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班闲聊时,公司一位大妈同事满脸笑容地找到了我。看着我一脸疑惑,她突然来了一句:“小伙子,31了还没对象啊?再拖下去可是不好找了!”
说实话,我这年纪的确不小了,但单身嘛,也还没到绝望的地步。可大妈明显为我“急到不行”。
然后她就很认真地跟我讲了一番话,说自己认识一个“条件特别好”的“适婚对象”,刚刚丧偶半年的年轻寡妇,带着一个两岁的娃,而且人家还有套房、一笔不小的遗产,父亲还开着一家超市,稳稳的生意,一句话——这个人选我“赚大了”。
当时我听得有点懵,感觉这是天上掉下个“大便宜”?说实话,我这年纪还真没考虑过“继承遗产”这种事。
可大妈很认真地跟我分析了一大通:找这个寡妇怎么划算,“房子有了,孩子现成的,还能省下不少钱”。
最后她还强调,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一边听一边觉得好笑。
不过,大妈的分析让我觉得有些滑稽。
硬是把“白得一房一娃”当成了天大好事,于是我也不客气,笑着说:“那您为啥不把她介绍给您儿子呢?他不是也单身嘛,22岁,正好可以早早成家。”
大妈一听这话就急了:“我儿子才22,还没毕业呢,没那条件!”
我就接着说:“您想啊,他结了婚就省事了,不用发愁买房了,有现成的媳妇、孩子和财产,这么一大家子也能省不少事儿。”
我打趣道:“大妈,您儿子娶了这个寡妇,您就能当‘白得’来的奶奶了!”
大妈听完后脸上有些尴尬,估计她也没想到我会来这么一招“反推”。
其实我就是想让她明白,“合适”不只是条件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合得来,有共鸣。
总有些人,觉得成家就是要找“条件合适”的人,而不是找“喜欢”的人。
尤其在职场里,很多人都是这种“务实派”,看着谁有房有车有存款,就觉得“选他准没错”。仿佛一段感情,就是各取所需的“交易”。
大妈的提议,其实是“世俗观念”的一种表现:你过了30还单身,那就该随便找个人成家,不能挑了,否则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可是,我们真的要为了一些所谓的外在条件而妥协吗?我的看法是,年纪并不能定义我的婚姻质量,也不能规定我需要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结婚。
生活是自己的,我想什么时候找对象、找什么样的对象,应该都是我自己说了算。
面对大妈的“提议”,我当然不会动摇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不认可她的好意,而是觉得这种“热心提议”不适合我。
如果总是根据别人的意见来做决定,人生不就成了别人的“剧本”了吗?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点击这里关注我,记得星标哦~
推荐阅读:
1.我老公45岁从没交过社保,问社保局,说交20年能领1500块钱,我一算要支出18万元,划算吗?看了专业人士的答复,瞬间觉得太划算
2.老婆前同事说要借我们的房产证,去抵押贷款50W,我老婆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我一气之下,揣着房产证离家出走,老婆一天打72个电话骂我
3.舅舅打电话问:你每月工资有 14000 元,为什么不能每月给你妈妈 2000 元呢?我顿时愤慨,因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干涉我家
4.同事一个月请了三次丧假,结果领导说:你家亲戚死光了?然后同事就给了领导一耳光!我们上去拉偏架,最后领导被揍的鼻青脸肿,还降职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