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阳
时至今日,我觉得我们需要一种更新型的亲子关系,不是互相牺牲,而是互相尊重,互相成就。
——豆瓣鱼,《读者》2021年第10期
周末带女儿去游乐场玩,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搭积木,妈妈说:“你自己玩,不要打架。”他在地上玩耍,妈妈说:“很脏,不要坐地上……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在妈妈不断否定的话语中,我看到小男孩手足无措地坐在一边,似乎做什么都不对。“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如同种子,播撒在上面,影响深远。”有的父母不断否定、批评孩子,却要孩子阳光开朗活泼,就像播了野草的种子,却期望它开出一片花海。高情商的父母懂得语言对孩子的重要性,会细心耕耘孩子的心田,好好说话。来源:视觉中国“我需要你的帮忙!”——培养责任感自古以来,惯子如杀子,有的父母习惯包办一切,觉得孩子还小,干不好、干不了,舍不得叫孩子帮忙。结果孩子习惯了坐享其成,缺乏责任感,甚至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在一档调解节目中,有位妻子吵着要跟高收入的丈夫离婚。原因竟是,丈夫32岁,吃饭还需要婆婆帮忙夹菜,否则宁可饿着肚子。从小到大,丈夫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对他过分宠溺,啥事都是他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慢慢他变得性格内向,没有主见和责任心。最后妻子无奈表示,实在很难继续过这样的生活,思前想后,决定放弃这段婚姻。在部分父母眼里,洗衣服、拖地这些家务事是小事,孩子不做也罢,只要以后能扛大梁、干大事就行。殊不知,一个孩子连家里的小事都干不好,都没有帮忙分担的责任心,以后真遇到什么大事,根本没能力承担一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要忽略孩子身边发生的日常小事,小事往往会对孩子责任感的养成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父母要懂得“求助”孩子,“用”孩子,舍得给他派活,让他有机会参与其中。上班回家很累,主动开口跟孩子说:“宝贝,你能不能帮我把拖鞋拿过来,给我倒杯水?”带孩子外出购物后,可以说:“咱们买的东西太多,妈妈提不动,你可以帮忙吗?”看到孩子某些表现很出色时,可以说:“宝贝,你是怎么做到的?教教我吧!”只有孩子多“担”一些,才能感知肩上的重量,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学会感恩父母,体谅他人。来源:视觉中国“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培养自主感电视剧《张卫国的夏天》中,顾佳怡是个从小活在妈妈控制下的孩子。等她成家立业后,妈妈还一如既往管她的爱好、职业、感情和婚姻,就连她女儿的人生,妈妈也试图做主。直到最后,顾佳怡情绪终于崩溃,她对着妈妈怒吼,说自己做不了主的人生一点都不幸福,因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妈妈都反对,根本没有自由可言。像顾佳怡妈妈这样的父母,太把自己当回事,总是自以为是,主动帮孩子做决定,以为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孩子在自己的安排下可以幸福快乐地成长。却不知道没有选择权的孩子就像扯线木偶,永远活在父母的控制下,没有了自己。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但不要事事做主,总替孩子做决定的父母,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独立、自尊、有责任感的人。这需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退居幕后,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父母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可能会犯错,会走弯路,但孩子得到的成长,体会到的经验是宝贵的。《硅谷超级家长课》一书中,作者讲述了她小女儿的故事:小女儿在耶鲁大学获得了生物学学位,毕业的时候却决定当专职保姆。作者很惊讶,但知道即使不同意,也要尊重女儿的选择。所以,她什么都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小女儿意识到保姆并非自己擅长的工作,于是重新回到生物专业,如今主理着一家基因检测公司。就算对孩子的选择不理解,也不要着急反对,而是接纳和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探索和思考的时间,孩子会更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在实践中调整方向和策略,他才有可能变得有主见、独立。来源:视觉中国“没有谁能否定你的价值”——培养价值感身边有不少孩子,因为自我价值感低,习惯把问题归咎到自己身上,过分责备自己。看过一个视频,小男孩帮忙开汽水瓶,因为手劲不足,不小心洒了几滴出来。小男孩不停地道歉,甚至害怕得哭泣颤抖,他爸爸走过来,不由分说就一顿打骂,嫌他连一点点小事都做不好。长期活在父母的否定中,会让孩子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最后什么都不敢尝试,形成“习得性无助”的个性。等他长大后,甚至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自己永远都是失败者。“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的肯定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他们才会真正爱自己。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上大学那会,为了省车费,妈妈会骑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去看她。妈妈看到学校路边卖猕猴桃,哪怕钱紧张,还是会给女儿买挺贵的猕猴桃。妈妈的行为让一诺觉得,她配得起吃猕猴桃。一诺和妈妈蹲在路边开心吃猕猴桃的场景,成为照耀她不断前进的光。像一诺妈妈这样的父母,就是在用行为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贵的、好的东西,因为你本来就很有价值。被父母用心对待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很重要,配得上美好的东西,做事更积极主动,更容易成功。来源:视觉中国“你一定可以!”——培养自信感“每次我考99分,你们第一句话问我的就是,那一分扣哪了?是不是你粗心大意?“你们从来没有在意过我考得有多好,问我的永远是哪里错了?总是在质问我?”当孩子满心期待得到父母的夸赞,得到的却是一顿数落,内心的巨大落差,犹如冰水浇头。因为总被父母否定,心里永远有个黑洞,怎么填补都填不上。多强调“孩子,你一定可以”,孩子才能一点点被父母的爱填满。父母给孩子注入的信心,是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直面未来的底气和自信从容的硬气。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送女儿学游泳时,发现女儿非常怕水,怎么学也学不会。他回想起一开始,女儿对游泳没有这么恐惧,但在经历过几次呛水以及教练的纠正后,女儿才变得越来越害怕。“每个人学游泳都要害怕100次,你现在已经害怕十几次了,再害怕80多次就能学会了。”结果,女儿很快就克服恐惧,学会了游泳,在水里像小海豚一样自在。没有任何东西比父母对子女的关注、鼓励和赞扬更能使孩子感到快乐。不断给孩子灌输“你行”“你可以”“你能做到”的信念感,能让孩子遇到挫折时不容易放弃,勇敢面对挑战。来源:视觉中国“父母的话,孩子会铭记在心,成为他们行为的准则。”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是父母话语中包含的智慧、爱和指导。用良言善语为孩子的心田播撒爱的种子,你会收获一片芬芳。点点“在看”,从今天起,做个高情商的父母,好好说话,用爱的语言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