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安徽法治报》头版
编者按:近年来,生鲜电商、餐饮外卖、直播带货等食品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和挑战。基于此,安徽省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检察横向协同履职、纵向一体化办案的优势,聚焦重点问题,办理一批有影响力的高质效食品药品安全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即日起,安徽法治报联合省检察院开设专栏,选取典型案例,展示全省守护新业态食药安全,激发发展新活力的检察实践。
原标题
检察建议推动制定地方标准
让预制菜成为“明白菜”“放心菜”
本报记者 徐奥萍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餐桌消费,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
2023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预制菜产业迎来发展“风口”。无为市作为农业大市,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预制菜产业集群,以当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无为板鸭为例,被加工为袋装预制菜后,已成为不少家庭的喜宴必备菜肴。然而,该市的部分预制菜生产企业却存在食品配料表与实际不符、未配备废弃物收集装置,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不全等问题,上述食品安全隐患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为强化社会治理,增强预制菜产品信任度,为经营主体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让预制菜成为“明白菜”“放心菜”,今年5月,无为市人民检察院积极贯彻落实“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要求,开展“预制菜食品安全”专项监督。经初查,检察官发现辖区内4家食品生产企业存在预制菜生产经营不规范的线索。
6月4日立案后,该院调取相关行政处罚及刑事案件卷宗,走访板鸭行业协会,深入了解板鸭预制菜制作工艺流程,多次前往预制菜生产企业车间实地查看。通过调查核实,案涉4家预制菜生产企业仓储区域食材与调料混合存放,预制菜标签标识不明确,容易误导消费者;原料未标明生产日期,无法识别是否过期;生产车间垃圾桶、灭蝇等卫生设施配备不全、生产环境脏乱,同时还伴有生产加工管理不规范、熟食加工区域与其他加工区域未进行有效分隔,原辅料、包装材料入库记录不全等情况。上述情形严重影响预制菜食品安全,给消费者生命健康造成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省市场监管局等六部门《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第四条等相关规定,6月18日,无为市检察院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强预制菜生产经营监管,抓实预制菜生产环境、质量安全等问题,督促预制菜生产企业及时整改。
收到检察建议后,无为市市监局立即责令案涉4家企业从生产场所、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整改,生产车间卫生清洁到位并做好记录,仓储区域采取有效分离,增设消毒、废弃物存放、灭蝇等卫生设施,原料、成品标签内容明确真实,加强人员管理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针对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的预制菜生产规范未有细化标准,难以对企业进行全面有效的源头监管问题,无为市检察院邀请无为市市监局、相关食品行业协会等部门召开圆桌会议,研讨制定预制菜制作规范标准,推动市监局开展预制菜食品安全源头监管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期间,无为市市监局还联合属地政府对辖区内全部12家预制菜生产企业开展常态化抽检和风险监测,严格落实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的要求,通过冷冻、冷藏贮存、杀菌处理工艺保障食品安全;推进预制菜“阳光工厂”建设,建立食品生产可视化监管中心网络平台,要求企业在制作、贮存、检验等关键环节安装视频监控,实现全程可视化管理;联合省食品行业协会、优质企业共同起草《预包装无为板鸭加工技术规程》,研究制定地方特色预制菜肴的食品安全标准。
7月22日,无为市市监局书面回复履职整改情况。8月1日,经无为市检察院联合无为市市监局开展“回头看”,案涉企业全部整改完毕。9月18日,无为市检察院决定终结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