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点微微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的自白。
工作几年的他一直都有存钱的习惯,但这件事情父母并不知道,不知道他在存钱,也不知道他存了多少钱。
本来瞒得好好的,直到最近,发生了一次意外。
妈妈把手机弄丢了,着急把微信里的钱转出来,不在父母身边的他远程协助,用自己的手机把一个一个步骤截图出来,好让妈妈清楚流程。
结果正是这手机截图,曝光了他微信零钱通里的存款。
爸爸看到余额以后,惊讶地问他怎么会有这么多钱。
他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回答,想撤回截图,但早已过了时效。
想着之前看到的网上许多人都在说的一句话:
不要把存款告诉任何人,包括爸妈。
他开始陷入漫长的惴惴不安,担心父母对这笔存款有想法,心里觉得“怪怪的”。
后续不得而知,但他对父母的态度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把父母当贼防,也见不得这样重钱财更甚于亲情的行为。
但瞒着父母存钱,的确成为现在的流行趋势,甚至是这代年轻人的家庭生存之道。
被父母知道存款,要应对父母及其他亲戚的人情世故,“哭穷”一招则能避开大多数麻烦。
曾经向父母透露过存款的子女们,如今也作为一个个“过来人”,语重心长地劝说后来人:
“以前不信,现在大家全老实了。”
成年人的禁区:
和父母谈钱
大多数年轻人瞒着父母存钱的理由很简单:
怕父母要钱。
在大城市工作,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但也有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更频繁出现的朝不保夕。
“早上打卡,下午被裁”,工作环境的不稳定,让他们更想保住自己已有的收入。
倘若在小城市上班,生活也不会显得轻松多少。
工资天花板不过三四千,哪怕省吃俭用,一年到头攒不到两万块钱。
赚钱存钱的不容易,让越来越多人开始谈“钱”色变,怕自己没钱,怕别人借钱。
但朋友好拒,血脉相连的亲人的借钱请求不好推。
身边有个朋友便是“已借已老实”的过来人。
从小看多了父母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努力工作,她一直觉得自己有必要为家庭排忧解难。
以至于从找到第一份工作起,她就有意识地向父母透露自己的收入,工资涨到2万要说,给奖金也要说。
那一年,家里需要钱翻新老房子,父母在饭桌上算起了家里还有多少钱。
眼看钱不够,她主动提出自己身上还有一笔存款,可以用在装修上。
存款用在家庭建设上,自然是拿不回来的。但这件事过后,她也开始觉得父母变得“怪怪的”。
只要家里有花大钱的打算,父母就会算起她一年时间能攒多少万,可以拿几万过来应急。话里话外,似乎都已默认她会心甘情愿把钱拿出来。
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存款为什么只能是只有自己才能知道的“秘密”。
一旦暴露,那些钱很难不成为家庭共用的收入,父母可以随意取用。
这是两代人思想观念的不同。
上一代人经历过贫苦岁月,深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好处,内部的齐心协力、大家族的帮扶在关键时刻都能力挽狂澜。
他们会因为“养儿防老”的观念,希望子女出钱出力。
也清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要求子女之间能够互相帮扶。
但子女成年之后,也有自己的生活顾虑和想法:
担心父母的炫耀,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引来不熟的亲戚借钱;
也怕父母拿自己的钱,给别人用。
“工作几年存的钱,在我结婚前全被我妈拿走给弟弟买房了,美其名曰怕我婚后弟弟买房,老公不愿意给钱。”
父母想要所有人都过得好,但子女想确保钱是自己的底气,而不是别人的备用金。
金钱压力是两代人共同的困局,在谁也不想互让一步的情况下,叫穷和哭穷成为双方的无奈之举。
当父母旁敲侧击,希望孩子体恤长辈年老不易时,孩子开始有意识地瞒报工资,两万说成一万,八千讲成五千。
已经长大的孩子,正在强调自己的金钱主导权。
钱和亲情,孰轻孰重?
