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上演一场生死营救:当天,车厢内有乘客晕倒,已无心跳且呼吸微弱,驻站民警、值班站长、值班员等及时为其做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AED(体外除颤器)。经过6轮电击及心肺复苏后,乘客终于恢复了心跳和呼吸,成功捡回一条鲜活的生命。
“应该在城市公共场所加快普及推广AED,为生命保驾护航。”今年两会,闵行区人大代表吴琼带着这样的建议来到现场。
AED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器,被称为心脏骤停者“黄金4分钟”的“救命神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加强AED配置管理使用的建议或者提案,社会各界的呼声也随之增加。吴琼在调研时发现,目前,闵行区AED设备的整体配置率仍相对较低,加强AED配置、提高公共场所急救水平,依旧任重而道远。
吴琼在调研中发现,在已配置AED的站点中,志愿者数量不足、培训不够系统全面、缺乏持续性的培训机制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由于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AED的使用技能尤为重要。”
2024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健康上海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将急救知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对配备的急救设备加强巡检,确保紧急时刻能取可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