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去寻访的地方,是一处我不识字的地方,这个字可能99%的朋友都不认识,呵呵,可能是我说过了。这是一座古寺,地处邛崃山脉以东,龚家山南麓,距四川大邑县城约13公里。
我现在所站的位置,这是一个小平原,在小平原的四周,茂密的大山连绵起伏,山脚下有居民住家,环境美丽,空气清新,负氧离子超高,走在这里心情非常愉悦。就在这样的环境,那座1000多年前的古寺存在于此,寺庙名称叫夬石堂,“夬”我认不出来,大家帮忙读一下,发在评论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真是仙人居住的环境。眼前的山叫龚家山,龚家山位置优越,站在尖峰顶,西可仰晀西岭雪山,东可俯视大邑县城全貌。
一位身着蓝色长围裙、上身穿背夹,两手提着三个瓶子,精神矍铄,满带笑容的婆婆,远远地就给我打招呼。夏日的山里面就是凉爽,你看看婆婆的穿着就知道。
这里也有农家乐,平常相对较冷清,但到了周末或者是炎热夏天生意可就好。山里的玉米比平原上要晚,这几天正好吃嫩玉米,一包一包的,煮熟了又糯又甜,吃起非常安逸。这些年发展乡村旅游,像这样的乡村绿道,骑自行车太享受了!
居民小区集中在一堆,一栋一栋的,在山间显得格外靓丽。老人们在绿道上散步,时不时地和我打招呼,可能是口音的原因,我与他们说话总要说两三遍,他们才能听懂,他们说话我也要听两三遍才能听懂。
山清水秀,怡人得很。小河对面是一片老式传统的居民区,居民区一条公路穿过,通往悦来镇上。公路一侧是村上的商铺,人们常用的油盐酱醋糖、零食等等都能买到,这里也是老人们休闲摆龙门阵的聚集站。
你看这一排,十多个婆婆爷爷排起队坐,是不是安逸嘛。热闹,大家都不觉得孤独,这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乡村情报站。
道路一侧,一座座农家小院,小院四周种满了庄稼,这两天被瓜果蔬菜围满了,瓜果飘香啊。道路另一侧,一条小河,河水清澈,浅而不急,夏天踩水乘凉、喝茶玩棋牌,安逸哦。下到河道中,上空搭有“天幕”,像是掉进冰窖一样,近百米上去,都是这样。耍完了水,旁边还有农家乐可以吃饭,舒服!
农家院子旁边不远,一座桥过去,这里就是古寺-夬石堂,建于唐朝鼎盛时期,有一千多年历史,背山面水,大殿高阔,巨树庇阴,远近闻名。但后来历朝历代几经损坏,现寺庙主要建筑是民国时期建。
夬石堂在唐代和明朝初年叫“雷音寺”,相传唐朝有一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老学究,他在宫中教辅太子读书多年,太子继位后,老学究一方面闲得无聊,另一方面,他深知宫廷人事复杂,不是久留之地,因此,他向皇上奏请辞职,出家修行。皇上批准后,念其师生之情,把一块贡品夬石砚送与他。这块砚台三只象腿脚,六斤四两重(古称十六两为一斤),即一百两。老学究带着夬石云游全国,在双廊的合水处发现此处仙境,于是就修建了寺庙,并以“夬石”作为镇寺之宝,取名为雷音寺,老学究在此出家,成为夬石堂的第一任主持,到明朝后才改为夬石堂。
据传夬石堂曾有三宝:夬石、经书、避尘珠。夬石乃一方石砚,传当年寺内只存砚、笔、纸,不备墨锭,无需加水,只需向墨池呵气,砚内自有墨汁,僧人便可书写;经书为一高僧咬破自己手指潜心数载滴血写的《大诚经书》,历经百年未见虫眼,非常神奇。宣统元年,天降暴雨,寺庙犯洪水,水深数尺,唯有存放经书、夬石的僧房不进水。寺中为防夬石被盗,仿制一假石,将真石藏匿,平时只将假石示人。可惜经书、夬石现已无踪迹,去向不明。奇怪的是,大殿屋壁、殿顶经年不需打扫,干净无尘,难道少得了避尘珠?
正是因为有这座寺庙,所以该村子,也被称为夬石村。历史上的夬石堂占地面积约10余亩,山中清澈溪水从山门前流过。庙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被改为学校,学校有小学、初中,还有高中,规模挺大。
现在的夬石堂没有对外开放,只有初一十五才会开门,当地人来此上香祈福,游客很难遇到能进去。透过围墙可以看到大殿,和几百年的古树,大殿新维修过。
青山环抱之下,这里既有夬石村,又有夬石堂寺庙千年遗迹。
由于篇幅有限,以后一些好的内容(如古寺遗迹、石刻造像、山中乡村、古街、冷门景点、徒步路线等内容的一些照片)一部分我会免费分享在群中,朋友们可以加我的微信群或者微信:cdotc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