当然,在子女们习惯将存款当作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时,也有一些人正在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会主动给家里出钱,甚至亲戚有难,也会慷慨解囊。
在网上看到一位单亲妈妈说:“我的爸妈是神仙爸妈。”
这个“神仙”自然不是指家庭条件的优渥,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宽和。
这些年来,她家的经济情况不见好,父母是农村出身,两个人每个月加起来也只有六七千块的工资。
一直以来,这位单亲妈妈便坚持把自己的钱交给父母存着。
当父母向她打电话要钱给出车祸的亲戚交钱做手术时,她拿出了二十多万的存款,后来又当机立断套了十几万的网贷。
因为父母给予她的东西,比这些钱还要宝贵。
在她结婚的时候,连带10万彩礼,给她凑了40万的嫁妆和一套房子的首付。
等到她离婚带着女儿在娘家生活,妈妈会给她带孩子,家里的存款多少从不瞒着她,她也知道父母全部银行卡的密码。
她给予父母全部的信任,而父母也教会她一个道理:
“钱没有人重要。”
“谈钱伤感情”“亲兄弟明算账”……我们听过很多类似的话,都明白金钱和感情之间有时候只能二选一。
事实上,尽管很多家庭会因为“钱”这个话题闹得不可开交,但还有很多家庭不想因为钱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或是像上面所说的“神仙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付出、彼此感恩,发自内心地认为亲人的存在胜过金钱的价值。
或是将钱作为家庭关系中的润滑油,孩子出钱解决父母的烦恼,父母给钱缓解孩子的压力。
然而,对于存款保密的子女来说,不提钱,也是一种守护家庭和谐的方式。
成年人的世界压力太大,总要背负更多的重担。从一个孩子成长为大人进入社会后,难免发现生活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支出,二是收入。
年轻时,工作经验有限,能赚的钱不多。等工作经验丰富了,人也步入中年,正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危机。
要养育子女,要照顾老人,要为生活的鸡毛蒜皮算清一笔笔经济账。
生活之难,不得不为自己打算。他们想为自己而活,却不想因为钱闹到亲人决裂的地步。
与其直言拒绝伤害感情,不如瞒下存款与长辈打太极。
假装还是一个无法独立的孩子,没有父母赚得多,没有太大的能力,还无法承担起家庭顶梁柱的责任。
哭穷有用,是因为父母不会对孩子有过多的要求。
和亲人谈钱,
只有共赢或者共输
一个家庭,没有理想的谈钱模式。许多家庭都会面临相似的难题:
父母要不要告诉孩子家庭存款?
孩子要不要告诉父母自己的收入?
谁来掌管家庭的经济大权?
几乎每一个家庭对于“钱”的支配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怕金钱纠葛伤害亲情的无私,也担心亲情对金钱的干涉,寒了人心。
之前看过一位导演每个月必须向母亲上交工资的故事。
在他登上电视台演出,酬劳超过百万时,他给母亲打电话想分享成功的喜悦。
在电话里,母亲的话给兴奋的他泼了一盆冷水。
“上电视赚到钱啦?给我零用钱。”
他给了母亲30万,母亲却不是很高兴,嫌弃钱太少。
往后的几十年,每隔两三个月,他必定能接到一通母亲的要钱电话。
尽管不悦,但他顾忌着母子亲情,掏了一笔又一笔。
直到母亲去世前夕,他意外从姐姐那里得到了一个母亲给他的脏袋子,这是母亲给他的纪念遗物。
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用他的名字开的存折。
从一开始的30万,到一个月前他打给母亲的钱都在这里。
他记忆里的刻薄母亲,和这个沉默存钱的母亲重合——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兜底。
亲子关系里没有赢和输,分不清谁得到的更多,谁得到的更少,只有共赢或者共输。
善待家人的人会得到家人的善待,对亲人凉薄的人终究也会让亲人寒心。
该不该向亲人坦诚自己的存款?始终只有一个答案:
看自家的相处模式。
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给家里留钱,也允许为自己考虑。
父母和子女一样,皆不是圣人,父母不可能是永恒的付出者形象,孩子也不用摆出卑躬尽孝的姿态。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软弱,会有自己的私心。
家庭谈钱唯一的出口,是相互懂得的慈悲。
孩子终将面临长大,会有自己的需求,要接过属于自己的责任。
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的相处,终究需要步入一个更成熟的关系模式。不是相互索取,而是将彼此当作成年人,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对话。
有事情一起商量,有困难一起克服。
点亮“在看”,愿每个家庭都能好好谈钱。
你们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你们是如何跟子女或父母谈钱的呢?
欢迎来评论区和我们一起聊聊,分享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