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给大家介绍了成都周边不少的古寺庙,今天不介绍庙子,分享一处成都杨柳河边的古场镇。历史上,这里也算杨柳河上一个小小的码头,满载川西物产的小船经此顺河而下,走向全川,这里就是成都双流区黄水镇。黄水镇的记忆,是这里的一条老街、一座老桥、一棵老树、一条老河......
黄水镇俗称黄水河,因杨柳河流经镇境“水漱山石色异”而得名,距离双流城区约5公里左右。来到镇外,走过杨柳河上的水泥桥,沿顺河下街走,在顺河上街这里是黄水政府所在位置。顺河上街,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楼房,外观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灰白,有些已经成了危房,街上一片安静。顺河上街的转角处,相连的是三圣街,三圣街是曾经黄水的记忆,算是黄水最老的街道。
三圣街是黄水镇的历史,街上是成都平原小场镇传统的小青瓦房,老式的木板门,前店后铺。房顶的小青瓦,已是翻了一茬又一茬,但仍然布满了时间和岁月的沧桑。街上行人很少,纵然是赶场天,老街上也没有昔日的繁华和热闹,这里是曾经黄水商业的见证。街上还在经营的几家商铺,也算是最后的坚守者吧。三圣街的尽头是绍兴街,绍兴街是一条稍有打造的一条仿古街道。
绍兴街的这头,是当地人都叫的老桥,老桥,叫柳南桥,是黄水镇的标志之一。柳南桥是清乾隆十七年(1753年),由乡人募捐修成。桥为拱式石桥,后经过几次维修。现在我们看到的桥,是嘉庆十九年(1814年)双流知县汪士侃主持重修,直至今天。据说,这是双流现今保存完好且时间最久远的石拱桥。
老桥的桥拱和分水鱼嘴,都用红沙条石垒成。桥洞正上方,是当年安放的石雕镇水龙头。桥上两侧的护栏用青石板砌成,上雕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过去赶场,最热闹的场景就在这里,最快乐的也在这里。赶场的人,在桥上挤来挤去。桥边摆满了手艺人的地摊,像补锅的、修鞋的、算命的、剃头的...。还有卖鸡的、卖猪的...。
老桥下的河,是杨柳河的自然河道,现在场镇外笔直的杨柳河,是当年人工改造后的河道。现在黄水镇以上的杨柳河老河段,一直到温江都已经废弃,只有站在老桥上,还能看到一段老河道的踪影。
老桥南头,有一棵大黄葛树,四五个大人才能合围,树龄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过去,从成都经新津进康藏地区,黄水镇是必经之路,需要坐渡船过杨柳河。因此有人发善心,在渡头栽了棵黄葛树,供往来路人乘凉歇息。后来老川藏路也从桥上树下经过。
多年风雨,黄葛树长成了参天大树,树下有了过去黄水镇最有名的茶铺--黄葛树茶铺,成了过去乡邻们,会面、谈事的聚集地。民国时期,有乡人李作庭在黄葛树离地三米处的大丫杈上,建了座独脚三层观音殿,全木结构,内供一尊1米66的木刻观音大士像。独具匠心的设计让黄葛树香火愈加旺盛,名动四乡。可惜,观音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但人们依然视它为最有灵性的树,树干上挂满了红布条。
古榕树旁是古榕树街,古榕树街是现在黄水镇上,商业最集中,最热闹的街区,赶场就集中在这里。街上的一些小巷角落处,我们依然还能看到一些老手艺人。
老街,老河,老桥,老树,是黄水悠远的记忆,是老黄水最具烟火味的生活画卷,是他们自己的“清明上河图”。
由于篇幅有限,以后一些好的内容(如古寺遗迹、石刻造像、山中乡村、古街、冷门景点、徒步路线等内容的一些照片)一部分我会免费分享在群中,朋友们可以加我的微信群或者微信:cdotc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