡献,从而促进安溪茶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安溪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章艺涵、黄梁山、刘伯怡
编辑:苏连锦 李霜茹
审核:一审|林百兰 二审|杨伟艺 三审|谢永茂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